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节,东风解冻,蛰虫始振。
春分之际,东风送暖,燕子归来。
春已至,花始开。此时,关不住的不仅是“满园色”,更是萌动春心。3月24日,青岛校友会四大俱乐部首次联合出游,大家来到位于庙石村的“杏林茶园”,在三亩良田中赏花、鉴茶;在一树杏花下读诗、歌唱。好不惬意!
刚到村口,便看到房前屋后的杏树已开的繁花似锦,沿田间小路绕到村西,放眼望去是一梯梯绿油油的茶树。来到近前仔细端详,发现有雀舌般嫩绿的新芽正蓄势待发。茶叶浓淡相宜的绿色与杏花清淡素雅的粉白,浑然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而我们正置身画卷之中。能不陶醉?
庙石村三面环山,背靠大标山主峰。依山而立,隔山望海,优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小气候。村民们善于利用大自然的馈赠,多年前纷纷种起了茶树,茶叶种植已成为村庄的主要经济来源。
我们所在的这片茶园地理条件尤为优渥。七块大大小小的茶田依山而建,形成垂直距离数十米的梯田群。一湾池水环绕茶园一侧,水塘两侧栽满桃、杏、梨、樱桃等各种果树,花开时节,群芳吐艳、落英缤纷。悠然的站在如翡翠般墨绿的水波旁,尽情体会“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的妙境,莫不是我们也如陶渊明一般误入了另一处仙境?
池塘里的水是由山间的泉水、雨水自上而下缓缓流入汇聚而成,难怪如此清澈。真是应了那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想着茶人便是用这甘、甜、清、冽的泉水灌溉茶树,再由这鲜嫩清香的树叶制作地道的崂山茶,心里不由的开始惦记起谷雨时节那口鲜爽的好茶了!
置身美景,诗兴大发。择一树杏花下吟诵诗词,会是怎样的婉约或豪迈?听呐--是“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的喜悦;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恬淡;是“你的花园,我也该成为它的一部分。”的情话;是“年年桃花笑春风,桃花春雨相伴行”的感怀;是“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的惋惜;是“希望看见人们的脸上洒满阳光”的祝福;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韧;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原来,我们吟诵的不仅是诗词,还有各自对生活的感悟,对困难的直面,对美好的期许。
读完诗词,大家情绪高昂,就让我们再高歌一曲吧!一首《沧海一声笑》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所谓“白日放歌须纵酒”,我们趁兴来到校友家中,享美食、品佳酿。校友们带来了各自制作的佳肴,姜国良校友更是凌晨三点就早起为我们炖了一锅浓郁的老鸡汤。这暖暖的鸡汤,滋味鲜美无比,惹得大家啧啧称赞。因浓汤量少,所以大家都用蛤蜊(gala)皮当调羹来舀着喝,足见这鸡汤的金贵。也为餐桌上平添了几分小趣。
美好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对村民来讲只是寻常的一日,于我们而言却是舒适向往的一天。回到家,泡一碗豆儿香的崂山绿,啜一口满口清香。猜测着今日所见的茶树,会不会将天地之灵气与杏花淡雅的香气融为一体,倘若如此,制成的茶又将是怎样的一种味道?
翻开书,正巧看到元稹写的宝塔诗。轻轻吟罢,不觉这“其甘如荠”的佳茗,更加惹人喜爱。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来源:“复旦大学青岛校友会”公众号
原文链接:杏林春暖诗歌茶——读书、户外、美食、合唱团联合举办“花下读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