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外滩智本汇”沙龙第18期活动在上海圆满举办,本次沙龙活动以“重塑各行各业:AI应用的当下和未来”为主题,召集众多业界精英和投资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应用的可能性与发展趋势。本次沙龙由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主办,浦发银行协办。
本次沙龙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全球校友会副会长洪伟力主持。洪伟力追溯了“外滩智本汇”沙龙活动的诞生背景与成长历程,并对莅临现场的嘉宾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同时对协办方浦发银行致以衷心的感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发表开幕致辞。张军首先向到场的复旦经院校友、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来宾致以欢迎,同时也对协办方浦发银行表示感谢,他提到,外滩智本汇沙龙作为高端品牌活动,历经十年发展,如今已成为金融与投资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今天各位汇聚在浦发银行总部古典精致的会客厅,则更有专业交流的气氛。接着,张军结合经济学的经典理论指出,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深刻影响着经济与社会,面对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内卷化、高等教育变革和劳动力市场的剧变,他希望本次沙龙的讨论能够为AI技术与资本的结合提供更多洞见。
浦发银行行长谢伟发表开场致辞。谢伟表示,浦发银行与复旦大学渊源深厚,双方在推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等多领域展开合作,去年年底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设立浦发银行-复旦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中心。谢伟进一步介绍了浦发银行的数智化战略,在AI领域的实践与探索。浦发银行积极拥抱 “人工智能+”的浪潮,推动金融服务实现前沿洞察与应用场景共生。他指出,未来浦发银行将持续加强与各方的深度合作,探索构建智慧金融方案,以 AI 创新动能推动科技金融发展。
活动进入主题分享环节,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首先介绍了启明创投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情况。启明创投在AI领域投资活跃,从AI 1.0到AI 2.0,经过十余年的深耕与前沿洞察,启明创投在AI领域投资了多家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具身智能模型和智驾模型及产业链企业。他相信,科技发展将为社会带来正向的推动,尽管AI发展过程中会带来一定的颠覆,但依然不可逆转进步的必然趋势。邝子平进一步强调了AI国际化和普惠化的必要性,并提出,随着基础大模型的成熟和成本降低,2025年有望成为中国AI应用的爆发之年,AI的具身应用场景应当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作为专注硬科技早期投资的机构代表,耀途资本创始合伙人白宗义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场景展开,分析了AI产业链高度体系化的投资布局与发展趋势。在算力生态领域,目前以GPU为代表的算力公司,2025年都迎来非常重要的商业化拐点以及申报IPO的时间点,2025-2026年,以DPU, Pcie Retimer, CXL Switch为代表的互联领域会迎来规模化的商业化和资本市场拐点;在基础大模型方向,随着开源模型成为行业主流,infra software相关公司也存在非常好的机会。在AI to B和AI to C领域,以具身智能为代表的场景融资持续火热,以高阶自动驾驶以及特定场景的无人配送等迎来商业化和资本市场拐点,同时2025年也是端侧智能的元年,AIPC,AI手机等进一步促进底层硬件和软件的变革。软件领域,随着DeepSeek成功出圈,企业级服务软件层面也会迎来非常好的商业化机会。
绿洲资本创始合伙人张津剑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的见解。张津剑认为,AI是被严重低估的社会变革,他以工业革命作比,指出AI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社会变革,将深刻改变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人类的思考和行为模式。同时,人工智能时代发展会更快,可能 10到15 年走过工业时代 150 年的历史,这里面蕴含了大量机会。张津剑特别提到,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全球视野,在全球AI领域具备强大的潜力与竞争力,能够成为推动变革的重要力量。
锦秋基金创始合伙人杨洁以“AI的方式”讲述了锦秋资本对AI行业的投资布局。杨洁指出,AI技术正在快速变革,其应用已涵盖学术生成式、助理AI和物理世界结合等多个领域,未来将带来更为剧烈的变化。锦秋基金已在AI领域进行了多笔投资,重点关注算力技术、AI应用、AI与物理世界结合等方向。她也邀请在座嘉宾在细分领域发展的早期共同把握机遇、展开探索。
上海国投先导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苗从国资平台的角度出发,分享了她对于上海布局AI产业生态的思考。何苗介绍,上海国投先导基金主要管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通过强基础、建生态和聚优势助力上海产业发展。她强调,未来不仅是投资AI本身,而是要进一步基于AI生态,推动AI与各产业领域相结合,实现产业能级的整体提升。同时,何苗也希望能与在座嘉宾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
浦发银行科技金融部负责人葛亮以“AI重塑银行业·金融科技的当下与未来·科技金融的机遇与行动”为题做分享。葛亮表示,浦发银行数智化战略发布《“人工智能+”应用规划白皮书1.0》,立足金融科技发展前沿,为金融行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目前,浦发银行在“人工智能+科技金融”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浦发银行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编制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数,全面反映科技金融及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情况。最后,葛亮也提出对人工智能行业的深刻思考,强调“科技无尽的前沿,金融永恒的动力”。
数说故事创始人徐亚波着重分享了其在AI赛道的创业历程与未来战略。徐亚波表示,数说故事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其核心优势在于数据、算法和平台的结合来提升营销全链路的效率和效果。在AI浪潮下,徐亚波认为,AI Agents技术将为数说故事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未来,数说故事将坚持“Go Global and Go Deep”的战略,拓展海外市场,深入产业,为全球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商业洞察和AI营销技术。
美团龙珠作为专注科技与消费领域的基金,其合伙人王新宇指出,龙珠作为一家市场化运作的基金,一直致力于寻找“时代品类”,“抓住伟大机会,投资伟大企业”,在消费领域投出蜜雪冰城、古茗、喜茶、Manner等现象级公司,并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方向,投出了理想汽车、月之暗面、宇树科技等20余个项目。同时,他也以美团“零售+科技”的战略为例,强调了不断自我迭代、自我创新的重要性,表示未来美团龙珠也将在前沿领域积极投出更多项目。
Hillbot创始人韩铮认为,在当前的具身智能浪潮中,华人创业者和企业具有显著的优势,有望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功。具身智能的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算法开发能力,还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包括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和硬件整合等等,华人创业者在这其中展现出强大的吃苦耐劳和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优势。韩铮还提到,具身智能的第二、三版本创新升级将在不远的将来落地,值得在场的投资者关注。
千寻智能创始人兼CEO韩峰涛介绍,千寻智能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具身智能通用模型,推动机器人技术的突破与应用。他提出关键词“去噪”,并从专业角度指出,具身智能是典型的技术驱动领域,千寻智能在未来几年内将实现多场景泛化,在家务服务、工业应用等应用场景中拓展AI应用。
柏睿资本合伙人王利民强调,创新是推动世界变革的核心力量,长期主义则是实现创新价值的关键。他提出,创新的成本和风险虽然高,但唯有积极入局、拥抱变化,才能真正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此外,王利民还讨论了国际局势对投资的影响,指出尽管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在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需求等坚实背景之下,投资者应坚定信心,保持对未来愿景的期待。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以“生成式AI:应用为王”为题介绍其对AI应用领域的投资观点与市场趋势的判断。他列出互联网时代以来的诸多投资风口,并以此强调AI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落地速度至关重要。他提出,目前的一级市场上,中国涌现出很多AI应用团队收入增长迅速,收入涨得很快,月环比增长20%,这是值得关注的现象。朱啸虎呼吁投资者和创业者关注AI技术的商业化潜力,把握住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
高鹄资本创始合伙人金明首先结合数据分析了近期的市场环境,他指出,尽管2024年一级市场整体活跃度有所下降,但AI领域却呈现出明显的升温趋势,从24年三季度开始,具身智能、AI基础设施、AI应用等多个细分领域都展现出增长势头。金明进一步提出,中国的AI应用领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大厂”的盲区之中依然有许多可供发掘的机会。
云启资本创始合伙人毛丞宇表示,从早期的机器人产业到近期的AI热潮,云启资本在过去十年中一直将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作为重点投资方向。他指出,中国拥有强大的数字化、工程师人才储备,具备全球独一无二的完善的制造业供应链,且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相应的数据,这些是我们AI产业发展的基础,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底气。毛丞宇认为,AI的发展将较互联网时代更加迅速,创业者和投资者也当多多交流,共同应对资本市场的挑战。
进入讨论环节,与会嘉宾积极交流,就AI领域的投资建议、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等议题展开探讨。
本次沙龙在热烈的思想碰撞与行业洞见中圆满落幕,与会嘉宾们从投资布局、技术演进、产业融合、创业实践等多维度描绘出AI赋能千行百业的产业图谱,贡献了一场兼具前沿探索和理性思考的思想盛宴。作为连接学界与业界的重要桥梁,“外滩智本汇”持续推动高质量对话的发生,以思想之力,共议人工智能时代的无限可能。
“外滩智本汇”沙龙是由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发起,以复旦经院资本界校友为核心,背倚复旦多学科综合优势,携手各领域精英的互动合作平台。自创办以来,已邀请了100+名全球顶级专家学者、头部企业家、投资人等做主题分享,与会人数2000余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以小型闭门的形式针对创新理念、商业模式等展开讨论,是中国高端经济金融投资领域中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同时,沙龙的成功也离不开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兄弟院校的鼎力支持。
来源: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