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下午5时许,随着终场哨音响起,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南区足球场上一片沸腾。这是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友足球邀请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上海校友会青年足球队与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士派FC足球队势均力敌,上下半场0:0将比赛拖入扣人心弦的点球大战。最终,士派FC足球队以3:2的比分夺得钻石组冠军。
至此,这场集结全球12支校友足球队、近 280 名校友参加、历经两日鏖战的绿茵盛会圆满收官。对许多参赛校友来说,除了灿烂的奖杯,更有珍贵的回忆、难得的重逢、惊喜的“巧合”激动人心。
本次赛事特别鸣谢上海汇风集团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复旦大学校友总会顾问、1978级经济学院校友赵定理先生的大力支持;及成都志星熠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乐金生活健康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实物赞助。
欢呼声中举行颁奖仪式
终场比赛结束后,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友足球邀请赛闭幕式暨颁奖仪式旋即在现场举行。
仪式上,上海市足球协会会员发展部部长、裁委会秘书长,现役国际级足球裁判员,复旦大学2000级法律系本科校友王迪宣布了本次比赛结果和获奖名单。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士派FC足球队、法学院魔法FC队、杭甬川联队分获钻石组、黄金组、白银组冠军。校友侯雨坤、杨青熠、陈一琛分获三个组别的最佳运动员奖,捧得“金靴”;校友沈翔、肖振冬、金若伟分获三个组别的最佳守门员奖,摘得“金手套”。
赛事成绩播报
团体奖项
赛事成绩播报
个人奖项
在大家的欢呼声中,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对外联络与发展处处长、复旦大学校友总会执行秘书长刘莉,体育教学部党委书记郭建忠,体育教学部副主任王恩锋,对外联络与发展处副处长、复旦大学校友总会副秘书长恽小婧,和王迪一起为获奖的个人和团队颁奖。
▲陈志敏(右一)为最佳运动员和最佳守门员颁奖
▲各支获奖球队上台领奖
最豪迈:84级队长忆“菜地”
本次赛事吸引了各级校友参加,参赛者平均年龄41.5岁,最大年龄60岁。上海校友会青年足球队队长张云就是年级、年龄最高的两位校友之一,来自1984级新闻学系本科班级。1.88米的身高、利落的板寸发型、粉蓝配色的队服,让在4日上午的邯郸路(国福路)足球场边为比赛掠阵的张云显得颇为引人注目。这支球队的主力就是他在十几年前集结起来的。
▲手持球队口号牌的张云(摄影:校友刘旭东)
“我在学校的辰光(沪语:时候)是打篮球打得好,阿拉(沪语:我们)新闻(学)系拿过学校系际篮球比赛的冠军……”场边站定,张云开口,用流畅的方言回忆起校园往事。原来,他在校时打得多的是篮球和排球,“足球是最后开始踢的”。毕业后他在媒体工作,2008年世界杯期间为了参加足球活动,他拉了媒体中的同好组队,其中多为同学、校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们有新闻、中文、法律……各个系的,坚持一个礼拜踢一次——这是现在,以前还不止这个频率。基本上风雨无阻哦!”说到这里,他扬了扬声调笑了,神情活脱像个痴迷运动的男孩,“40(摄氏)度也踢,零下几度也踢,哈哈哈,下大雪、地上全是冰水阿拉也踢哦!”
他们这支球队打出了“青春万岁”的口号,这背后有着一段青春往事和对新闻学系、对老同学的致敬。当年张云的复旦附中同学、后来也就读复旦新闻学系的女生施天音,参演过改编自作家王蒙同名小说的电影《青春万岁》,这部电影是许多60后、70后关于青春的美好回忆。这次口号的确定过程中,张云也特意与远在海外的施天音进行了联络沟通。
▲张云(穿18号球衣者)在绿茵场上
在前一天的比赛中张云已上过场,体验过了校内若干足球场。他指着眼前这片人工铺设的足球场道:“这里叫‘菜地’!以前是一块真草场地,我们上体育课时跑步的。”可足球场为啥叫“菜地”呢?原来当年这场地并不平整,“一下雨就一塌糊涂”,遂被学生们授予“菜地”名号。“现在(这里)是好得不得了!”一直带队到处踢球的他对场地很有心得,“比外面一些场地好,不容易受伤,作为人工场地是顶级了!学校应该投入了很多。”他也称赞如今的江湾校区足球场:“也很好的,翻修过了,和这里一样好。”
本次赛事唯一的参赛女队员、数学科学学院校友刘孝赟也对这一球场印象很好。2008年入学的她,看到的这块场地已是人工草皮了,但“没这么好,现在质量好多了”。
▲刘孝赟
刘孝赟是大连人,从小“半夜被爹妈叫起来看世界杯”,早早爱上了足球;来复旦后选修了一年足球课,就被老师招进了校女子足球队。毕业后,她在北京工作,再没有回校踢过足球。这一次,在北京重庆校友足球联队的召唤下,脚踝还带点伤的她决定回来参赛。她说:“抛开输赢不论,有这么多校友一起踢球很开心!”
最远程:飞越太平洋来踢球
本次赛事的参赛校友来自全球和全国各地,包括北美、非洲、北京、重庆、四川、武汉、深圳等。不少校友甘当“空中飞人”,飞行距离最远的要数1998级物理学系本科校友张骏。
“我已经20年没有回学校了,趁着踢球的机会和老同学老朋友们一起聚会,很愉快!”比赛的最后一天,和同学王鑫、徐祖力、田传山等在南区操场旁的体教楼里相聚,张骏依然难掩兴奋。分别在金融业、制造业、教育界深耕的他们都加入了量子国际联队,其中王鑫从苏州赶来,徐祖力来自香港。张骏毕业后就一直在国外读书、工作,这次从美国纽约回国,回老家短暂探亲后就于5月1日赶到上海。
▲国际量子队合影,前排左一为徐祖力,后排左一为王鑫,后排左四为田传山,后排左六为张骏
“大家见面就开始训练了,腿都踢抽筋了。”张骏笑着说,“我觉得建校120周年是个很大的日子,当年建校百年没有赶上,这次要一起庆祝一下。”他和同学们聊到,学校有很多地方有新的变化,但还有很多楼、很多路非常熟悉。“只是我们发现树都长高了。你会感觉到学校在成长,我们每个人也都在成长”。他还表示,海外的复旦校友也记挂着母校,纽约当地时间前一天晚上还有新泽西的校友在聚会,庆祝复旦的“生日月”。
▲国际量子队部分队员与亲友合影
完赛次日,张骏就要踏上返回纽约的班机。“行程挺紧张的,但很值得!”
最惊喜:非洲赶回参赛,生日当天捧杯
赛程的第二日恰逢“五四”青年节,而这天也刚巧是杭甬川联队队员、管理学院校友陆冠何的生日。让这个日子变得更难忘的是,陆冠何是特意从非洲飞回上海参加比赛的,所在联队还获得了白银组冠军,当天他将带着奖牌赶回老家宁波庆生。
▲陆冠何(左四)与队友上台领奖
“我是前天半夜从非洲回来的。”得到赛事消息时,陆冠何正在非洲出差。为了“和好兄弟们以球会友”,他从坦桑尼亚出发,连转机一共花费约30个小时返回上海。他从在校起就很爱足球,后来还踢过“上海阳光杯”——上海MBA院校间一年一度的大型体育交流赛事。这次比赛与自己的生日重合让他激动不已,更戏剧性的是,“阴历和阳历生日在同一天,特别有意义”,而且他有个宁波的朋友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当晚他俩共同的庆生会可谓叠满一切巧合、一切惊喜!
颁奖仪式结束后,参赛球队与嘉宾一同合影留念,将这一难忘的瞬间定格。而回味还在继续。
E起足球会是本次赛事的协办单位之一,其领队、管理学院校友李玉新两天来一直没离开过球场。“我们是2018年成立的,每周一场球。有队员70多人,包括管院和其他院系的校友及亲友。”他的介绍中不乏自豪,因为“这次我们的队员还支持了其他队呢”。
▲李玉新(左八)与队友合影
物理学系校友宋建国带了两个“复二代”前来观赛。他说,想让孩子们感受学校的氛围,“同时也能接触到今天比赛中各行各业的‘长辈’们,领略他们的风采,这样的经历对他们的未来规划都很有好处”。
天光渐暗,依然有三三两两的校友和亲友们在操场上合影。球场中的激情与欢笑,场外的掌声与喝彩,依然回响在参与者心中。
来源:复旦大学校友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