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2022年暑假复旦校友走访
走访同学:20级历史系本科生潘蕊彤
田雪梅:2006级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外政治制度专业博士 。现任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成都市金牛区第八届人大代表、第八届金牛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专委会委员、金牛区人大常委会智库成员。兼任四川省委组织部特约研究员,成都市监委第一届特约监察员,中国管理现代化学会廉政建设分委员会副会长、四川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等。曾三次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进行访问研究。曾从事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日本政治)的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侧重党的建设、廉政治理等) 。
仰望星空,求学复旦
田雪梅学姐是复旦大学国务学院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在攻读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前,她是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的一名政治教师。来复旦攻读博士的原因,是因为在教学科研过程中,作为专业教师,她深刻感受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陈旧,迫切需要“充电”,增强政治学理论功底,改善原有知识结构,丰富专业知识体系。而复旦国务学院的政治学学科,改革开放以来就致力于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当代中国政治以及中西方政治史的研究,政治学、行政管理和国际关系三方面相互融合发展,学科实力强劲,历史悠久,声名远扬,是学界的领头羊,自然成为她进行深造的理想目的地。经过笔试面试重重考核,2006年,她被录取为国务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圆梦复旦。
当被问到对复旦大学的印象,田雪梅学姐感触良多。她谈到,复旦大学是中国最好的文科学校之一,也是中国顶尖的三五所学校之一。无论是整体学术氛围、师资队伍、研究力量还是学生素质都是一流的。学校的各种研讨会、讲座论坛以及同学之间的学术探讨非常频繁,种类繁多,话题新颖。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各种讲座论坛和讨论让她大开眼界,不仅开拓了视野,经常听下来,大大提升了分析政治现象的思维和能力。特别是国务学院各位老师的教学,使她终身受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典著作的原著阅读夯实了政治学理论的根基;政治学专题研究的丰富内容弥补了她之前基础理论的薄弱和浅见;比较政治学、政治制度的学习跨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使她能用历史和全球的视角来理解政治;而当代中国政府政治则让人立足现实政治发展场域,理解当代中国政府发展逻辑、制度优势,直面现实问题……这些课程讲授让人沉浸在政治学的知识海洋之中,共同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政治学知识结构,体验政治之精髓,感受政治学之广博,提升政治学学科思维。她还回忆了给自己授课的老师和同学。其中有在教学上平易近人、娓娓道来的政治学首席教授曹沛霖老师;德高望重、敢于直言、激情洋溢、永远充满学术志趣的孙关宏老师和浦兴祖老师;有聪明睿智、潇洒淡泊、既高屋建瓴又关心学生并给与各种实践机会的导师臧志军老师;有学术功底深厚、文笔优美、谦逊和蔼的陈明明老师;有严谨治学、一丝不苟、授课充满创新的林尚立老师;有功底深厚、风趣幽默、才华横溢又亲近学生的中日双料博士郭定平老师;还旁听过资深政治学者桑玉成老师,青年才俊刘建军、陈周旺老师和洪涛等老师的课程;记忆中还有哲学学院王德峰、张汝伦、经济学院的韦森等知名教授的讲座和课程都极为火爆…… 对于他们的传道受业解惑,田雪梅学姐深情地说道,““这种长时段、大剂量和高强度的学习、阅读和讨论,是辛苦甚至痛苦的,但也正如雨露甘霖,滋养了自己专业的根基和精神的成长,是一场永生难忘的修行,终身收益。”。不仅仅是老师,博士班的同学也是一个极为优秀温馨的家庭。这批人中有不少人已经成长为该学科的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在各行各业做出骄人战绩。对于共同求学的那段日子,田雪梅学姐坦言,作为在职博士,虽然自己比他们年长不少,但这些年轻的优秀的博士同学永远是她学习的榜样。他们有的是复旦硕博连读的,有的来自国内著名政治学高校,各位同学基础扎实、才华横溢、思路敏捷,阅读量大。同学间的话题大多涉及书籍、文章观点和对政治现象的剖析。每每讨论或报告,思维活跃,时常交锋,常有眼前为之一亮的新颖或振奋观点抛出。正是这样的不断交流与探讨,使她深受启发,学习动力强,专业上进步很快。她非常感慨,能与这批优秀的同学同行,在复旦星空与这些榜样们互动,是她一生的荣幸。
在复旦博士学习阶段,田雪梅学姐还获得资助再去日本庆应义塾大学访学,撰写博士论文,并由此开启其另一段日本研究的特殊历程。她感叹,这段经历不仅使她获得了政治学领域丰富的知识,深化对日本政治的理解,进一步开启了自己的眼界,提升了专业学习的能力,也为自己今后当好老师奠定了牢固基础,激励她始终保持着奋勇向前的姿态。
脚踏大地,精进实务
博士毕业回到单位后,田雪梅学姐在2014年-2018年担任成都市监察局第七、八届特邀监察员,2019年至今又兼任成都市监委第一届特约监察员。大量的监督实践、调研活动使她关注问题的层面从过去偏爱理论的“星空”、关注别国的历史转向了关注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和政党治理的现实“大地”。她坦言,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运作,仅靠书本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需要积累现实的经验,她抓住每个观察中国政治和现实政治的机会,在特邀(约)监察员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备受好评,并结合实际撰写相关理论文章,将研究方向转向当代中国政治领域。在新的学科发展背景下,这也促使了她研究重点转向了党的建设、廉政治理等相关领域。由于敢于发声、社会服务工作突出,去年她被推选为成都市金牛区第八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第八届教科文卫专委会委员,今年又被遴选为金牛区人大常委会智库成员。她获得了更多运用专业知识参与政府治理、基层治理的机会,也有了践行和宣传全过程人民民主主、了解社区民情,为人民服务的更多机会、更宽广的平台。短短大半年,就先后有三篇具体介绍其事迹的报道先后在成都市人大、人民网、今日头条等媒体报道。
此外,田雪梅学姐也为中日间学术友好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她利用自己几次日本访学期间积累的学术资源,先后搭建起西南交大与日本学者之间的交流平台。2005年,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的山田辰雄教授、桥本教授以及高桥伸夫教授等团队自发捐款并前往成都大熊猫基地为大熊猫种植竹子。“5.12”地震后,当时正在成都进行大熊猫种竹项目的高桥伸夫、山田辰雄等教授亲历了地震的影响,回国后他们在庆应义塾大学发起了为汶川地震募捐活动。2014年,在学校的政策支持下,在其牵线搭桥下,以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教授、东亚研究所所长高桥伸夫教授为核心,通过与交大之间相互邀请访问、举办数次学术论坛等形式强化了西南交大和庆应义塾大学之间的学术交流,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谈起这些往事,田雪梅非常感慨,虽说读博前就有教育部派遣访学日本的经历,但在复旦读博期间获得的又一次出国经历,进一步强化了双方的信任和了解,提升了自己的学术能力和专业水平,才使得中日高校之间这种学术交流的顺利运作成为可能。
“实在很有幸来到了复旦,来到了国务学院”,“虽然比较辛苦,但这是我人生中读书最多、受到思想震撼最强烈的五年,可以说复旦改变了我的人生格局。”在整个访谈过程中,田雪梅学姐多次感怀在复旦受教育的经历使她终身受益。离校后的日子里,她始终牢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怀着自强不息、为母校争光的志向。为回报母校,她积极参与四川复旦校友会的运作和年会活动,其中包括为校友会党支部讲党课、送新迎新校友的组织活动、各种讲座论坛及各种公益活动等等,竭力四川复旦校友会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田雪梅学姐向复旦后辈们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她认为,作为国内的最高层次学校之一,复旦为入校学生提供了高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由此不思进取,职场上并没有以平台定终身的道理。“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是利用平台努力充实和提升自己”。她期待学弟学妹们能够知行合一,在中国大地上书写自己的青春华章。其中特别是国务学院的学弟学妹,政治理论和政治哲学当然是仰望天空的学问,但“既要仰望天空,也要脚踏实地,看清底下的路,回归到你所处的中国大地,回到你所处的基层,要从实际出发,做好平凡细微事。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复旦给了我们成长的空间和平台,是我们一生的骄傲;走出复旦,要肩负学校和老师们的期望,无愧于复旦毕业生的称号。不敢说每一个毕业生都会成为复旦的骄傲,但自己努力自律奋进,不给复旦丢脸,不玷污复旦的荣誉,是每个复旦毕业生最起码的底线。我想这是大家能够做到的。我自己所做的,也仅此而已。”
欢迎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校友线上回家
校友走访活动将于每年寒暑假持续进行
您将收到复旦学弟学妹来自母校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