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为庆祝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一场以“百廿光华,旦复旦兮”为主题的大型公益义诊暨义诊基地揭牌仪式在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拉开帷幕。这是复旦大学青岛校友会“尚医为民”行动的第11次出征,这支由复旦医学人组成的“医疗轻骑兵”再次以仁心仁术为纽带,架起连接顶尖医疗资源与基层百姓的桥梁。
八年坚守:从“义诊送暖”到“长效帮扶”
自2017年启动以来,“尚医为民”义诊足迹已遍布青岛西海岸新区、莱西、胶州、平度、海阳等地的乡镇县医院,累计服务超万人次。“尚医为民”已成为青岛校友会的品牌活动,这背后是复旦人对“团结、服务、牺牲”精神的坚守。
本次义诊活动由复旦大学青岛校友会联合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办,北京大学青岛校友会、城阳区卫健局、民盟青岛市北经济总支、民盟市南医卫总支协办。复旦大学校友、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院长韩同钦表示,各位专家的到来不仅能让城阳区、高新区的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也为我院医务人员提供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专家云集:顶尖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参加义诊的20名专家有王德春、韩伟、黄煜、逄锦忠、戚其玮、荆菁、念丁芳、范晓萍、赵青、王乃东、孙国林、于东升、宋蔚林、庞文会、张爱军、尹洪金、杨苇峰、刘洪、沈丹、王兵,他们分别来自市立医院、妇儿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海慈医院、康复大学青岛市中心医院、北大人民青岛医院、市眼科医院、市第八人民医院、健联中医院、聿明口腔等医疗机构,涵盖脊柱外科、呼吸内科、妇产科、介入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中医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多个专业,创历年规模之最。
在脊柱专家王德春会长的诊桌前,拿着脊柱影像的患者排起了长队,王会长认真观察片子,从其职业到生活习惯细心询问,适时给出最佳解决方案。
中医诊室外不少家庭扶老携幼前来求医,中医专家杨苇峰望闻问切,精准把脉,为患者开具方剂,提供个性化的养生治疗建议。义诊时间已过,患者却不见减少,反而越聚越多,原计划半天的义诊因患者需求延长至下午,结束时仍有群众询问:“专家下次什么时候来?”
生命之托:医者仁心化解民生焦虑
义诊现场,既有疑难重症的精准攻坚,也有对“小病慢病”的细致关怀。
青医肝胆外科专家逄锦忠遇到一对年轻夫妻因一方查出结节陷入恐慌。“我们详细分析病灶特征和随访方案后,患者终于放下心理包袱。”在他看来,基层医疗不仅需要技术,更需传递科学认知与人文关怀。
这种关怀延伸至每个细节。义诊队伍中另有21位校友和民盟盟员作为志愿者加入,负责协调及后勤保障工作。志愿者王睿分享,她所接送的两位医生,一位刚结束出差凌晨归家,一位连续值白班和夜班仅途中短暂休息,便来参加义诊。
正如参与义诊的荆菁医生所言:“一群人、一条心,共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温暖一座城。”
医学温度:治愈疾病点燃希望
站在八年征程的新起点,“尚医为民”活动吸引了更多青年医生加入,形成“老带新”传承,不同年龄段的复旦医者在此爱心接力。
复旦青岛校友会会长王德春表示,120年来,复旦大学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呼吸。尤其在医学领域,复旦医学人用仁心仁术守护着生命的尊严与希望。复旦人扎根青岛,以义诊这种最质朴的方式回馈社会,既是在传承母校精神,更是用行动诠释“正谊明道”的医者担当。未来,校友会将继续发挥品牌优势,用医者仁心书写复旦人对岛城的初心不改,展现青岛校友“包容、奉献、分享”的大爱无疆。
来源:复旦大学青岛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