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校友会举行读书游学活动

2019-03-25|地方校友组织新闻

花开红树乱莺啼

平湖草长白鹭飞

3月23日,复旦大学海南校友读书会及南京大学海南校友会几位特邀嘉宾欢聚琼中白鹭湖社区润谷博物馆,共读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杰弗里·韦斯特的新作《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


  

作者:杰弗里·韦斯特   豆瓣评分:8.4

  

读书篇

  

主持人:复旦校友郭瑞俊
主分享:复旦校友文玲
嘉   宾:南京大学校友


主持人 郭瑞俊校友

很高兴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美丽的白鹭湖社区举办复旦大学海南校友读书会。尤其难得的是还有几位南京大学校友会的重量级嘉宾参加今天的活动。两校校友共读一本书,这在我们读书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要感谢南京大学的罗一民学长促成了这一段佳话。


我们这次读的书是《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作者是杰弗里·韦斯特,美国的一位理论物理学家,这是作者针对复杂性问题跨学科研究的成果。


阅读本书,使我想起了歌德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他说:“世上最艰难的工作是什么?思考。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前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


本书很好地诠释了歌德的这个说法,作者从规模缩放法则的角度对个体生命、生物圈、城市、公司、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从而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首先,有请本书推荐人文玲师姐做主分享。

复旦文玲校友分享

上拉阅读更多内容


一路走来,阳光照耀下的山野郁郁葱葱,让我想起了北方家乡正是春天踏青时节。照理说我们应该在郊外踏青游玩,偏偏我们却坐在一起读这么烧脑一部大部头著作。复旦就是复旦,复旦人玩的就是阳春白雪。

去年“4.13”,海南推出了“双自贸”,为此,海南省成立了自贸港研究院,国家社科基金为此配套了四个专项课题,我参与了其中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政策设计和路径研究”课题组,组长魏小安推荐了这本《规模》。

老实话,我当时只读了1/3,一方面工作忙,另一方面觉得作者本身就不符合简单原则。《规模》啰啰嗦嗦的举了一大堆动物、生物、细胞、人口和城市、公司等数量变化的对应关系,无非是想说明,规模的增大,不是一对一的变量关系,规模扩大一倍,另外一个变量小于1。这种理论在各个学科屡见不鲜。

但读下去,读到最后,反而让我越读越有了激情,有了不舍得放下一口气读完的冲动。

这本书的故事是这样的:1984年,非盈利性研究机构——圣塔菲研究所正式成立。《规模》的作者韦斯特曾是这家研究所的所长。

这个研究所旨在创造一个开放的、催化性的环境,让传统大学里难以推动的跨学科研究受到鼓励,追寻高度复杂现象背后的原则、共性、简单性和规律。

就这样,圣塔菲研究所成为世界级顶尖大脑的汇集地。最终,形成了这本《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

是什么样的简单法则呢?——规模缩放法则。

我们可以看到书中有大量的二维坐标图,几乎每张图都形成了一个线性函数。同时,作者举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其实,规模法则在过去的许多学科都有概括,比较突出的是经济学的规模经济和不经济理论。如果大家觉得数学原理部分不容易理解,建议大家看本书的顺序可以是:01、后记、05、06、07、08、09、10。书的02、03章节非专业人员可以不看。

本书的意义是世界科学历史上第一次力图用融合的观念,跨界研究,针对不同规模的复杂系统找到规模缩放的统一规律。

上面是我看这本书的一点体会。每一个人知识背景不同、关注点不同、正在做的事不同,相信会有不同的感受。在半小时的时间内无法完全展开,我关注和体会比较深的点有:圣塔菲的理念;城市规模缩放的研究;如何应用大数据。


关于城市的论述


城市是文明的熔炉,创新的磁石,创造财富的引擎,权力的中心,推动观念增长和创新出现的催化剂;又是犯罪、污染、贫困、疾病、能源和资源消耗轮番上演的舞台。一方面是我们所有挑战的来源,另一方面是创意和观念的发生器。用可量化的、可预测的框架来理解城市的动力、增长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P273的一段话,是很好的总结:“人们在建设这些新城市时,并没有对城市的复杂性以及他们与社会经济成功之间的联系详加了解。许多这样的新城市......是没有灵魂的鬼城,也没有社区的感觉。城市没有有机质量。......世界上的大都市推动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创造了莫名的活力和精神,成为创新和兴奋的源泉,也为城市经济生活和社会领域的韧性和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忽略了城市化的这些重要维度,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上,不免短视,甚至会招致灾难”。

公司会死亡,而城市不会。


用本书的研究去看城市规划和管理,如1小时通勤时间是很重要交通规划依据。过去我们解决交通问题靠修路,修路会造成新的拥堵,应该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关于大数据的论述


1.(P452)”更多的数据会带来对根本性机制和原则的更深刻理解,使得构筑模型和理论的可信预测能够有坚实的基础,并能经得住持续的检验和改善。为数据而数据,或者说毫无意识地收集大数据,但缺乏组织和理解这些数据的概念性框架,或许是真正糟糕的,甚至是危险的。仅仅依靠数据,或者说在数学上拟合数据,对根本性机制不去追求和详细了解,将是具有欺骗性的,或许将导致错误的结论和意料之外的结果。”

2(P458)”科学和数据都不是民主的——科学是精英制的,并非所有数据都是平等的......只要它是在更加宏大的概念框架的限制之下,越多的大数据被引入分析之中,就会产生越好的结果。”




读《规模》还真没关心人活多少岁,反而对这一段(P352)印象深刻:


“在城市中,我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社群,利用更加庞大的人口规模所提供的更多机会和多样性,寻找与我们有相同兴趣、专业、种族、性取向等的人群。这一由生活中许多方面的更大多样性所带来的自由感觉是城市生活的主要吸引力之一,同时也是全球城市化加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想,这就是我不喜欢三亚而喜欢海口,喜欢复旦校友会的原因。


主持人 郭瑞俊校友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纷繁复杂的世界背后有一堆冷酷无情的物理定律,无情的物理定律背后有着简洁优美的数学公式。这是这本书带给我一个很深的感受。

说到圣达菲研究所,对比我们在权力笼罩下的高校和研究单位,人家那种针对世界最前沿复杂问题的跨学科的讨论和自由交流从而焕发出的创新能力,不得不令我们自惭形愧!

复旦王格平校友分享

王格平校友

来自读书会现场

今天是读书会举办以来的第36场分享会,整整三年,18本书,36个月,我是唯一全部参加的。

1小时前

校友会:唯一的全勤奖!点赞!

我简单介绍一下复旦读书会


我们有三年的读书规划,前三年的主题分别是:回溯千年、俯瞰当下、仰望星空。

第一年回溯千年,我们读了《大秦帝国》、《天命不足畏——王安石变法》、《南渡北归》等,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很多的体会。


第二年俯瞰当下,我们读了《智能时代》、《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腾讯传》、《阿里巴巴》等,对即将到来的AI时代有了较多的了解,也组织校友游学去了深圳华为总部参观。


第三年仰望星空,我们读了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三部曲,《柔软的宇宙——相对论史话》、《上帝掷骰子》等等。


配合读书会活动,我们每年还组织一次游学活动,三年我们去了四川李庄、深圳华为、凤凰古城(读《边城》)


今年我们制定了新的三年规划,三年主题分别是反观自我、重读经典、知行合一。我们今年将通过阅读来重新认识、思考宗教文化、人类文明和生命的本来面目。

这本书从规模缩放法则出发,从生命、城市、公司等多角度去分析,用物理定律和数学公式解释世界,虽然烧脑但很新颖,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启迪。


主持人 郭瑞俊校友

几位分享者都说到这本书烧脑、不太好读。我自己的阅读体验倒是比较轻松的。如果大家没有时间通读全书,我们可以读本书附送的解读本,或者只读里面万维钢的导读文章。只要弄懂了那几个幂指数公式,其他的并不难理解。书里面穿插着一些小故事,读起来是很轻松的。

复旦赵颖校友分享



《规模》是跨界研究的结果,如果有一个跨界的诺贝尔奖,非本书作者莫属。

作者并不讳言他的研究追求的是普遍规律——万物的尺度,也是万物的限度。

比如说哺乳动物,一生的心跳总数就是15亿次。不管是体重100吨的蓝鲸,还是只有几克的小鼠,都遵循这个规律。

比如说,人为什么不能无限生长?因为能量的守恒,当吸收的能量全部用来维系自身细胞的运转,生长就停止了。就像网络上说的,“仅仅是活着就已经耗尽了全部精力”。

那树为什么可以不断生长?树木为什么可以跳脱出这一普遍规律?其实树木也不能无限生长,只是长得普遍比较高,那是因为借助了外力——枯死的树干不再消耗能量,但却为树木提供了支撑——“你以为的岁月静好,都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凡事都有限度,生命也不例外。所以,我们要戒掉我们的贪念,在不能改变生命长度时,努力拓宽我们生命的宽度。

罗素曾经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动力。

每个人,都在找寻自己生命的意义。日本有俳句云: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经历了很多悲喜,却依然不敢说对人生有了顿悟。我只想谈谈支撑我读书的动力:

第一,求智。保持旺盛的好奇心,用探索来充实生活,对抗枯燥。

第二,求美。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尤其是艺术之美。用“上帝为人类酿造的这碗酒”来对抗日常琐碎。

第三,情感。是广义的情感,包括爱情亲情友情等等,以此对抗生活的苦难。

这三点均衡发展,才能构成一个稳定的面,把人树起来。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路,像陆游说的那样:“随处一欣然”。


主持人 郭瑞俊校友

本书作者杰弗里·韦斯特是理论物理学家,通过他的跨界研究,我们知道任何复杂系统都会受制于规模缩放法则的限制,唯有通过创新才可能打破原有系统的平衡和边界,从而获得新的发展。

这让我想起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教授的非连续性研究。世界的发展是非连续性的,唯有打破连续性的发展,企业才可能打破死亡的宿命而获得可持续发展。可谓与本书的观点不谋而合。

新一代企业家、搜狗的CEO王小川(见解读本《企业与生命》)正是在企业内部成立各种创新小组来力图保持企业的活力而把搜狗带到了新的高度。

可以说本书的理论已经在实实在在指导企业的创新发展了。

复旦江雪梅校友从医学角度分享



本书反映的医学的一种规律,还是比较符合我的知识认知的,这从基因等各个角度都解释得通。

本书把世界的复杂性用规模法则解释,这是非常新颖的。


复旦汪洁校友从制药行业经验上分享



我在上海工作16年,在美国也工作了几年。我是学理工科的,文科比较薄弱。

本书对老鼠的用药量和大象的用药量的例子,我们是经常用的。这个规模法则我们是很熟悉的。

公司的生命周期,本书也有介绍,我们从自己的行业,药厂的存活周期,已经印证了规模法则。大部分没有能力创造另一条发展轨道的企业,都会很快进入消亡轨道。

我们自己投资公司股票,也可以参考规模法则来判断是否应该持有。


复旦校友张习明分享



规模法则直观体现在公司日常运营中,做到较大规模的时候,集中采购,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效益越好。

主持人 郭瑞俊校友

今天学医的校友比较多,大家都关注书中一个观点:普遍来说,人的生命不会超过125岁。

记得去年我们读《人类简史》三部曲时,关于书中的一个观点讨论得非常热烈。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未来社会一部分精英分子凭借技术和金钱优势会长生不死、进化为神,人的生命会突破极限活到150岁以上,而大部分人会沦为无用阶层。本书持不同的观点,人的自然寿命很难超过125岁。

我认为按照第二热力学定律,人这样的复杂系统的发展就是一个熵增的过程,最后都会面临一个系统崩溃的问题,即使技术的发展可以更换个别器官,从系统的角度而言,人都难免一死,这也是人作为生命体的最后的平等。

比较两部书,我更赞同本书的观点。

复旦吴秀玲校友分享



第一次参加读书会,但是每次读书会的报道我都会仔细阅读。

我们多学科、多学校背景的人在一起读书,非常有意思,也很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本书对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都有涉及,非常易懂,我觉得这本书观点也是开放性的,除了一些基本法则,某些论断也应该接受后续研究的批判。


复旦苏鹏校友分享

内容来自读书会现场

苏鹏:读书不努力,分享两行泪o(╥﹏╥)o我今天主要是来学习听书的。
校友会:大师兄谦虚了



南大罗一民校友从城市管理经验分享

主持人 郭瑞俊校友

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白鹭湖与南大罗一民学长的邀请分不开。

罗一民先生曾任南通市委书记,带领南通洼地崛起,从而使南通经济跃升江苏第一方阵,南通人民至今依然深深地感谢着罗书记。

他得知我们要阅读这本书之后,自己网购了一本,作为学者型的官员,罗书记对本书有他自己的阅读体验。


上拉阅读更多内容


半个主人,半个客人

今天我是作为半个主人欢迎大家来到白鹭湖举办读书会。

我和白鹭湖开发商21世纪的老板是朋友,我也在白鹭湖买了房子。21世纪公司是一家很有实力的开发商,在南京、海南很多地方都有项目,而且很注意社区文化氛围的营造,这是与其他开发商不同的地方。

作为“候鸟式”居住的新海南人,我很喜欢这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希望大家和我一样喜欢白鹭湖。

过去听说复旦读书会的影响力很大,今天听了大家的分享和讨论,感觉确实视野很宽,思想很丰富,主题也很好,选书很有水平。过去讲“百闻不如一见”,今天是”百闻不如一听”,确实水平很高,其他校友会应该学习。

说到这本书,我首先关心的是复旦读书会选书的眼光,为什么会选这样小众的书?原来读书会是有规划有主题的,今年的主题是反观自我,用这本书来反观自我,既深又广,对世界的看法,对生命的看法,对公司和城市,都有很深的思考。


一、城市管理

我做过城市管理工作,印证本书的观点和提法,的确很有意思,可以说规模法则无所不在。

比如说,城市的规模要受到通勤时间的限制,通勤时间最好在一小时之内。城市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从步行、马车到汽车、地铁,但最舒适的出行还是半小时以内。

这对城市的规划很有启迪。比如交通拥堵是大城市病,我们的城市规划就是建大马路,结果是高峰期大马路成了大停车场。

我去美国考察时就发现,美国很少建大马路,相反有很多的网格状的小马路,更重要的是城市交通网络的规划,才可以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这是与本书的观点一致的。



二、交往人数的限制

其次,本书介绍了一个现象,我们人类交往的人数是有限制的,也就是150人左右。过去没有电话、电脑、手机,现在我们交往这么方便,还是这样,受到规模法则的限制,密切交往的人可能就二三十人,所谓“朋友千千万、知心二三人”,这就很有意思。



三、应用



另外,我们探索复杂世界背后的规律法则,都是要应用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规模法则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城市管理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再比如,公司和城市的发展都受制于规模法则,故而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10.5年,而城市可以永远存在和发展。公司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公司不赚钱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城市里面有经济活动,更多的是消费、人际交往等生活功能,能否这样简单的类比,我有一点疑惑。总之,这本书带给我们很多观点和疑虑,值得我们再去仔细地阅读和思考。



四、文化海南与海南文化



通过阅读这本书和复旦读书会的活动,引发我两个思考,一个是海南文化,一个是文化海南。

海南文化有其特点,有历史和现代的结合,有海洋文化和大陆文化、有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尤其是本土文化、本岛文化和大陆文化、内地文化的融合,形成海南文化的现状。在海南建省以后,由于大陆人的不断加入,尤其是近些年的“候鸟式”居住带来了大量的文化艺术家、离退休老干部到海南长时间的居住,形成了闯海人文化,给海南文化带来新的特点。比如马良会长搞的旅琼文艺家协会就很有意思。打个比方,海南过去文化发展水平好比省级队,现在来那么多重量级的文艺大家,像表演艺术家唐国强、小说家叶永烈等等,就是在苏南文化发达的地区要一下子邀请到这么多大家也很不容易。现在他们冬天都聚集在海南,而且心甘情愿地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为海南做贡献,海南文化就一下提升到国家队水平。把这些人的作用发挥出来,海南的文化建设将会跃居一流水平,这是一种海南特殊的文化现象。

我们经常讲生态海南,但还要讲文化海南。人来了海南之后,不仅会说海南生态好,还会说文化繁荣,形式多样,有各种文化活动,这就非常好。海南借助于自然生态的优势,可以把文化生态也建立起来。

海南文化现象很值得研究,像复旦海南校友读书会,有影响力有深度,在海南岛上有一群无功利的读书人,一起跨学科、有深度地分享读书心得,就是海南文化的一个标志,也是对海南文化的弘扬和贡献。

希望我们都能为文化海南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恭祝读书会越办越好,成为文化海南的一面旗帜。


南大郑春晓校友分享


复旦的读书会,我一直都有关注,读书会读的书比如《耶路撒冷三千年》我也读过,我也是爱读书的人。

我和罗师兄一样关心你们读什么样的书,今天知道,复旦读书会坚持了三年,有主题有高度,这是很令人佩服的。

这个时代的进步就是跨界和融合,读书最大的意义是追求共鸣,寻找启迪,反观自我。

但每个人的读书学习又是非常私密的事,也是不断的反观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希望读书会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分享的话题也可以更广泛一些。

我希望南大校友会参照复旦读书会的模式把读书会也办起来,我们两校校友会加强合作,把读书会办得更加有模有样。


南大马良校友分享

主持人 郭瑞俊校友

我和马良兄认识的时间并不长,但对马良的大名早有耳闻。

马良兄做的几件事非常让人佩服:他参与组建了海南寰岛足球俱乐部,是“琼中女足”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幕后推手之一,是海南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副主席,一直笔耕不辍,最近更是作为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推动成立了海南旅琼文艺家协会。

现在请马良兄分享今天参加读书会的感受。



上拉阅读更多内容

我对人文历史很感兴趣,作为一个一直读书的人,我对复旦读书会的坚持很钦佩。你们不仅破万卷书,还行万里路,去了李庄,去了华为,把对世界的了解落实到行动上,非常了不起!


说到《规模》这本书,我没有读过,但是世界的发展包括城市经济,甚至琼中女足的发展等等很多与规模都有关系。海南现在900多万人口,GDP4000多亿,规模还是不够。我们要把读的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罗师兄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结合海南的实际提出文化海南的建设,就非常有创见。从这个角度,我非常愿意读一读这本书。


我本人崇尚自由,从内心讲,是一个我行我素的个人主义者,有点像最近成为网红的那个“复旦”人——流浪汉沈巍(注:已证实不是复旦毕业的)。但我又喜欢踢足球,从这个角度讲,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个人和社会可以结合。


说到海南旅琼文艺家协会,阵容很豪华,但要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还有待时日,需要各界的努力。海南现阶段还有很多不足,人才、资金、环境等等,都在补课。海南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很多新海南人的加入,加之现在自贸港的背景,给了我们很多想象和发展的空间。在这方面,罗师兄的“南通经验”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和借鉴。


文化海南的提出给了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但现在海南文化事业的发展实事求是讲还是少数文化人在干,全社会的参与度还不够高。如何在海南生态的优势以外也有人文的优势,需要我们每个人“励学敦行”(南大校训)。一个地区的发展,真正崛起的不是一座城,而是一群人。海南的发展目前处在关键时期,需要大家积极参与,勇于担当,无论是新海南人,还是本土海南人,每个人都要发光发热,共同打造文化海南新愿景。就像琼中女足一样,一个专业的教练用专业的训练方法,对标国际最先进的理念,用十几年的努力,把一支默默无闻的本土女子足球队带上世界赛场,培养出好几个国家级球员。这就是一个闯海人成功的创业故事。


总之,我们在海南,要说海南的话,做海南的事。




主持人 郭瑞俊校友

刚才马良兄提到那个网红流浪汉沈巍,最近有很多议论。

昨天我看到同是复旦人的李光斗写的一篇评论,有几句话深得我心。

他说,“沈巍现象”造就了所谓流浪汉大师,不是因为他读书多了,而是因为我们读书少了。

所以我们要秉承复旦“自由而无用”的精神把读书会办得更好,不要让流浪汉大师把我们比下去。

复旦段曹林校友做总结发言



按照惯例由我来做总结。

首先要说感谢,感谢文玲师姐推荐的这本书非常好,感谢主持人和主分享提前做了很多功课,带给大家一次很好的读书体验。也非常感谢南大校友会的和白鹭湖社区的支持,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读书环境和服务。

关于本次分享会有两个关键词。

一是跨界,本书的研究跨物理、数学、哲学、经济等多个学科,我们读书会的人员构成也是跨各个专业,甚至跨学校。

第二个关键词是融通,融合沟通,大家一起阅读一起分享,多角度交流,从不同行业、不同生活阅历分享,使人收获特别大。从本书的观点引申开去,谈到人的生命死亡、谈到城市管理,特别是罗一民学长和马良师兄谈到海南文化和文化海南,使我们受益匪浅。

南大校友关于读书会的建议我们一定会认真汲取,努力把复旦读书会办得更好。

谢谢大家!

游学篇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第二日上午,复旦校友会辞别了白鹭湖和热情的管理人员,前往琼中湾岭镇鸭坡村参观刘赐贵书记点赞的海南最美乡村书屋——嗎哪书房。

校友们与书屋主人秦女士就美丽乡村、乡村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



两校校友在自然的拥抱下,享受一段悠闲时光。



感谢许康芸校友及工商银行琼中分行行长林玉宝设午宴款待大家。



结语


海南复旦校友会读书会举办已逾三年。

从回溯千年、俯瞰当下、仰望星空到今年的反观自我,我们一直在坚持。

从李庄、深圳华为、东郊椰林、边城到白鹭湖,我们一直未止步。

若问读“无用”之书有何意义?答案是——

思必出位,所以穷天地之变;行必素位,所以应人事之常。

END


来源:复旦大学海南校友会”公众号

原文链接:创新、跨界和融合——打破规模和生命的边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