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记与谢希德先生的一次会晤

2021-02-23|校友投稿

作者/王明伟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主任,复旦大学讲座教授

Kevin J. Kinsella先生(左)、谢希德老校长(中)、王明伟(右)


1999年初夏,和我在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合作创业的美国著名生物技术风险投资家Kevin J. Kinsella先生(南加州拉荷亚市Avalon Ventures的创始人)来申访问,在繁忙行程中希望会晤麻省理工学院的学长、复旦大学原校长谢希德院士。由于只有一档晚上时间有空,在与复旦大学有关部门联系时我很是犹疑,不料谢先生知晓后一口允诺,并坚持派车前来接应。


会晤安排在衡山路上海富豪环球东亚酒店的餐厅。始料未及的是那天晚上谢先生亲自坐车前往新锦江大酒店接送我们,理由是“来回顺道”。Kevin首次访华是1989年的春天,在谢先生和谈家桢院士的引荐下,受到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先生的亲切接见。尔后,他与复旦大学时有接触,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安排了包括毛裕民、薛京伦和李育阳等教授前往南加州参观他所创办的Sequana Therapeutics公司(后与Applied Biosystems公司合并),旨在合作开展人类基因组测序研究。

  

当晚的菜肴十分清淡简素,席间主要交流了三项内容。首先是谢先生详细询问了Bill Cloherty先生(卒于2016年12月)的健康状况。这位在美从事国际商务咨询知名贤达是谢先生和Kevin的共同朋友,虽毕业于哈佛大学,但却热衷于帮助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建立与中国的联系。也许因为夫君曹天钦院士(卒于1995年1月)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的缘故,谢先生还专门询问了我在剑桥的求学经历包括所属学院和所学专业等情况。她告诉我们,她正在接受乳腺癌的治疗,对创新药物特别关注,也有亲人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知道其中的艰辛与不易。

  

第二项内容是交流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模式。Kevin向谢先生介绍了美国风险投资机制对创新创业的促进作用。他以1994年出版的畅销书《The Billion-Dollar Molecule》(作者Barry Werth)为例,生动地讲述了该书中涉及他本人的一些成功经验。谢先生悉心聆听,不时地提问。记得当时她主要关心谁是创业主体以及如何建立学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双向通道,特别是校方的管理责任等。正好次日下午Kevin应陈竺院士的邀请,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有场相关内容的演讲,谢先生记下了具体信息,说要转告复旦大学的老师。的确,第二天在Kevin演讲结束后有多位复旦学人留在会场与他交谈切磋,气氛活跃。

  

他们最后讨论了如何帮助麻省理工学院与在华校友建立有效联系渠道等事宜。由于谈话内容涉及一些私人交谊,我想走开,不料谢先生和Kevin都说大可不必——“MIT学长的后代不必回避”——原来他们把我和外祖父倪尚达(近代著名物理学家,1923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卒于1988年9月)联系在一起了。在谈到邀请国内校友参加该校的海外联谊活动时,Kevin提出可以承担在美的接待工作,俩人同意就此保持沟通,早日落实。考虑到谢先生的健康状况,那顿晚餐持续的时间不长。令人格外感动的是,她把我们送回酒店时还专门下车握手道别,谁能想到这竟然是最后一次:2000年3月,她永远离开了我们。

  

王明伟

2021年2月9日于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