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延飞:奉献青春力量,谱写励志篇章

2022-10-12|复旦人物
f图片

马延飞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物与博物馆专业

2017级硕士研究生

2019年河南省定向选调生

2019年8月-2021年8月于开封市尉氏县大营镇石槽王村担任村支书助理

现任职于河南省开封市林业局


01

扎根基层,厚植为民情怀


2019年8月,马延飞硕士毕业回到家乡河南省,去往开封市尉氏县大营镇石槽王村担任村支书助理。面对突如其来的身份和生活环境等多重转变,经历过短暂的迷茫和焦虑,她一边努力调整心态,一边投入到了当年的扶贫工作中去。
2019年时,脱贫攻坚还是石槽王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马延飞需要深入她所负责的每一家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了解并落实国家的扶贫政策,为每一个村民解决生活上大大小小的困难。“当你去落实每一家贫困户的帮扶政策,去看他的牛羊养的怎么样了,去看他的地种得怎么样了,去接触他们,接触实实在在的群众,你会直接地感受到你的这份工作是为了让他们有所获,让他们能过得更幸福。”参与扶贫工作的过程中,马延飞感受到了基层工作中的使命感和价值感,工作初期的压力和迷茫也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慢慢转化为了动力。
图片

在大营镇政府参加扶贫工作会

2021年8月,河南多地爆发暴雨水灾,为及时应对灾情,马延飞与其他的基层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待岗。“当时我们需要日夜轮班,男同志多数去加固河堤,扛沙袋,女同志大部分在机关做好后勤工作,随时待命。”在基层工作的两年里,马延飞等基层工作者的工作其实并没有明确的范畴,几乎是村民哪里有需要,他们就要在哪里出现,是一个“服务者”的角色。随着经验的积累,马延飞不仅在工作上越来越熟练,对这个岗位和这片土地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去年暴雨期间,我夜里听着雨声,特别难过,雨一直不停,村民田里种的庄稼都被淹了,有些村民的庄稼一直在水里泡着,水排不出,想到他们此前的辛勤劳作全部白费,我就特别难过。”在基层的两年,马延飞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活、难忘的故事。两年里,她先后经历了两次疫情暴发,一次暴雨水灾,这些与村民同甘苦共患难的日子让她更加认识到基层工作背后的重量,也更坚定了自己从事这份工作的初心。
图片

2021年8月,到县界疫情卡点值班劝返来往人员


02

心系民生,牢固初心使命


2021年9月,马延飞调回河南省开封市林业局,在办公室任职。办公室的工作比较繁杂,她需要用最短的时间熟悉林业局所有的工作,并且要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发挥桥梁沟通的作用。除此之外,马延飞还需要负责文字材料的编写整理,日常会议的组织等工作。与前两年的基层工作不同,在办公室的工作更多是在与文字、材料打交道。读书期间培养的良好的阅读写作能力对马延飞适应这份新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经历了基层工作的历练,面对新工作,马延飞也较两年前更加稳重和淡定。

图片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指挥室坐席员到村

支部指导乡村网格员使用网格通

“每天面对文字、文件,其实偶尔也会感到疲惫、枯燥。但因为有前两年基层工作的经历,我在阅读每一份文件,进行每一项工作时,都会意识到我的工作是与基层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不仅会给我工作的动力,也会让我的头脑更清醒,让我时刻记得我所做的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

图片

作为尉氏县百姓宣讲团成员到

大营中学进行党史知识宣讲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谈话中说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回到了林业局的马延飞没有停止学习,她从每一件小事中吸取经验,锻炼自己的才干,不断增强自己的核心能力。硕士毕业那年,为了心中那颗“建设家乡”的种子,马延飞选择了成为一名选调生。在基层历练的那段岁月在马延飞的心中深深植下了为民服务的情怀,这份真挚的感情为她此后的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也让她最初埋在心中的那颗种子发芽生长。


03

对学弟学妹的寄语

采访的最后,马延飞也为复旦的学弟学妹送上了寄语:

希望学弟学妹们在择业的时候慎重考虑,尽管大家可能已经有志于从事基层事业,但还是希望在作出选择时能够再想一想,不仅仅要考虑个人的性格、家庭等因素,更重要的是考虑整个人生的理想和追求,大家也要抓住学校提供的机会,多多进行一些实践,来明确自己的志向和兴趣所在。希望大家在选择基层事业时,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理想和情怀,这样才能在这份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和价值感。

走访人:胡菁

新闻学院

2021级新媒体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来源:公众号 复旦基层就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