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物理系硕博李媛:育人不倦,学思不止

2022-11-16|校友走访
图片
文章来源:2022年暑假复旦校友走访
走访同学:21级新闻学院硕士生高晨婧

李媛,复旦大学09级物理系硕士,20级博士,目前供职于运城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担任讲师,主讲课程有:《光学》、《大学物理》、《普通物理实验》等。主要从事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


01
在复旦探索光
正如大多数人在学生时期都会拥有考上清北复交的梦想,李媛老师也不例外。“物理是自然科学之首,是探索事物的基础。”在山西师范大学就读本科期间,李媛老师对物理学的方向之一光学流露出了浓厚的兴趣,别人眼里枯燥无聊的物理实验偏偏是她泡在实验室里的动力来源。于是,喜欢动手做实验的她选择了继续深造并圆梦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初见复旦,李媛老师感受到“人文学术气息很浓”。第一次进入校园,作为物理系学子的她就先去打卡了物理楼。“楼里气氛很庄重,走廊两边是一些科学前沿成果的展示和诺奖科学家人物事迹的介绍。“驻足细读,目之所及都是物理学界的大拿,这些曾经启迪她爱上物理的前辈们,似乎此刻在欢迎她的到来,鼓励她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探索光。

谈及求学期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李媛老师毫不犹豫的表示是自己的导师赵利教授。赵利教授在光学方面造诣很高,不仅是理论的掌握如数家珍,科研实验功底更是深厚。“当时没有现在条件好,实验设备买回来不是完整的一套,我们实验室真空腔之类的设备都是赵老师亲力亲为,从元器件自己搭建起来的,包括各类激光器如果出现问题,他都会自己修。”这些本领,自然都来自于赵利教授数十年如一日、不追求名利只踏实实验的积累。李媛老师直言,跟着导师做科研,自己感受最深一点就是要稳要静、不急不躁。此外,“赵老师人也特别好,和我父亲年纪相仿,真的会有一种‘一日为身,终生为父’的感觉。”回忆起研究生期间的收获,她还分享了从本系王迅院士身上所学到的一点:做事要认真。“当时,王迅院士已经70多岁高龄,还每天坚持去办公室,每月给我们开一次会,进行一些科研指导和交流。”活到老学到老,这让包括李媛老师在内的众多青年学生深受鼓舞。

02
传道授业解惑
毕业后,收获三类offer的李媛老师站在了通往公司工程师、中学老师和高校教职的三岔路口。喜欢“生活简单一些”的她经过综合考虑,选择回到家乡本地的一所二本院校-运城学院当老师,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钱多事儿少离家近”。正式步入工作岗位,李媛老师笑称自己是“刚出校门就又进校门”,从学生到老师,“所学即所用”。因为自己曾经也是学生,深深体验过物理学习的难点,“老师讲得好,学生后续学习的压力就会小一点”,因此她一直朝着能把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学生这一方向努力。李媛老师分享到,“当时在复旦上课我感觉就是一种享受”,把低维物理里很难的知识讲得很简单的孙鑫教授,串联零碎重点、让人学明白半导体物理学的陆昉教授,以及让电动力学变通透的周磊老师……在复旦读研期间遇到的几位老师都是自己想要看齐的榜样。

对于从教十年以来的育人经验之谈,李媛老师认为还是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运城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院校,教学工作的目的更侧重于应用,对学术的追求不高,主要面向实际、面向社会培养人才。她直言,“我们的学生在毕业后一大半都不从事这个专业,尤其物理是基础学科,在社会上应用也少。”此时,在课堂上,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能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尤为重要。“也许很多年后,他们对知识的印象已经没有多少,但我曾经告诉他们的人生道理或许能在记忆中留下痕迹。”

03
重返校园充电
2020年,李媛老师选择回到赵利教授门下读博。问及原因,她坦言,参与工作后自己一直处于持续输出的状态,因为条件受限,在科研上没有进展,也就没有输入,会慢慢觉得自己需要充电,所以决定重回复旦读书。“一方面是我现在三十多岁,也还算年轻,可以再努力一下来提高自己。另一方面也是想给小孩做榜样,家长的视野决定孩子的见识,他是在我们的肩膀上看世界的。”不过开始脱产读博之后,李媛老师感慨,自己最愧疚的人就是孩子。彼时,李媛老师已经有了两个小孩,如何平衡博士学习与家庭生活是她面前最大的难题。“说实话,很难克服,我学习的时间是我用陪孩子的时间换来的。”她提到,自己不想浪费在学校的每分每秒,吃饭、走路都很快,“我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把攒下来的时间用来陪孩子”。不过,李媛老师的科研目标清晰且明确,而且重返校园,论文压力不比工作压力,令人倍感珍惜,这些都是她“生命中很好的体验”。

对于想留在高校做教职的同学们,李媛老师认为,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是不是喜欢做老师。“每天面对着青春阳光、有活力的学生,跟他们待在一起,你的心态也年轻,这是我喜欢的状态。”她以肺腑之言建议同学们珍惜在校时光,做好规划。“有些同学擅长在公司开拓疆土,有些同学想做安分守己的清闲工作,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来选择,都会各有所得。当然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把握好变与不变。”最后,李媛老师还寄语学弟学妹们,可以培养一门特长或者爱好,比如运动方面,或者是音乐方面。“平时做实验脑力劳动比较大,我会通过晨跑来放空自己,排解压力。”学习工作以来,她最大的感触就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很重要。“当面对困难的时候,你的特长和爱好可能是给予你力量的一束光。心中有光,脚下就有路。”

欢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校友线上回家
图片
校友走访活动将于每年寒暑假持续进行
您将收到复旦学弟学妹来自母校的问候!
图片
图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