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新闻学院博士吴祐昕:知行合一,桃李芬芳

2022-11-16|校友走访
图片

文章来源:2022年暑假复旦校友走访

走访同学:21级新闻学院硕士凌雨竹


吴祐昕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3届博士,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与信息设计系本科责任教授,江南大学产品与创意研究中心体验与服务设计学科带头人,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核心专家组成员。现任江南大学(铜陵)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江南大学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秘书长。

01
求学复旦:奔波劳苦、我心不怠,笃定的深造之旅
2009年,吴祐昕学姐选择来到复旦新闻学院攻读广告学博士学位,彼时,学姐已经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副教授。读博时,她始终奔波于江苏上海两地,经常六点从无锡出发,八点前到课堂。复旦的求学经历对她的研究和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导师在课题上给予了学姐许多指导,她成功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也是她所在学院建院以来的第一个国家级课题,为她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姐笑言:“这就是复旦给我的的底气嘛!”

除了学术上的指导,学姐认为复旦给予她更多的是人文的思考,“复旦当时给我的滋养就是打穿产业和教学之间的壁垒,让业界理解成为专业研学的营养品。”在这里,老师们将学理性的思考与产业化的实践相结合,在丰厚的学识滋养的同时,给予了走进前沿行业的丰富实践机会。这样产学结合的方式对学姐的引领和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而这些宝贵的财富,也在学姐后续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得到了体现。

02
职业生涯:开拓创新、实践出真知,与学生的双向奔赴
学姐说,在选择工作时,自己面临着高薪的业界offer以及彼时清贫的老师岗位的选择,但她非常喜欢教书育人,所以后来就选择了成为一名大学老师。而在复旦攻读博士学位后,学姐把在复旦所学同样灌注到自己的课堂中,把课堂上的一些实践和思考变成品牌传播中的创新的教学方式。学姐回到江南大学后,精心设计了品牌传播领域的一门慕课《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策划》,现在已经成为了省级一流在线课程。而在复旦时许多次走进产业研究的经历,也让学姐积极投身创新创业,自己也带领着学生们参加各类竞赛、创业,获得了全国“互联网+”大赛的金奖,并培养出两位“福布斯30岁以下创业名人”。

学姐认为,在教学事业中,自己感受到了与学生“双向奔赴”。在细心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带给她许多惊喜,比如带她玩转各类社交媒体,成为时髦的互联网冲浪人。“看着自己培养的学生逐渐成长的过程,这样的感觉是非常幸福的。”

03
学姐寄语:热爱与努力是永远的真理
学姐说:“你自己热爱的一件东西,加上你的专业哦,那简直天下无敌。”她一直要求她的学生们,在专业之外一定要有一个兴趣爱好,“豁出命去也要坚持,要一辈子跟它好。”在学姐的指导下,她指导的学生们很多都在自己的乐土上开花结果,有热爱cosplay的学生最后成为了综艺节目的场景编导、有热爱写作的同学最后写成了畅销书。学姐说,在爱好的加持下,同学们的职业发展就会成为一名“专业家”。

热爱之外,学姐希望大家可以作出真正的努力。学姐表示:“我一直崇尚的是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而她自己的经历就是切实的践行,在别人去卡拉OK和吃饭聚会时自己熬夜写东西,在别人睡觉时自己进行深入思考,“多付出、鲜明的付出才是有价值的,同时这个状态也是你自己非常自愿的一个状态。”学姐将这样的努力的状态形容为一只“天鹅”,天鹅的脖子长长的,在水面上显得格外优雅,但是在水面下的脚爪在拼命蹬,恰恰应证了那句“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

面对近年来大家普遍面对的就业压力,学姐也有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在我们的民族基因里有非常好的品质,我们就像竹子一样,它很韧坚韧。即使当下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哪天给一点东风和雨露,它就有能够茁壮地弹起来了。在面对压力和困境时,要耐得住性子,做一棵蓄势待发的竹子。

04
不舍校园:复旦永远是学子们的情之所牵
学姐回忆,疫情期间,校友会为校友联络物资、无私奉献,那种感情很纯粹,正他们是对母校永远的情感牵挂。不管走到哪里,学姐都会和老师们交流近况,在哪里都牵挂着导师的健康。而作为无锡复旦校友会的副会长,她为校友会倾情付出,在她看来,这也是一种回馈的机缘。

对学姐来说,在复旦的求学生涯是她一生的珍宝,在这里与老师、同窗结下的深厚情谊,让她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始终感怀这一份情谊。

欢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校友线上回家
图片
校友走访活动将于每年寒暑假持续进行
您将收到复旦学弟学妹来自母校的问候!
图片
图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