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级信息学院通信工程刘怡君:连点成线,求索创新

2021-02-22|校友走访

99级信息学院通信工程刘怡君:连点成线,求索创新


走访同学:18级信息学院 沈瑞琪


刘怡君校友是复旦信息学院99级本科校友,于2003年毕业后,前往日本工作15年,先后在日本索尼、美国AMD公司、阿里巴巴、嘉实基金等公司的技术部门就职。2019年,刘校友转行投资领域,从财务顾问、基金运营到中小型投资逐步深入,发挥其对电子产业技术的精通和对中日产业环境的了解,并涉及中日间跨境并购等业务。2020年,刘校友与合伙人共同创建了上海复韫科技有限公司,继续着眼于中日资源整合,以及甄选潜力高的硬科技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为优质科研团队赋能。作为公司CEO,刘校友主理着资源协调和财务等工作。


刘校友的职业经历很符合乔布斯“连点成线”的因果论——生命中的每一次经历,都将会在未来某一时间对人产生积极影响。刘校友于03年赴日本,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索尼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从事技术研发,带领二三十人的研发团队,研发产品从集成板到销量百万的笔记本电脑。当时苹果、三星等品牌以及智能手机还未兴起,索尼的高平台打开了他的眼界,奠定了行业认识基础。即使15年来发生了巨大的信息技术革命,第一份工作仍对刘校友的职场认识留下很深的烙印,培养了他对电子工程、对研究、对开发产品的兴趣。当时日本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在国际前列,刘校友在日本丰富的从业经历使他对行业布局有着深度了解,从而也能在归国转行后活用日本的经验来预判,并拥有在无数项目中找出潜力良好者的判断力。他也建议毕业生们选择第一份工作时最好选择大型企业,才能洞察整个企业的运作方式,获得更加周到的培训,为了解产业,积累人脉,学习知识或创业积累经验。


谈到复旦大学的就学经历提供何资源时,刘校友提到了对他重要的三点。一是就业机会,毕业之际由于复旦师兄的帮助,他获得了在某项目实习的机会,这些过硬的实习经历日后成为了找工作的敲门砖。二是人脉,刘校友曾担任复旦日本校友会的理事会干事,也同时从校友会丰富了留日复旦校友这一人脉资源,帮助他在海外公司外拓展更大的朋友圈。三是技术交流,刘校友作为偏硬件的电子工程系的学生,在与偏软件的计算机系校友的合作中,实现了双方软硬件知识的交流和互补。刘校友感叹道,复旦校友的专业水平很高,在他们口中深奥的内容能被很浅显地讲明白,跟大咖们交流受益匪浅。


刘校友谈到创业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公司知名度不够,资金上捉襟见肘,不像大公司拥有丰富资源,更需要对外主动探索资源。刘校友也总结出了一套创业哲理:新事物、新公司起步时容易产生很多问题,绝大部分是可以通过和前辈交流提前避免的,小部分不能规避的,就要找一个容易攻破的方向,学会聚焦力量、用巧劲解决。比如在公司规模较小时,刘校友和其合伙人先从最了解的几个领域入手,暂时不着眼于发展迅速、但不熟悉的领域,以规避分散力量的风险。


对于半导体产业发展,刘校友指出了公认的行业瓶颈:我国半导体芯片供应链还不完整,大多数领域还普遍落后于海外公司的产品。最尖端的技术,比如CPU,操作系统等发展弱,在国内具有极高影响力的华为半导体也只能达到国际前15名,要跨越这道国际竞争坎会很难。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研发若止步于同质化的产品,终会被核心技术压制、导致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困难。然而,自中美贸易战以来我国半导体领域研究得到广泛重视,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力度大,提供了半导体领域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


刘校友对复旦学子们提出了三点宝贵的建议:首先是希望学弟学妹们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复旦电工系在国内高校中的水平很高,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对未来工作,无论是研发、管理、产品经营等,都有着很大影响。其次是鼓励同学们培养对行业的兴趣,才能将工作升华为生涯发展。最后,要和大学同学们好好相处,优秀的身边人将成为毕业后重要的校友资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