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2025年寒假复旦大学校友走访活动
走访同学:2024级文献信息中心硕士生刘楚戈
沈仕伟,复旦大学2019级生命科学学院博士(中医表型组学方向),现为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博士后(金力院士-王久存教授课题组,合作导师:王久存教授、仝小林院士)。浙江省市级名中医。中医师承于著名中医内科学家仝小林院士、风湿免疫病专家范永升教授,参与编写《维新医集》(副主编)、《脏腑风湿论》(副主编)、《新冠肺炎中医诊疗与研究》等医学著作。莫言先生曾题写《悬壶济世》作为肯定及勉励。
一、业精学勤,结缘复旦
沈仕伟学长选择到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是他中医之路上的关键一步。提到在复旦读博期间印象深刻的记忆,沈学长用“探索”二字概括。学长直言,在复旦的学习生涯是充满挑战性的,犹记得当时学习R语言,虽然是陌生的尝试,但是学长在学习中积累笔记、攻坚克难。沈学长的博士课题《阳虚体质的多组学研究》也即将在国际刊物发表”。
因此,被问及给复旦学子的学习建议时,沈学长强调“自我学习”。行医以来,沈学长在工作之余一字一字细心记录临床医案,10余年已积累下了近160万字临床验案。正如我们的校训所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沈学长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为我们娓娓道来。他提到,我们应该从自我挖掘入手,找到自己的深耕领域,然后进行自我学习,进而用实践来巩固。“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细心记录,便是治学,便是做学问;同时将知识归类后再灵活调取,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二、医海探幽,仁心为舟
正如莫言先生为沈仕伟学长题写的“仕伟医生:神农尝百草,朗月照千江”一样,永怀医者仁心,方能行稳致远。沈仕伟学长非常推崇张锡纯先生所言的“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学医者,为身家温饱计,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他说:“愿力决定了你能走多远,你能成为什么样的医生。可以成为一名普通医工,也可以成为一名泽厚苍生的大医。医生是行善积福的职业,要怀悬壶济世之心,立治病救人之志,持超凡非俗之技,有坦荡磊落之怀,才会有大成就。”
选择中医,则是沈学长对治病救人初心的体现。从中医古籍上字里行间的笔记与注释,到临床工作中始终如一的守正之心,沈学长坚定地践行着自己的人生愿力。沈学长道,从高中起,自己便坚定了投身中医的志向。进入学习科研,而后走向工作岗位,沈学长认为一路上让自己愈行愈远的是那份独有的“自我价值感”。
“一位怀有身孕的患者咳嗽不止,到我门诊就诊,结束时看到我在药单上特地写了两个字:特急。她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都很感谢。”沈学长说,“我已经记不起这个病人了,但我明白当时的情况,药房很忙通常要2天左右才能拿到中药,我写了‘特急’,是希望这个孕妇当晚就可以喝上药,最好次日就能好。孕妇的剧烈咳嗽容易导致先兆流产。”学长的言语发人深思。
沈仕伟学长深信中医的本质是治病救人,而非仅养生调理。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沈学长依据其恩师仝小林院士的学术思想,并结合自己对《千金方》的研究,总结出“燥热为本、阴虚为标”(刘完素云:“所谓标本者,先病而为本,后病而为标,此为病之本末也”)的疾病机理,采用了清热养阴控糖、活血通络防变(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此思路与传统教材不同,但在临床上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在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中医表型组,他希望带着中医临床及基础的底层逻辑与构架,从中医的宏观视野再往周边及深处拓展延伸。
三、“三个世界”,艺苑撷芳
正如东坡所言,“人间有味是清欢”。在工作与科研之外,我们也应注重对生活的热爱。被问到如何平衡生活与工作,沈仕伟学长为我们介绍了自己的“三个世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沈学长的第一个“世界”是路漫漫而修远的中医学世界,不论是工作还是科研,这一重世界总能让人找到人生价值,俯仰人间草木。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沈学长的第二个“世界”是充满灵动与韵律的艺术世界。在艺术的世界里,古典音乐的旋律如同潺潺流水,抚慰着内心的浮躁与焦虑。沈学长常言,古典音乐会是他心灵的避风港,每当感到工作压力,他便会走进音乐厅,沉浸在音乐的灵动和婉转之中,重获内心的宁静。
“丹青不知老将至。”除了音乐,画展也是沈学长艺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长说,独自漫步于美术馆,欣赏那些色彩斑斓的画作,每一幅画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艺术的美,如同一盏暖灯,往往能缓解生存的焦虑,让我们在忙碌之余,仍能感受到生活的诗意与美好。
“腹有诗书气自华。”沈学长的第三个“世界”是充满智慧与情感的文学世界。他随身携带了一本最近在阅读的文学名著《都柏林人》。在书中,乔伊斯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都柏林人的生活百态,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找到“人”于世间的位置。诚然,文学的力量,让我们在忙碌的工作与科研之余,仍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让心灵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四、愿力为灯,寄语后学
如果要用一句话寄语学弟学妹们,学长认为必须提到张锡纯先生的“愿力”:“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他解释,愿力是高远纯粹的志向,能让人超越世俗干扰,追求本质目标。希望大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立于复旦大学的高平台之上,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