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级附属华东医院博士谢华:将知识转化为价值

2024-02-29|校友走访


11级附属华东医院博士谢华:将知识转化为价值


文章来源:2024年寒假复旦校友走访

走访同学:2021级护理学院本科生杨星怡

 

谢华:女,2011级附属华东医院内科学博士校友,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同仁医院营养科主任,上海市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委员。从事临床营养工作16年。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市区级课题3项。已发表SCI 6篇,国内核心期刊十余篇,参与编写专著6本。

 

Q:您在复旦就读博士期间对于复旦最主要的印象和感受是什么?

 

A:其实我家里就住在复旦邯郸校区的南区边上,所以长久以来能感受到复旦比较浓郁的人文气息,尤其是我上过一些通识教育的课程,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很有效果,而且这些课程在全国的大学里都算比较早设立的。而在医院里接触到的那些来自复旦临床医学的医生给我感觉基本功都很扎实很令人放心,整个医学研究的学术氛围都比较优秀。

 

Q:在学习以及科研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和克服的呢?

 

A: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我们当时在华东医院的科研条件比较弱,也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但其实华山医院就在我们医院旁边,所以我就尝试通过导师联系了他们,借用了华山医院内分泌科的实验室完成科研任务,他们不仅有专门的细胞培养条件,而且那边的老师也很友好地帮助我们。所以我觉得遇到科研方面的问题时,通过导师向各方资源进行积极联系和求助是很有效的,而且大部分医院实验室及外院老师都会热心帮助。

 

Q:作为医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理论知识还要进行临床实习,许多同学初到临床都难以适应,您有什么经验分享吗?

 

A:我感觉现在实习生的安排已经好很多了,我们当时实习生就做和住院医师一样的工作,同时也要值班,很多急诊病人都是直接由实习医生接待的,同时我们还要跟着老师去看门诊,工作学习安排很忙绿,压力还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外科急诊基本是两个同学一组来处理病人的外伤和问诊,只有出现问题时才能叫老师来查看解决,所以尽管对临床还不是非常了解,但需要你快速进入状态解决病人的诉求。我觉得实习期间一定要多多争取自己动手的机会,因为临床病人不会按照课本来生病,只有你亲自操作过才会了解透彻。另一个要点就是要锻炼出临床思维,无论是医院交接班还是教学查房其实都是绝佳的学习磨练平台,一定不能只跟在最后接受信息,而是要自己去掌握探究病人的情况并尝试自己汇总形成逻辑链,尤其是一些典型案例和罕见病要多看,这样的机会是很难得的。虽然实习时间还是比较短的,可能一个科室就几周几个月,但也要怀着帮助病人的真诚心态,这样当你看到病人好转后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也是支撑我做医生的信念。

 

Q:能不能介绍一下您目前所研究的营养学领域?它在未来又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呢?

 

A:在华东医院时我主要研究的是老年人相关的营养问题,比如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等,来到同仁医院后也是做老年肌肉问题的研究,例如老年少肌症和一些疾病的关系的课题。营养它其实主要分为临床营养和公共营养——也就是膳食营养。从临床上讲,未来主要探索如何能够让老年患者在医院里及时地发现这些营养不良并且进行干预。同时现在也很关注精确到个人的营养,因为每个人对于营养素的反应都不一样,同样吃某种食物但是所代谢的不一样,所以需要对于不同患者的个人情况来制定饮食方案,而不是现在统一按照大卡的热量计算。而在公共营养上我感觉衰老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因为大家都希望能减慢衰老的进程,所以衰老以及慢病还有肿瘤相关的营养素的研究可能会比较有进展。

 

Q:最后有什么给我们复旦大学的学弟学妹们的寄语吗?

 

A:复旦的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肯定是很优秀的,所以我们更要为社会、为这份职业以及为个人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不能只是为了利益,虽然钱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能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其他职业,都可以利用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知识来转化为实际的价值,帮助他人走出困境与低谷。从高等学府走出的学子,除了看到地上的六便士,也要抬头看一看月亮,拥有自己的理想信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