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精神”常在,感怀之思长存!纪念钟扬同志逝世五周年学习座谈会召开

2022-09-30|院系校友组织新闻

时代楷模钟扬

钟扬,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组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7年9月25日,钟扬教授赴内蒙古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年仅53岁。钟扬教授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建党百年100位重要英模”等称号

为弘扬钟扬教授无私奉献、热爱社会、为教育与科研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2018年由钟扬教授家人发起,在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基金会设立“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基金”。其后,基金会联合复旦大学校友会特别策划“领取一粒种子,种下一片希望”捐赠活动,号召全球复旦校友行动起来,为“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基金”继续夯实基础,当时创造了复旦校友小额捐赠众筹速度的历史新记录。“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基金”已成为基金会的品牌项目,2019年荣获上海公益之申年度“十佳公益校园项目”。

“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基金”每届评选5名左右教师和10名学生,由西藏大学、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评选产生获奖师生。自设立以来,已评选三届,共有14名教师和30名学生获奖。

9月23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召开纪念钟扬同志逝世五周年学习座谈会,深切缅怀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时代楷模钟扬同志,重温他的感人事迹,交流种子精神学习体会,表达对钟扬同志的怀念和敬仰。

座谈会开始,与会同志们集体观看了钟扬同志纪录片《播种未来》。钟扬同志援藏16年,在青藏高原跋涉50万余公里,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种子。他不仅采集和保护了珍稀的植物种子,也播撒下了科学和人才的种子。

图片

研究生院楚永全副院长在座谈会上说,“钟扬老师用53岁的人生做了很多人100岁都无法完成的事情!”他总是在和时间赛跑,从未将个人放在第一位,他的心中就是事业。

图片
生命科学学院陈家宽教授讲述了钟扬老师的两个“梦”。一个“梦”是发展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另一个“梦”是推动人才培养。为了实现这两个“梦”,钟扬穷极一生努力,扎根高原,做出巨大贡献。座谈会上,陈家宽带来了他的新书《长江河口滩涂湿地——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深情朗读了序言中关于钟扬的深切思念和高度评价,并将书签名赠送给钟扬老师妻子张晓艳。
图片

“钟扬式”优秀教学团队代表老师乔守怡回顾了与钟扬的在教育方面共事的经历,讲述了他理解的“种子精神”:一生追求卓越,永不懈怠地探索和实践。乔守怡讲到,钟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奋斗精神令人钦佩。“‘种子精神’是骄傲,也是责任,我们应做好传承”。

图片

“钟扬教授基金”获奖人吕红介绍了她和团队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科技扶贫三方面的工作进展,讲述如何用实际行动弘扬“种子精神”。

图片
“钟扬式”好老师代表鲁伯埙曾是钟扬老师的学生,鲁伯埙主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讲述了钟扬老师带给他的帮助和影响。一是潜移默化的学术传承。二是奉献精神,坚持做对社会和学术界有意义的工作。三是科学精神,深挖科学结论背后的诞生过程。鲁伯埙表示,将在科学研究领域稳步向前,将“种子精神”发扬光大。
图片

《钟扬小传》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线上参会并讲述了他对“种子精神”的理解,一是人类情怀,心怀世界和人类;二是诗人气质,面向自然充满热情,能感受到自然带给人的光亮;三是平民精神,待人非常亲切;四是科学精神,通过自身对科学的认识和努力,用行动实现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梁永安对钟扬身上所具有的兼具宽阔而专注境界高度肯定,“纪念钟扬最好的方式就是将他热爱的事业不断推进”。

图片

钟扬团队老师南蓬因出差无法现场参会,提前录制了发言视频,介绍了五年里在上海进行红树引种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她讲到,引种项目自2008年起先后引种10余种红树植物,中途遭遇了种植地的规划变更、寒潮、干旱等各种困难却依然坚持。

图片

目前正在西藏大学进行教育支援的老师王玉国结合自己援藏的经历讲述对“种子精神”的学习和理解。王玉国用“不容易”来形容学科建设的冗杂和忙碌,而面对这种“不容易”,他和同事们在“种子精神”的鼓舞下坚持了下来,不断前进。座谈会上,王玉国转达了当地师生对钟扬的深深怀念和高度肯定。

图片

钟扬老师的学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拉琼教授动情回忆了钟扬老师不畏辛苦、克服“高反”,带领西藏大学实现了多项“零”的突破的动人故事。他回忆尽管当年困难重重,但钟扬老师淡泊名利,在这种艰难的境地中默默耕耘,最终成功带领西藏大学生态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拉琼谈到自己在工作中一直将“种子精神”作为精神支柱,鼓励自己坚持下来。

图片
钟扬老师妻子张晓艳教授分享她对钟扬的理解。一是钟扬具有前瞻性,例如,最早成立国内的计算生物学实验室、极早意识到生态研究的重要性、率先提出研究生培养应重“质量”轻“数量”等;二是淡泊名利,比如当年放弃厅级干部待遇,转到能做更多实事的岗位;三是平易近人,鼓励藏族学生求学,自费带领学生扩展见识等。张晓艳讲到,作为种子,应该埋入土壤默默生根、发芽,钟扬就是这样的种子;钟扬的一生广阔丰富,完成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尽管已经离开我们,但精神永存在我们心中。
图片
“五年来,我们不忍说再见,钟扬老师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思念。五年来,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总能从他感人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生命科学学院分党委书记陈浩明对会议进行总结。五年来,在校党委指导下,学院建成了钟扬纪念室,通过文字材料和大量珍贵的照片、实物展品生动展现钟扬老师的感人故事。走进展厅,一眼就能看到钟扬老师高大的身影和略带高原红面庞的照片,让人们感到钟扬老师从未远去。展厅建成后,很多校内外师生、社会人士来参观学习,感悟“种子精神”。

我们要在钟扬“种子精神”的感召下,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用昂扬的斗志、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五年来,钟扬老师的事业,在复旦大学与西藏大学师生的接续与奋斗中,蓬勃发展;“种子精神”的内涵,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丰富。“种子精神”必将激励更多人奋勇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