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级药学院博士凌今:在药学世界里,用坚持书写科研人生
文章来源:2025年寒假复旦大学校友走访活动
走访同学:公共卫生学院24级硕士生胡广婷
凌今,复旦大学药学院博士毕业生,现任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首席青年研究员。他从复旦大学药学院出发,一路深耕,在科研和人生道路上不断探索。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成长的缩影,更是复旦学子在科研道路上的生动写照。
一、科研起点与复旦岁月:学习与成长的摇篮
(一)初入复旦:文化魅力与学术探索
2013年秋,凌今踏入复旦大学药学院,开启了丰富多彩的博士生涯。初入复旦,他就被这里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自由的文化气息所吸引。“复旦的文化氛围和学术环境,让我觉得在这里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他回忆道。
博士期间,凌今的研究方向是药物代谢产品分析。他分享了一段难忘的经历:为了从2 kg大鼠粪便中提取11 mg药物代谢产物,使用了60 L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最终通过核磁和质谱分析发现了2个未被报道的代谢产物。“那段时间,实验室里堆了一墙的溶剂空瓶。我甚至开玩笑说,‘每次烘大鼠粪便,整个实验楼都能闻到那股味儿,我也因此‘出名’了。’”他笑着说。
这段经历不仅考验了他的实验技术,更磨练了耐心与毅力。他感慨道:“这是一个非常漫长和煎熬的过程,但最终的成果让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二)成长感悟:完美与遗憾并存
除了科研,凌今还担任过13级博士班心理委员,组织班级活动。他回忆说:“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更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他的导师段更利教授对学生工作持支持态度,认为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科研团队。
“博士阶段的生活不仅仅是实验和论文,更是自我成长的过程。”他回忆道,“在这里,我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师弟师妹、师兄师姐和老师,他们不仅在科研上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也在生活中给予了我温暖和支持。我非常感谢课题组的每一个人,是他们的支持让我能够坚持下去。”他感慨地说,“博士期间的每一次成功和失败,都离不开他们的陪伴。”
博士阶段的唯一遗憾,是17年初和师弟师妹们一起搭建的“i科研APP”。APP将一些科研常用平台集合在一起,希望能方便科研工作者,但后续因为各种原因并未获得成功。不过,这段经历也让他学会了如何面对挫折,并从中汲取经验。
“尽管有遗憾,但博士阶段的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我感激所有和我并肩奋战、追求梦想的小伙伴们!”凌今说,“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成长为一个更成熟的科研工作者,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的职业方向。”
凌今学长用“充实、满足和幸福”来形容这段时光。尽管科研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并且从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二、科研转型与职业探索:从传统药学到AI技术的跨越
(一)科研转型:从零开始的挑战
博士毕业后,凌今选择进入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专注于分析方法和AI算法的结合研究。谈及职业选择,他表示:“我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喜欢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然而,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博士后期间,他开始从传统的药物分析转型AI技术,但当时AI技术尚未像如今这般火爆,他的研究方向并未得到过多关注。面对质疑,他没有妥协,而是坚定自己的信念,朝着目标砥砺奋进。随着AI技术的爆发,他的坚持最终得到了回报。他的研究不仅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也为他在研究院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潮流是个圈,你可能赶不上潮流,但可以在那里等它,总有一天它会回来的。”他总结道。
他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时光:“最开始的时候,我连数据类型都分不清,代码报错不断。我只能一点点尝试,一点点改进。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不仅能理解代码,还能举一反三,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他笑着说:“这种成就感,让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二)思想与自信心的提升
博士阶段的磨炼不仅提升了凌今的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思想和自信心的显著提升。他回忆道:“在博士期间,我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但每一次克服困难后,我都感觉自己更强大了。”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实践和努力积累起来的。
“当我面对更困难的事情时,我发现自己更有信心去处理和挑战了。”凌今说,“这种自信让我在科研中更加从容,也让我有了为行业和国家做一些事情的使命感。”他提到,博士阶段的经历让他不再害怕困难,而是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找到突破点。
“这种自信也让我在职业选择上更加坚定。”凌今说,“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明白自己有能力去实现它。”
(三)博士学历的价值与职业选择
谈到博士学历的价值,凌今认为,博士学历的价值因人而异,可以是技术、能力的“试金石”,也可以是入编、求职的“敲门砖”,博士学历的价值不应被局限在学术领域。他提到,博士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应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来决定。“无论是进入企业、体制内还是继续从事科研,每条路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最终,我选择了在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这里不仅让我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还能让我不断学习和成长。”凌今说,“我相信,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博士学历就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三、生活与未来:药学与人生的平衡
凌今学长对目前的职业状态感到满意,认为工作相对规律,能够平衡工作和生活。他的兴趣爱好广泛,包括摄影、听胆机以及打羽毛球。他从硕士期间开始练习羽毛球,如今已能驾轻就熟。“小的时候我是个“体育渣”,但只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哪怕先天条件不好,也能做得不错。”他分享道。
他回忆起自己刚接触羽毛球时的情景:“那时候我连发球都不会,球经常打到自己头上。但我没有放弃,而是坚持练习。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不仅掌握了技巧,还能在球场上和别人一较高下。”他笑着说:“这种从零开始的进步,让我很有成就感。”
对于未来,凌今希望继续在科研领域深耕,取得更多成果。他特别关注AI领域的研究,并希望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为行业和国家做一些事情。”他说。
四、给学弟学妹的建议:规划与成长
凌今学长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和职业发展,为学弟学妹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科研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凌今学长建议学弟学妹们在硕博阶段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掌握基本实验技术,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强调:“在学校期间,要明确毕业目标,合理安排科研进度。”同时,他还建议学弟学妹们培养建立工作SOP(标准操作程序)的习惯,以达到严谨规范的工作要求。例如,他在博士期间通过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和操作流程,确保了实验的高效和准确。
(二)提升综合能力,为未来做好准备
除了科研能力,凌今学长还建议学弟学妹们注重文笔能力的提升,学会撰写科研论文和标书,为未来申请科研项目做好准备。他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我在博士期间不仅完成了自己的科研项目,还学会了如何撰写标书和申请专利,这些技能对我后续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此外,他还建议学弟学妹们提升口头汇报和PPT撰写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积累资源,增强职业竞争力
在职场中,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技能。凌今学长建议学弟学妹们注重积累资源,包括人脉、经济资源等。“无论是经济资源还是人脉资源,都是科研项目申报的关键因素。”他强调,如果有意进入研究院或相关单位,最好是有与岗位对口的项目经历和研究经验。例如,他在博士期间通过与同学合作,共享实验室资源,最终完成了复杂的实验项目。
(四)明确职业目标,注重职业规划
凌今学长强调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建议学弟学妹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之努力。“无论选择何种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在博士期间就开始思考未来的职业方向,并根据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方向。”他还提到,用人单位更看重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与岗位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此外,科研成果如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
(五)坚持与毅力:科研路上的必备品质
如果能回到读博时期,凌今学长会告诉自己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资源,多与导师和同学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他特别强调了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虽然都只是两个字,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却不多。”他建议学弟学妹们注重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结语
从复旦出发,凌今在药学领域一路深耕,用坚持和热爱书写了自己的人生故事。他的经历告诉显示,科研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心中有目标,脚下有力量,就一定能够到达彼岸。正如他所说:“科研是一场漫长的旅程,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