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级基础医学院硕博金伟中:全面发展,终身学习
2022-11-16|
校友走访
文章来源:2022年暑假复旦校友走访
走访同学:21级公共卫生学院本科杨林涛
金伟中校友来自浙江金华。他2006年考研进入复旦上医,硕士就读于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专业,博士就读于中山医院内科学专业。2012年毕业后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现在是呼吸内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也是浙江省呼吸危重症学组成员。金伟中医师主攻肺结节与气道慢性炎症的诊治。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多次参加国际呼吸学会年,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专利十项。金学长热爱复旦的人文氛围,如今还对杨玉良校长不要功利的教导印象深刻。大学教育培养的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我们不仅要懂自己的专业,还要了解社会文化,尤其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同样是医生,有没有文化基础是有区别的。我们需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既入世又保留主见,坚守初心,做一个纯粹的人。
金学长格外重视知识的全面性,很多疾病的治疗离不开各学科的交叉。比如不少新冠重症患者在临床上与皮肌炎引起的肺病相似,其中50%的人检出了MDA5抗体阳性。如果呼吸科医生不懂免疫知识,就想不到皮肌炎,也就不会去测MDA5抗体,自然就想不到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这种炎症。金学长建议我们本科生利用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夯实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少中国学生一上大学就来到医学院,数理化基础不够牢,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同时,他也鼓励我们通过社团扩展视野,发展兴趣。金学长社会经历丰富。中专卫校毕业的他当了九年基层公务员,并通过浙江大学的成人高校获得本科学历。为实现人生价值获得更多的发展,金学长辞职攻读了上医的研究生,出于兴趣选择了生理学专业和呼吸内科。偶然或许是一种常态。在岔路口面前,金学长更多是偶然地选择并爱上一条路,也因导师的一句推荐来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他热爱医生的职业,在帮助病人的同时收获心灵的满足。看文献和做科研对于他来说也更多出于兴趣。当被问到毕业后应该留上海还是回家乡,金学长提出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如果想要的平台只有上海有那就就留上海;如果家乡有条件就可以回家乡,还可以出国深造,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发展局限在哪一个城市。谈及工作,金学长告诉我医生的任务还是很重的。在科教兴院思想的指引下,三甲医院格外重视科研和教学。除了临床工作,金学长还会申请科研基金搞研究,也有给浙大的同学上大课。此外,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大学的知识仅仅打了一个基础,很多临床知识都是毕业后才学到的。医生需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除了在每个月的业务学习中了解疾病诊治的最新进展,金学长平时还会阅读文献,参加研修,聆听学术报告。也会到其他医院观摩,甚至出国参加年会开拓眼界,了解专业进阶和学科交叉等方面的最前沿知识。
医院需要各种人才,工作则要根据个人兴趣有所侧重。金学长是一位临床型医生。他认为医院的本职工作是临床治疗,他更倾向于通过临床医疗和研究服务患者。在患者眼里,他温文尔雅、品德高尚,还收到过一面“医德卫士,生命之舟”的锦旗。临床工作虽然累,但给他带来了不少获得感。金学长在介入医学和现场快速评价技术方面颇有造诣。气管镜下获得的标本可以迅速制成涂片,在显微镜下评价病变性质,避免在活检中出现标本不理想的情况。他还写作了一本《介入呼吸病学现场快速评价》,通俗地解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细胞层面的变化。访谈到最后,学长祝福所有复旦的学弟学妹们身体好,学习好;学喜欢学的,做喜欢做的,做好自己。
欢迎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校友线上回家

校友走访活动将于每年寒暑假持续进行
您将收到复旦学弟学妹来自母校的问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