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百年系列访谈——承焕生老师

2021-06-11|校友走访

全文字数:1629

阅读时间:5分钟


VOL. 004


图片

承焕生


PHYSICS


1

访谈简介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投下第一枚原子弹,从此核恐怖的阴影开始笼罩在人类的头上。新中国成立后,美苏两个最大的核武器国家也多次给予中国核威胁。为了保护新中国,我们举全国之力开始研制核武器。有着优良红色基因的复旦大学于1958年12月,建立原子能系(核科学与技术系丨现代物理研究所前身),为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过去,但它能指导未来。了解系史,学习系史是我们回顾初心更好前行的必行之事。借助本次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实践调研环节,我们有幸采访了承焕生老先生,听承老讲历史,忆系所往事。


2

访谈人物


承焕生老先生于1962在复旦大学毕业,毕业后留在复旦大学工作。改革开放之后,承焕生老先生于1983年到1985年到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进修。之后被香港中文大学邀请做访问学者,之后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工作。


承焕生老先生于70年代末开始从事基于加速器的离子束分析研究与应用,包括卢瑟福背散射与非卢瑟福背散射,沟道效应,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以及核反应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与合作者一起获得两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近年来,开展了科技考古研究课题,包括采用无损的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进行中国古陶瓷研究与鉴定以及玉石种类与质地的鉴别研究等。


3

访谈内容


一、大型设备——串列加速器的引进


承焕生老先生告诉我们串列加速器引进十分不易。受限于当时的国内制造水平,我国自己研发的机器不能很好地支持研究需要。当时做卢瑟福半散射实验,由于机器不能一直正常运行,都是轮流做实验,他们都睡在办公室里面


后来,杨福家先生改变了这一情况。杨福家先生与张爱萍上将很熟,有一次张爱萍上将来上海看杨福家先生。因为杨先生对国家的贡献很多,他就问:“杨先生你有什么要求?”杨福家先生说:“我要买一个设备,大概三百万美金。”承焕生老先生告诉我们,当时学校根本没可能拿出这么多钱来购买设备,杨福家先生和张爱萍上将用国防科委的资金给购买设备。新加速器来了之后,系里好多工作都是可以做了。直到今天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很先进的设备。


二、打破学科壁垒——古物鉴定


承焕生老先生讲他花了比较大的力量搞中国古代时期的测试与鉴定。承焕生老先生申请了一个国家课题做青花瓷鉴定。老先生介绍,使用加速器将质子束打到样品上面,包括碗的青花上面,碗的白釉上面以及碗的底部的胎上面。分析激发出X荧光,分析材料元素。如果是仿照的瓷器,即使用现在的方法,要完全模仿到和原来一样,这是不可能的。一个胎样,元素度不一样,白釉的配方它也不完全一样,钴蓝也不一样。鉴定完后发现国内的,浙江产的,江西产的都不一样。同时也发现我国青花瓷中有的钴蓝来自土耳其,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支持。这项工作也为我系之后参与越王剑的无损鉴定做了铺垫。


北京钢铁学院的一个教授在湖北省博物馆参观的时候,看到越王勾践剑两千多年仍然不锈,希望对此原因进行鉴定。当时教授与杨福家先生沟通这件事,决定在我们实验室进行鉴定。使用加速器的质子束打到宝剑的表面,测量X荧光,分析有哪些元素。发现表面含金,很多地方是金与镍的合金,因此不易生锈。


三、寄语


你们的条件比我们当时好了太多,我想你们的目标不应该定在只拿一个学士学位,你们应该放眼世界看得更远一点。到外面看一看,见识一下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在需要你们的地方取得成绩、做出贡献。


四、小故事


中国搞核武时,我们需要了解美国的核武器搞得怎么样,美国也要了解我们核武器搞成得怎么样。但由于当时的世界形势这项工作很难进行下去。最后由于杨福家先生与美国总统的科学顾问的朋友关系,以及杨福家先生的信用,这项工作得以进行。


系里之前真空管总是用不了多久就断了,最后借鉴美国的方式将钨丝改为钨片,这样一个小小的改革,将真空管的寿命延长了几十年。这是我系在这些年发展中不断借鉴,不断进步过程中的一件小事。


4

访谈总结


根据承焕生老先生的介绍,我们明白了原子能系是如何在一个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最终在中国核物理发展的绘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明白了学科融合能取得的巨大成绩,承焕生老先生也解答了我们在学习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这次系史学习不仅回顾了初心,也展望了未来,实在是收获颇丰!


图片


文案丨积极分子培训班

图片丨李飞 

排版丨齐鲁杰

审核丨 陆广成 张鸿玉 李雨涵

阅读原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