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级物理学系校友程碧波:独立思考,做好规划
采访者:冯嘉旭 杨孟颖
程碧波校友是1998年复旦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生,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取得技术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程学长先后于青岛海信计算机有限公司、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和中国政法大学任职,现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资本金融系主任,经济学副教授。
程学长本科所在的专业和后来从事的专业方向相差较大。在访谈过程中学长也主要分享了个人选择方面的个人见解。学长因为对物理有很强烈的兴趣,所以本科选择了复旦大学物理系。但是在本科学习过程中,学长对物理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理解,认为对自己感兴趣的物理问题需要暂时搁置,于是决定转换专业。学长毕业后选择在青岛海信计算机企业工作。初次就职,学长没有选择与物理专业较为对口的研发岗位,而是先后在销售部门、市场部门和标准化管理部门任职。学长认为这样可以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增强综合素质。学长2001年考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海信公司是全国性的企业,在海信公司的任职经历让学长对经济发展的统筹配置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促成学长在研究生阶段时开始构思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双循环经济模型,并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将其整理成书出版。其博士毕业论文也正是围绕此双循环模型而写。
博士毕业后,学长选择在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担任教职。学长认为,作为民航行业的干部学校,具有两栖特征:既能深入结合产业实际,不致在象牙塔里面清谈,又能从事自己较为喜欢的学术研究。在中国民航管理干学院工作的11年中,学长继续完善经济双循环模型,先后出版了《国计学》第二版、第三版。而在2018年学长在与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刘纪鹏院长的交流中,对彼此的学术理念有着很大的共鸣,因此进入中国政法大学任职。
对于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学长提出大家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明白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学长建议学弟学妹们有一个至少五年以上的规划,将眼光放长远,不拘泥于现在的一些挫折,但是也要对现在的挫折有应对的方法。并且,学长提出现在中国发展的较为关键的问题是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自主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更多理工科学生投入研发,认为现在理工科学生大量转行从事金融行业是较为可惜的。
学长提出,解决现在的就业问题主要应该靠自主创新、建设中国自己的产业链来完成。未来的低级劳动,都可以用机器人等自动化技术来替代,唯有创造性的工作,只有人类来完成。一方面,中国现在在各个创新领域中都有巨大的短板,急需人才。另一方面,中国大量的人才需要找到工作。所以中国具有相关的供给和需求。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我们会更加平等地看待西方的各种理论和技术,不会再把这些东西看作是不可置疑的神圣教条。希望学弟学妹们在学习中多问为什么,暂时理解不了的问题,可以暂时搁置,但不要放弃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科学就是证伪学,没有质疑就没有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