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数学系博士高文武: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2022-11-16|校友走访

图片

文章来源:2022年暑假复旦校友走访

走访同学:20级大数据学院本科生李仪青


高文武校友是复旦大学2009级应用数学博士,也是上海宝钢研究院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现任安徽大学大数据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在访谈中高老师多次提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同时身为人师,在言谈之中也能感受到高老师字里行间对自己的学生、对母校的学弟妹们的恳切关怀。


01

母校记忆:敬畏、感恩、自豪


谈及对于复旦的感受,高老师用“敬畏、感恩、自豪“六个字作为概括。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复旦的各位前辈们是高老师眼中当之无愧的大师,对复旦的敬畏之情也由此而来。高老师从母校毕业至今已有十年多,然而他仍然和母校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时常每年甚至每月乘高铁往返于合肥与上海之间。作为复旦十多年成长的见证人,高老师从生活环境、科研学习条件、以及人物精神三个角度细说了复旦和十多年前的变化。回忆于复旦读博时期在北区学生公寓的住宿生活,高老师坦言:”冬天半夜里经常被冻醒“”当时的二教四教五六教还没有空调,自习的时候只有吊扇在空中转来转去。“除了硬件设施的改善,还有教学科研投入、整体校园环境的更新,”现在都是朝气有活力的年轻人在活跃着复旦的校园。“


十多年过去,高老师对当年的授业恩师吴宗敏教授的感激之情仍然溢于言表。高老师连夜读完吴教授给他的书,高兴到第二天一清早就去找吴教授交流心得。吴教授为他感到高兴,在关键的时刻给予了认可,这也奠定了高老师后来的科研发展路径。另一件事也令高老师印象深刻。他的第一篇英文论文是在复旦写的,此时中国学生的英语平均水平还没有那么高,吴教授就将文件拷到电脑上,用投影仪一句一句地改。这篇师生一起前后改了50多遍的论文,让高老师体会到吴教授对学生的关怀和他做科研的认真态度,对高老师之后的科研生涯带来深远的启发。


高老师坦言,“如果没有复旦的这几年培养,我不会有今天的发展。“除了对于自己领域专业知识的研习,复旦作为一个平台也丰富了高老师的人生阅历,开阔视野,提升人生价值观。”为我现在从事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2

职业感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在决心进入复旦深造之前,高老师已有过一段任教经历。“工作以后,发现是无忧无虑的生活。“当时的研究生没有科研压力,高校教师除了上课也没有别的负担,实际是”衣食无忧“的快乐生活。而促使高老师继续考博读博,是因为”感到自己还年轻,就这么浑浑噩噩混一辈子,感到不甘。“于是他和其他一些有志向的同事一样,就这么踏上了考博之路。尽管刚考上时也曾”怀疑自己能不能毕业“,但是”有时候做一个事情,就是很简单的一个想法做下去,然后坚持下去,便做成了。也正是这种学而不厌、不断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想做就做、一股脑坚持下去的冲力,造就了最后的成功。


对于高校教师这一职业,高老师有自己的看法。首先,无论时代怎么变,高校教师始终是教书育人的楷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是神圣而富有使命感的职业。其次,高校教师个人们还是具有拼搏精神的。现在的大学老师面对着科研、教学、生活等各方面压力,但他们依然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为祖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是所谓拼搏向上。最后,高校教师现在所需承担的任务是艰巨的,不同年龄段的高校教师面临的难题也各不相同。对于青年教师,除了科研教学生活任务,还为职称晋升不断烦恼。而对于中年教师,对于如何在当下这个国际环境动荡、民心浮躁的时代,将思政教育贯穿课堂,教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保持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保持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又是一大难题。


他认为高校教师最重要的是德才兼备。”要做好科研,首先要做好人。“所以德行始终是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招聘人才时,会从四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个是思想站位,品行是否端正;第二个是心理素质,高校是一个集体,能否融入集体融入社会自然是判断标准之一;第三个是科研实力和科研经历,比如前期的科研成果、在哪些学校深造过、和那些老师合作过文章等等;第四个是教书育人的能力,这也是高校区别于寻常科研机构之处。高老师自身也是将这几个标准在实际中亲身践行,希望自己能够在科研和教学的同时,也能为学院的老师谋发展谋福利,为学院学生某前途,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综合人才,这是高校教师们过去、现在直至未来始终如一的”人生规划“。


03

母校寄语:会学习、会生活、会思考


对有志于成为高校教师的在校学弟妹们,高老师建议首先要确定自己选择走这条路,高校教师是一个比较苦的职业,对于青年教师尤其如此。对于本科的同学来讲,想到高校当老师,大概至少还需经历10年的时间,要经历过硕士博士、甚至要出国做几年博后,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如果想要现在开始准备,可以从三方面开始考虑:打好基础、瞄准方向、出国深造。首先要打好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把握住在复旦这样良好的环境,抓住眼前学习时光,学好专业知识,打好专业基础。其次要找好自己的方向。若不断换方向,很可能最后一无是处。最后也要重视出国深造的经历。在人才年轻化的国家政策之下,若能和国际大师进行合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快速成才的必经之路。


高老师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身在复旦的学弟学妹们,在本科期间需要抓住大学的美好时光,学成三会:会学习、会生活、会思考。要把在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合理安排,也会要学会独立的思考能力,学了多少东西是次要,更重要的是拥有这种学习思考的能力。


欢迎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校友线上回家

图片

校友走访活动将于每年寒暑假持续进行

您将收到复旦学弟学妹来自母校的问候!

图片

图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