复旦人在安徽 | 各行各业皆建树,聚力倾情助发展

2022-09-22|复旦人物

他们在不同年份进入复旦大学求学;

他们以不同轨迹走进安徽投身事业;

如今,他们在不同领域有所建树

并推动地区发展: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

尽管有那么多不同,

但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

在安徽的复旦校友


日前,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院士一行在安徽省考察调研期间,与一批在皖复旦校友进行交流,见证了他们实现自我、服务社会的奋斗历程,和那份与母校紧密相连的隽永情感。


翁飞

历史系1977级本科校友

图片



现为安徽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翁飞,将人生的大半时光都投入到了对安徽历史文化的研究中。而他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安徽人,他与安徽、与复旦的缘分充满了历史感。


1958年,年幼的翁飞随支援内地的父母从上海来到合肥。高中毕业后,他当过教师、工人,1977年高考恢复时考取了复旦大学历史系。有意思的是,作为翁同龢的后人,由于祖上有“不从文不从政,要从事理工农医”的家训,家里人还反对过他学历史;不过他终究走上了历史的钻研之路,本科毕业后进入安徽社科院历史所,从事中国近代史和安徽地方历史文化研究


“安徽的历史名人多,历史资源非常丰富。”外人看来寂寞而清贫的学术研究,他甘之如饴。45岁那年,为了更好地完成《李鸿章全集》奏稿部分的统编工作,他还以当时准许报考博士研究生的最高年龄,全脱产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戴逸先生的博士生。如今,翁飞已著作繁多,除了任新编《李鸿章全集》(2800万字)执行编委、国家清史工程《淮军》文献(980万字)主编外,还先后出版《安徽近代史》等学术专著五部、参与编撰中央文史馆《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任副主编),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六十余篇。1997年被评为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9年被安徽省政府授予安徽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一名从复旦走出的学者,他也一直致力于将学术研究经世致用。在安徽各地历史场馆和景区的建设中,都有他作为专家组长或首席专家的身影,如合肥李鸿章故居、安徽名人馆、刘铭传故居,庐江名人馆、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包公文化园,以及合肥东部新城文化发展规划项目等;还指导罍街、撮街等文化街区的打造;根据历史复原李鸿章寿宴、刘铭传宴。在大型电视纪录片《淮军》《北洋海军兴亡史》《淮河六章》《千年包公》《刘铭传:1884—1891》《紫蓬山》中,他也担任历史顾问。他认为,要让历史文化在当下更好地发展,就要“与时俱进,把历史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吃住行游购娱,让先辈留下来的东西通过这样的形式变得可看、可观、可吃”。挖掘、梳理、传承安徽当地的优秀历史文化,已成为他毕生的课题。



沈峰

数学系1980级本科、

应用力学系1984级硕士校友

图片



在外界的印象中,现任蔚来执行副总裁兼质量委员会主席的沈峰长期在汽车工业界腾挪打磨,屡创佳绩。而在他本人的记忆中,曾在复旦度过的长达十年的岁月,是他职业生涯不竭的学识和精神源泉。


4+3+3,我的整个80年代都献给复旦啦。”沈峰幽默地历数起他在复旦的历程。他是浙江人,1980年考入复旦数学系本科读了四年书,“当时校长是苏步青,所以我的本科毕业证书上是苏校长的签名”;1984年,力学专业从数学系中独立出来,他又念了三年应用力学系的硕士研究生,“当时校长是谢希德,所以我的硕士毕业证书上是谢校长的签名”。毕业后,他又在应用力学系当了三年老师,之后赴美深造,进入汽车工业界。


尽管沈峰如今在蔚来负责整个工业化集群的运营,包括制造、供应链管理、采购、物流、质量……但他说,在日常工作当中,当年在复旦数学系接受的知识、培养的能力,还几乎天天用得到。在进入蔚来之前,他也在知名车企任职,1999年加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担任技术专家等,后又全程参与完成了吉利集团并购沃尔沃汽车这一全球瞩目的业界大事件,“从头开始”创建了沃尔沃中国汽车研发中心。他也应邀回母校做过相关讲座,以行业资深人士的身份为母校学子赋能。


2017年圣诞节,沈峰加入了蔚来,当时被媒体称为蔚来获得的“最大的圣诞礼物”。入职第一周,他就马不停蹄地赶赴安徽——当时蔚来与江淮汽车合作的江淮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简称“制造基地”)就选址在合肥。“工厂是新的,团队是新的,模式是新的,车也是新的,什么都是新的!难度特别大。”于是沈峰几乎每周一半时间都扑在合肥。制造基地也迅速做大,ES8、ES6、EC6等车型陆续下线,如今已能承载5种车型的生产。


新能源汽车对于当地产业和城市建设的强劲带动作用,让沈峰体验到不一般的价值感。2021年4月,目标为建设一个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的合肥宣布,在机场边打造一个面积达11.3平方公里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引入关键配套企业,形成完整与高度聚集的产业链。一年后,蔚来全新车型的生产线试制车就在位于这里的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下线了。在沈峰眼里,“这里将来不但会是一个工业园区,还会形成高端人才汇聚的创新高地”。由于汽车行业的特点就是供应链长,因此新能源车企的发展不仅能推动当地整个汽车行业的兴盛,还能引进诸多供应链企业,带动合肥、环合肥的工业化体系一同提升。正如沈峰曾说的那样,“我希望我不再为某个企业打工,而是为行业打工,为社会打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最能发挥我价值的事情”,复旦学子愿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脚下这片土地的灿烂明天紧紧相连



陈强虎

国际政治系1982级本科、1988级硕士校友

图片



曾在安徽师大政教系任教十余年,现任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安徽巨华科教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强虎已将教育当作终身事业。从安徽农村走出的他,视求学复旦为“人生最成功的选择”,又把在家乡兴办“令人尊敬的学校”作为人生最大的梦想。


“上世纪80年代,跨入‘江南第一学府’是每个高考学子深切的渴望。”1982年,陈强虎考入复旦国际政治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春风里,政治学学科迎来了蓬勃发展。系里的老师如王邦佐、 孙关宏、竺乾威、林尚立等,学识和为人均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1986年春天我生病住进长海医院,当时系里一位老师前来探望,还在我病愈返校后专门找我谈心两小时,给我安慰和鼓励。”复旦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师德师风,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他对教育事业的认知。 


从复旦毕业后,陈强虎回到家乡,在安徽师大政教系教书。安徽师大当时涌现了一批优秀学生,其中也有陈强虎的学生,如“狮城舌战”中为人熟知的蒋昌建。在师范院校的教师生涯让他对教育产生了深厚情感,而创办高校则是他内心的长期理想。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陈强虎正式从教师、学者转型为教育投资者,投身市场经济做实业,成立了科教投资公司;之后又创办了芜湖第一所民办高校,并在办学过程中大胆创新民办教育育人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无论是“陈老师”还是“陈总”,不忘的是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不变的是他对家乡教育事业的信念和热情。



陶芳标

公共卫生学院1998级博士校友


图片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陶芳标是安徽省枞阳县人,1998年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读博时,已是安徽医科大学副教授,第二年晋升教授,在学术上已有相当的造诣。但用他的话来说,读博是“从头做起”,精进学问的同时,也架起了沪皖之间相关专业交流的桥梁。


在复旦,陶芳标师从著名流行病学教授徐志一。在陶芳标眼中,徐志一不但是智商超群的“天才”,而且治学严谨,并在教导的同时以开放的态度对自己的学业给予了许多帮助。不仅如此,复旦校园里终身学习的氛围也让他很是感慨:“一些学术报告,经常能看到80岁以上的老教授来听,还坐在第一排。这对我影响很深。”


事实上,陶芳标对学术和教学一贯孜孜以求。读博期间的2000年腊月二十七晚上,妻子上夜班,陶芳标哄睡女儿后准备赶往办公室编写新学期教学讲义,不慎在楼梯上摔成骨折。结果在居家静养的38天里,他坚持把《妇幼心理卫生学》这本20万字的讲义编写完成。2000-2001年,他在上海读书的同时还回安徽医科大学授课,每隔一段时间就返校连续14天授课、答疑,以至于最后一次课结束时,累得晕倒在讲台上。同事们每每被他的这份拼劲感动,叫他“拼命三郎”,学生也敬佩地唤他“标哥”。


凭借这份拼劲和责任感,他主持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妇幼保健医学”专业,带领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科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17个大型出生队列——中国安徽出生队列(C-ABC),服务于国家预防重大遗传病和出生缺陷防控的战略需求;最近10年来,他主编的《儿童少年卫生学》第8版、《公共卫生学概论(案例版)》第1、2版,与复旦大学钱序教授共同主编的《妇幼卫生概论》,成为广泛使用的专业教材。多年来,他一直与母校保持密切联系,在学术研究上加强合作,互通有无;将母校资源引入安徽,如本科生问题导向和情境教学改革方法、专业研究生教育经验等,为安徽医科大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任红云

新闻系1985级本科校友

图片



现任安徽复经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国交文旅产业股份公司董事长的任红云,也是复旦大学校友会理事和安徽复旦大学校友会法人代表、会长。1989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安徽,成为一名在电视台工作的媒体人;之后又历经学习与探索,成功转型为企业家,深耕文旅、投资等领域。


任红云与安徽复旦大学校友会的缘分说来颇为有趣。1999年,她加入当地校友会组织时,还只是一名活跃的青年校友。2003年,一次校友大会时,有同伴给她开了个小“玩笑”,将一张写着“有位校友任红云要求发言”的纸条悄悄传递到了主席台上。“当时全场几百个人看着啊!我只能硬着头皮走上台……”任红云笑着回忆。而她当时的即兴发言很受好评;第二年,她便被推举为秘书长,从此深度投身校友会工作。


凭借校友情怀和创办企业的丰富经验,任红云倾力打造校友沟通平台,组织丰富多样的校友活动。2009年与芜湖校友会共同承办了在芜湖举行的第十一届复旦大学世界校友联谊会;2011年组织并协助全国各地校友会会长和骨干前往美国华盛顿参加第十二届世联会。目前,可联络的安徽复旦校友已超1000人,是地方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她也推动母校相关院系与合肥等地开展合作,将母校的科研项目等资源对接到当地落地,并支持母校就业招生等工作。近年来,她还带领校友团队企业通过投资的方式联系母校相关院系、校友企业和项目,支持当地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新兴行业企业,为地方发展贡献着复旦校友的火热力量。



程政洲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04级硕士校友

图片



现为安徽省民委(宗教局)监督检查处四级调研员的程政洲,是复旦大学在皖的首个选调生。2007年毕业之际,他在诸多选择中决定回到家乡安徽,成为一名基层机关工作人员。


从刚开始在镇政府的工作,到后来在安徽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事务局)的任职,程政洲不断熟悉基层事务,始终勤奋工作。在宣城市政府办主持政务信息工作的四年里,他每年都获得省政府办公厅的表彰;2010年宣城市还夺得全省第3名的好成绩。2017年起,他到六安市霍邱县王截流乡长马村驻村扶贫四年,后获得“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回机关后,一如既往地做好应急维稳、民族关系协调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工作,为当地发展大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工作后的程政洲,对复旦的记忆从不曾淡去。他回忆说,经常想起大气而浪漫、宁静而肃穆的校园,“每次走在树木掩映下干净整洁的道路上,总有一种感动油然而生”。更难忘的是母校深厚的学术底蕴浓郁的人文氛围。“文图、理图、三教总是座无虚席”,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讲座让他开阔了眼界;老师们的教育引导,又让他不仅收获知识,还感到“人格与品格在不断地被塑造”。为此,他始终高标准要求自己,在繁忙工作之余努力学习,后考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政治学专业博士生,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型干部。同时,他一有机会就回母校看望老师和同学,参加母校在皖的各种活动。今年6月,他在复旦大学2022届赴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就业毕业生出征仪式上作为校友代表发言,鼓励学弟学妹从基层做起,追求进步,报效祖国……在他的心目中,母校对自己内心的教育和灵魂的滋养“一刻都未停止,也不会停止”。



校友,是学校最好的名片;

母校,是校友最深的惦念。

在这片土地上,

校友们正以奋斗与奉献践行初心,

在为地方振兴贡献复旦人力量的同时,

继承和弘扬着复旦精神,

展现和诠释着校友胸怀!


图片


图片

 组稿|复旦大学校友会

 文字|常煜华

 供图|受访者

 编辑|柴雨馨

 服务校友  服务母校  服务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