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军:复旦大学2018级药学院博士,目前任山西省人民医院科教处副处长、消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超声内镜亚专业学术带头人,在山西省内率先开展了超声内镜引导下胰管引流术(EUS-PD)等10余项高精尖治疗技术。曾获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山西省优秀医师等荣誉。一位优秀的消化科医生,却选择攻读了复旦药学院的博士——对于这一“反差”,马瑞军学姐笑着解释道,自己做出这一选择也算是一种“机缘巧合”。不同于大部分的药学生,她拥有在临床工作的特殊经历,因此,为了更熟悉医疗系统中的药物相关内容,同时考虑到交叉学科可能会带来新的科研上的突破,再加上有幸遇见一位优秀的导师,综合考量下,学姐决定进入药学这一专业学习,也是“圆了自己的一个复旦梦”。回想起在复旦读书的日子,马瑞军学姐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一句话:不要怕吃苦,一定要坚持。读博期间,学姐跟随药物化学方面的导师进行了药物结构改造方面的研究。从临床医学到药学这样跨学科的学习,由于药学知识相对不足,在一开始接触时学姐也不禁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了解到许多本科生刚进实验室也有类似“不适应”的情况,学姐分享了三点心得:一是在有了想法之后,要自己先通过阅读文献等方式尝试着去解决问题,遇到不懂的内容要积极地请教组内的同学,以谦虚的心态与大家合作,从而获取更多的经验。二是“一定不要怕辛苦”,最后是“一定不要怕挫败”。她提到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慨自己在读博时已经年近不惑,也曾会因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与难关、家庭工作与学业并行的压力而感到迷茫无措。谈到自己的应对方法,学姐的回答简单而有力:“实验室里别人几点去,我也几点去。”所谓的坚持,并不是努力让自己能够停留在原地,而应是努力使自己朝着奋斗目标一步一步迈进。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坎坷是正常的,应坚持自己所选择的道路,向外请教,向内钻研。或许身边的许多人不能理解,作为医生为何要选择成为一名药物专业的博士,而非留在临床内部去提升。马瑞军学姐认为,这种选择带来的影响其实是双向的。学科交叉的融合,能够拓宽科研的思路,为科研提供融合的思维,而且能够结识更多医药领域的专家,能够为后期临床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掌握一定的药学知识后,再回到临床,便可以进行相关的合作研究、问题反馈,使得研发机构等能够根据现实数据去优化改造,得到更加适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是一种互补的过程。学姐也提到,从科研角度上考虑,想要更大程度上促进医疗的发展,医和药应当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因而,如此选择有付出也有收获,也许回头才发现“更优解”的存在,但在医疗这条不断延伸发展的路上,现在对其做出定论仍为时尚早。提到医院工作时的难忘经历,切换到“主场”的马瑞军学姐不禁流露出了笑意,因为临床上令她印象深刻的事太多。学姐提到,自己从复旦回到从前在职的医院以后,多年前经手治疗的患者纷纷回到消化科来找自己,伴随着一句“好久不见,终于看到网上能够挂你的号了”。一次带着研究生出门诊时,一位七十多岁的长者一进门就深深朝着自己鞠了一躬。学姐感慨道,那是一种医患之间极度信任的感觉。作为一名医生,每日要治疗大量的患者,对于其中的某个人,也许只是自己不经意之间的付出,但倘若有所治愈或安慰,那么对其而言可能就是一个人一生或一整个家庭的影响。她也曾遇到过一些年岁不大却已罹患癌症的病人,从专业的医疗层面上看,自己也非常遗憾,在现有医学条件下无法给出更好的一个治疗方案。学姐回忆道,曾有一位患者,一时无法接受会使自己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的治疗手段,甚至一度想要放弃治疗,家人的情绪也处于崩溃边缘。最终,她通过言语上的鼓励,从大局上帮助患者分析,重新唤起了患者接受治疗的意志。“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那种从放弃到坚韧的变化。所以我们医学上常说‘总是去安慰’,这句话也是对一个医生最好的诠释。”帮助患者后所能产生的满足感,或许是大多数医生选择这一职业的原因与追求。谈到如何处理临床与科研的关系,学姐表示,目前国家已经在着手商讨这一议题,比如希望医疗系统中能够实现“主临床者重视临床,主科研者专职科研”这一模式,把握好临床与科研之间的平衡。从自己的工作体验来看,也希望既能重视临床医生实际操作上的培养,又能尽量的将科研的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中去,实现互利互惠。谈及对医学生们的寄语,马瑞军学姐给出了这样三点建议:一是一句习总书记曾引用过的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求学之路上,困难挫折常现不同处,克服的方法便是不懈坚持,付出实际行动,相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若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二是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对未来能够做出长远的规划。为自己定下小目标与大目标,每日稳稳当当向小目标前进,长远来看朝向大目标发展。作为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思想应当更加成熟,知识面也更加广泛,应当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提前为生涯做好合理的规划,也是为自身的发展提供动力。最后,便是把握好自己学习、科研的本质与目的。学习与科研,是为了能够最终将自己所学的内容、所发现的规律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因此,需要青年学生们去了解、思考社会真正的需求缺口所在,从而投身社会建设之中,以自己的能力去填补、去完善各行业的发展体系。“不要简单地去成为一个书本知识的承载者,而应当成为一个知识的转化者”,学姐这样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