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工业生产,依靠大量人力进行读码、管理。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成熟,为高效、准确的工业视觉读码创造了可能。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累积了多年经验后,周益初选择进入复旦深造,在拓展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开启了一场自我超越的创梦之旅。
“
周益初
2016级复旦MBA校友、上海视界纵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01
辞职创业,追寻民族品牌梦
对于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而言,能够进入一个专业对口且是世界500强的大企业,无疑已是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彼时,材料化学专业的周益初通过校招入职到知名动力电池企业LG化学,大企业工厂中前沿的自动化生产工艺流程令他满心向往。为了实现更大的个人价值和抱负,他随后又转战到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三菱电机体系,从一线基层做起,慢慢做到了团队负责人。
就这样,周益初一步一个脚印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深耕七年,积累下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不知满足”的他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参与了很多非常大的项目,例如宝钢的工厂扩产、京东方的液晶产业、苹果手机产业等等。当时,市场上的自动化元器件大部分都还是以进口品牌为主,国外品牌在这些产业或领域内的积淀已十分深厚,但反观国产品牌,这部分是极其缺失的。”
苦于长期缺乏国产自主品牌替代,“高成本”一度成为国内工业自动化发展的一道坎,周益初就此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如果有机会能够做自己的品牌,或者做我们自己民族的品牌,将会是一件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啊!”
2017年,通过对行业及自身的分析,周益初毅然辞职创业。在熟悉的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将目光锁定“工业视觉”这一细分领域,引入计算机技术,成立了工业读码器制造公司——上海视界纵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界”)。尽管智能读码类产品在国外已成熟应用二十余年,但视界的出现无疑打破了国内该领域既有的竞争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国产化产品的空白,其对于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最为显著。“自从我们的产品进入市场后,智能读码类产品均价到目前为止已经下降到了原来的60%左右。”
作为国内首批入局工业视觉传感类的民营企业,抢占先发优势的视界,其存在本身对于市场而言即是一次亮眼的突破。回顾视界的发展历程,其间不乏诸多高光时刻:
“得3C者,得天下”,是工业视觉领域内一句不成文的“行话”。视界仅用半年不到的时间,就生产出了自己的第一台智能读码产品,并借助与国内电子行业精密制造龙头企业立讯精密的合作,正式打响了入局3C体系的第一炮;2018年,紧抓3C板块的视界乘胜追击,陆续又与苹果、富士康、昌硕等公司合作;2020年,视界与京东方签约战略合作,并积极参与到京东方体系中诸多对外投资的项目之中,双方合作愈加深入;2021年,视界正式进入宁德时代品牌指定目录……
值得一提的是,视界的主创团队中有着不少像周益初这般,在过去拥有世界五百强企业从业履历的人才。他们在自动化领域内的人脉和资源积淀,为视界注入了优秀的成长基因,而他们对于建立民族品牌的初心,正鞭策着视界这匹工业视觉领域内的“黑马”不断奋勇前行。
02
多线并行,探寻长久成长之路
“过去,三四家国外公司几乎垄断了智能读码的整个中国市场,但现在,它们的比例已经从原来的100%下降到了60~70%左右的占比。”令周益初欢喜的是,近年来,工业读码领域的国内民族品牌正聚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与此同时,紧随其后的竞争者、以及巨头型上市企业纷纷涌入赛道。双重夹击下的小微型企业如何探寻生存和发展之路?这成为摆在周益初面前亟需解决的新挑战。
“短期内,我们会继续保持原有的先发优势,长期方面我们也在不断摸索和探讨新的应对策略。”面对“人”多、“钱”多、“资源”多的对手,积极应战的周益初已有了初步的多管线布局的策略构想:
其一,针对公司的产品线,不断深挖客户痛点,全面布局低、中、高三档产品线;其二,在公司已有一定现金流和体量的情况下,积极布局第二赛道的战略规划,即渗透其他板块,进行降维,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多元化的布局和经营,从而扩大营收;其三,寻找资本化运作,积极融资。
在周益初看来,前两者是全力以赴采取积极主动的“防御”,除此之外,积极“进攻”与开拓同样也至关重要。“无论是你的人脉还是资源,归根结底,最后都可以用资本去衡量。譬如公司缺少精英人才,那么就可以通过较高的溢价去挖掘,而这背后都需要雄厚的资本支持。”
多年来,周益初始终坚定初心,带领团队不断提高技术及服务,深耕智能读码这一细分领域,致力于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与外国顶尖公司进行有效竞争,从而获取市场,进一步为中国制造提速、增效。
眼下,尽管自主研发的创新之路仍显长路漫漫,但视界的产品较国外品牌的设计优势已初见锋芒。尤其是在人机交互的人性化体验感考量上,视界产品操作的简洁性更受用户的喜爱。
在周益初看来,仅是实验室内的闭门造车缺乏市场的实际意义,而最终市场买单与否才是检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评判标准。“只有在市场上形成了正向的回流,拥有了正向的订单之后,才能说明我们的付出和投入是有价值的,我们的研发技术和研发突破才是有意义的。未来谁能够在这个领域内做到更大,还要交给时间去检验。”
03
来到复旦,获得开启企业未来的“钥匙”
成立视界是周益初的初次创业。“创业者需要储备的精力和知识要非常全面,稍有不慎,公司可能就会有很大的风险和隐患。”周益初坦言,大多数时候自己都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更令他感慨的是,当市场销售、客户开拓、股权架构、团队搭建等一系列问题扑面而来时,在复旦MBA项目的求学经历成了他手中一把开启企业未来的重要“钥匙”。
“那可能是我目前人生阶段中最受启发的一个阶段了。”与复旦管院的邂逅,正是周益初职业探索的迷茫期。“最初,我对于公司内部管理和经营的见解,还只是停留在模仿阶段,会不自觉地沿用五百强企业中一些已成熟的机制,更多的是一个学习者、执行者的角色,但对于机制设定背后的意义知之甚少。”为了进一步提升自我的管理素养、补足相关的知识框架和结构,2016年,周益初选择进入复旦MBA深造。
当复旦的课程和实践遇上初创时期的视界,两者碰撞出的火花令周益初倍感惊喜。“孙金云老师的创新创业课程,生动剖析不同的创业案例、创新模式,深化了我对创业的思考,极大调动了创业热情,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唐跃军老师的企业治理课程中,关于企业的股权构架、制度设计的多重分析,直接帮助我规划了公司管理构架。另外,企业发展中出现其他新问题时,也可以通过复旦MBA帮我构建的知识体系加以分析解决。”
在周益初看来,复旦MBA所教授的更多是实用的科学方法和启蒙性的思考,而如今,这些过往所得正为他创业之路所遇到的一个个具象问题释惑,帮助他在实践和应用过程中不断智闯难关,成为弥足珍贵的人生财富。
“来复旦学习的人一般都是对自我有一定目标和要求的,共同的志向就容易形成相互吸引、相互欣赏的效应。”在复旦求学过程中,周益初结识不少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而他们中的不少人也在日后加入了视界,为民族品牌的推动出谋献策。
▼
创业征途上,新的挑战仍在不断产生。身经百战的周益初,笑言自己有了几分“久病成医”的坦然:“我现在对于困难的免疫力提高了不少,就觉得现在啥都不是事儿。”当下,全球工业面临转型升级,各国精英都在这一领域进行创新开拓,周益初始终不曾忘记自己出发的理由。“我相信,创业的高度决定企业的长远发展,在工业领域,我们仍有长路将行。”
来源: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