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陆智杰:用技术探索教育
走访同学:18级信息学院与工程学院冯铭菲
陆智杰校友2006年进入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毕业后他出国深造,后归国加入上海宝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身高等院校实验室设备领域至今。一路走来,陆智杰校友十分珍视自己在母校和海外接受的教育,而如今,他自己也在用新设备、新理念为国内外高等教育助力。
在工作中拓展视野,在行动中做出改变,在变与不变中塑造品牌
陆学长坦言道, 2013年刚加入公司时,由于在技术上深造多年,他有时会觉得实验设备领域技术增加有限。而随着对公司和行业了解的深入,他渐渐领悟到技术只是工作的一个方面,如果想要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是多方面的,从管理、沟通、团队建设,到挖掘社会需求、分析技术发展,单纯的技术要求可能只占二三成,综合素质的培养则更为重要。
虽然思维上已经有了转变,但是在行动上锻炼自己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陆学长谈起自己刚刚负责业务和客户沟通时的经历,一张年轻的面孔想获得信任并不容易,作为一个资历尚浅的从业者,解决方法就只有内在的改变。于是陆学长走出舒适区,转变偏内向的性格,抓住机会多对外接触,陆学长笑着说自己有段时间还为了看起来年长一些不刮胡子。在各种尝试的日积月累下,陆学长也渐渐地实现了改变的目标。
付出努力实现个人的转变和提升不是终点,陆学长进一步打开思维,优化固有的思路和模式,将公司的运营和发展纳入视野。大公司是标准化的,很多流程是固定下来的,员工可以按部就班。身处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陆学长知道,他要考虑得更多,在效率和规范上做好平衡,在获得客户信任上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今,作为公司的管理者,他也常常提到开拓思维的必要性。
改变重要,但找到定位并坚持也很重要。陆学长所在的宝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直比较注重技术和产品质量。陆学长说自己也曾犹豫过要不要像一些公司一样在市场营销上投入更多,最后在权衡后决定坚持自己的产品策略。而在市场策略上,公司更倾向于有专业化背景的销售人员,而这样的选择往往不能最大化单纯的产品推广力度。虽然理念会带来一些操作上的困难和限制,但陆学长说道,不是所有方面都要改变,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特点,要做的是立足自身特点,发挥长处,克服困难。
对教育行业的探索没有尽头
谈到这个行业本身,陆学长首先描述了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本科毕业后,因为兼具语言条件和技术背景,陆学长赴德国参与了一次世界教具经销商的会议,同时做一些翻译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拜访了一家教具公司,公司的总经理当时63岁,在这个行业里干了一辈子,只换过一次公司。这在很多国人观念中是无法想象的,也给陆学长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位前辈在领域内深耕一生,除了专业相关外,还在于教育是他愿意去做的,是永远值得探讨并有进步空间的。“对教育行业的探索没有尽头”,这一理念伴随陆学长至今。
工作七年间,陆学长自身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教育行业的价值。但是他同时认识到,与永远存在的进步空间并生的,还有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挑战。
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他说道,复旦的学科氛围是全国数一数二的,老师们对工作的敬业程度首屈一指,不亚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尽管如此,在海外留学期间,海外院校的实验课程设置、对人才培养的定位等等还是让他感受到了国内教育许多值得优化的地方,就像陈尚君教授说:“复旦的好处在于,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很清楚知道我们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近年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还是比较曲折,整体上高层导向和个体上的态度都需要一定的扭转。陆学长说,自己的产品大多数着眼大学工科实验室建设,也是希望能给学校带来一些改变,能为国内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力量。
除了这些,从纯技术角度来说,如何在经典教学共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技术,如何在实验课程改革压缩课时的同时既保留原有教学内容又能提高效率,也有不小的难度,而这些都是他探索的方向。比如陆学长最近在开放项目中利用开源虚拟仪器代替封闭化软件,利用图形化手段展示抽象的实验过程,而这是传统示波器无法实现的。
陆学长开发的教具产品用新技术提升经典教学效率,将外部世界的技术和创新推广到课堂教学,为高等教育带来新风。而在此之外,公司还能为一些院校提供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也在与院校的沟通中不断开发更科学更易入手的教学仪器。
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访谈的最后,陆学长结合自身经历,给出了三条诚恳的建议。
首先是珍惜大学生活。能到复旦大学学习,本身就是享受了相比同龄人最好的资源。而能花费四年时间专心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这在人生中绝无仅有。大学的学习要理解要领会知识其中深层次的智慧。考虑到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教育资源,若只把大学阶段的学习当作高中的延续会是比较遗憾的。陆学长说,自己当年有时也会觉得某些学习的知识没有用处,但是实际上学到的东西往往能在不经意处发挥价值。此外,最好积极参与讲座、社会实践、社团、多接触同学和老师,这些回过头来看都是宝贵的财富。现在回忆起来,陆学长也希望自己当年能更多地抓住这些机会。
陆学长建议学弟学妹们尽早明确一个清晰的目标,在摆脱现代功利思想的基础上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这不是对现实主义的否定,而是漫长的人生中很多时候不能单单考虑生存。越早的时候有比较高的目标,就越可能获得内在的动力,排除周边的干扰。这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比较难,但是陆学长希望作为复旦的学子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他也相信这样不会愧对自己。一些人经济上的成就往往是追逐长远目标的副产品,也往往一些选择眼前目标的朋友会由于局限性牺牲了长远价值。
最后,陆学长希望大家能培养自己独立辩证的思想观念,拒绝人云亦云和偏激思想。工作中除了技术还需要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生活中除了效用还需要人文关怀,而这些的起点就是自己价值观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