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春和景明的周末,由复旦经院苏州校友联络处与法国校友联络处联合发起的校友主题分享会在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内成功举办。活动以“AI大发展下的GPU黄金机遇”为主题,特邀行业专家蒋国远校友剖析GPU技术前沿与产业机遇,本次活动主持由法国联络处负责人蒋舒校友担纲主持,活动也吸引了来自江浙沪跨领域校友及从业者的热烈参,共探技术融合与跨区域协作可能。
演讲环节,嘉宾蒋国远以“算力需求-技术演进-产业突围”为脉络,系统阐述了GPU从图形处理工具向通用计算核心的转型逻辑。他首先通过对比CPU与GPU的核心差异,揭示GPU在并行计算与AI大模型训练中的不可替代性;其次,结合数据指出算力供需矛盾的尖锐化,剖析芯片制造、架构设计、集群效能等环节的技术瓶颈;最后,从存算一体、生态兼容、本土化攻坚三大方向,展望GPU技术的未来突破路径与产业机遇。
针对上述三大方向,嘉宾在分享中展开精彩论述,演讲内容亮点纷呈:在算力需求爆炸与产业痛点中,他援引数据指出,2019至2023年全球AI模型参数量增长6000倍,但单芯片算力仅提升8倍,供需失衡倒逼技术革新;在架构革新层面,指出“存算一体”可减少数据搬运能耗,为超大规模训练提供能效突破;在生态兼容与自主创新上,提出国产GPU需通过开源工具链适配国际生态,同时聚焦智能驾驶、医疗等垂直场景优化专用芯片设计;最后,呼吁产学研协同攻坚,通过高校人才培育、企业联合突破EDA工具适配与高阶制程瓶颈,构建“软硬协同”的本土化产业链,应对全球化技术竞争。
在自由交流环节,校友们从材料科学、医疗健康、金融科技等多元领域出发,与嘉宾展开跨学科对话。一位材料领域研究者结合高分子模拟场景,探讨低算力芯片在工业精细化设计中的潜力;另一位医疗行业从业者则关注AI推理芯片在影像诊断中的实时性挑战,引发关于“效能与精准平衡”的热议。针对国产化进程,校友们从技术攻坚、人才培养到政策协同等多角度提问,嘉宾以全球产业链视野逐一回应,强调“开放协作与自主创新并重”的破局思路。现场思维碰撞频频,既有对技术瓶颈的深度关切,也不乏对产学研融合路径的务实建议。
活动尾声,校友们与嘉宾合影留念,本次分享会以技术为锚,为复旦校友搭建了跨界对话的桥梁,同时也彰显出校友们在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方面的关键思考和智慧力量。
来源: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