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晚,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青年同学会携手生物医药医务界同学会举办第89期健康讲座。慢性腰腿痛是骨科最常接诊的疾病之一,是生活中的常见症状。本次讲座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陈子贤作为嘉宾为大家分享“腰突症的那点事”。
腰突症全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椎间盘老化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从而刺激和损伤神经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与阑尾炎、骨折不同,腰突症是一种不可逆的终身性疾病,即使手术也易复发。目前腰突症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严重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腰突症的发生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要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外因则包含多方面,如: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等造成椎间隙压力的突然升高;受寒、受湿等。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腰骶椎的先天异常会加速椎间盘退变从而引发腰突症。
老年人是腰突症最主要发病人群,腰椎间盘随着年龄增大,必然出现退行性变化,是正常的老化过程。孕妇在妊娠期间,机体的应激改变和腹压增高,都使发生椎间盘突出的风险较高。长期久坐缺乏活动的白领、学生;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在寒冷、潮湿环境下工作的人群都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吸烟、体重超标、先天性畸形均易诱发腰突症。
腰突症是一个缓慢进展的疾病。初期表现为腰部酸胀不适,有时可能伴有臀部疼痛,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发展为下肢放射痛。一旦出现放射痛、腿麻无力及马尾神经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腰突症的治疗通常采用阶梯式治疗:从保守治疗依次到微创、常规减压手术、非融合固定最后到融合固定。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的;病程长,但症状较轻,经过休息后症状能够自行缓解的;影像学无明显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的腰突症可采用卧床休息、使用消炎镇痛药物、骶管封闭、神经根阻滞、牵引、物理治疗(推拿按摩)等非手术手段进行缓解。若经正规保守治疗6周到3个月后无效;保守治疗有效但反复发作;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者或腰部剧烈疼痛;合并腰椎的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并引起相应症状;出现肌肉无力、足下垂等情况则可采取微创手术或开放手术进行治疗。如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须立即进行急诊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但可以延缓疾病进展,还有助于预防发病。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腰突病诱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或生活方式,避免得病或复发,如:
2、避免长期弯腰负重动作,弯腰提取重物时,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的压力;
3、采用正确的睡姿,选择合适的床垫;
4、注意休息,避免久坐久站;
5、注意保暖,避免受冷受湿;
6、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加重腰椎负荷;
分享结束后,陈医生对现场校友的问题进行了详尽解答并耐心进行现场看诊。本次讲座感谢复旦泛海国金学院的场地支持!
文章来源: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