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级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杨紫潇:人生何处不逢舞台,愿聚光灯外依旧精彩

2024-03-20|校友走访


08级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杨紫潇:人生何处不逢舞台,愿聚光灯外依旧精彩

文章来源:2024年寒假复旦校友走访

走访同学:2021级临床医学院本科生姚冰然


杨紫潇:2008级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博士生,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曾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上海市医苑新星称号,上海市启明星扬帆专项。

 

Q:简单分享一下您在复旦上医的求学经历。为什么选择了医学专业,特别是神经外科?您觉得在复旦上医的学习给您之后的工作或人生有哪些帮助。

A:我中学毕业于东北育才学校日语班,育才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校训,采取优才教育模式,我在中学时期学习生物竞赛内容时,对神经传导特别感兴趣,从而萌生了选择医学,特别是神经科学的想法。我于2008年考入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同时修读了管理学双学位,经过在复旦本部两年的通识教育,体会了大学的意义。复旦的通识教育支持大家扩大知识面,也组织了很多读书小组,在大二的时候,无意中读到同学推荐的一本书《神经外科的黑色喜剧》,讲脑动脉瘤手术是世界上最复杂高难的手术,同时了解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在全国数一数二,决心选择神经外科作为方向。特别感谢当时我们的组胚老师梁春敏教授,特别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和学术活动,她的课题组接纳了很多本科生参与组会,是我们科研的启蒙老师。在梁老师的支持下,我们完成了上海医学院“正谊学者”项目,并且发了人生中的第一篇科研文章。


复旦上医给予了我们学生很多机会和平台,得益于复旦外事处的项目,我在复旦期间先后赴美国及日本,参加了耶鲁大学暑期课程、哈佛-复旦暑期联合课程,以及复旦-早稻田庆应大学交流等学术活动。毕业以后更感受到复旦是我们的母校,特别是我们临床医生,在后续学术和科研发展中不断回到上海医学院的教室和实验室进修和学习。基于复旦和哈佛的长期合作,工作后我们还有机会参加哈佛临床研究学者项目,接受继续教育。我深深感谢母校如母亲,始终包容和鼓励我们。记得十多年前通识教育修读《法哲学原理》的老师讲,现在修读这样高深的课程,并不是为了让你们做哲学的学者,而是为了当多年以后你们遇到复杂的社会和人生时,能够有更开阔的格局站位和更稳定的底层逻辑架构。毕业后每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候,我常常回到母校,当听到校歌的瞬间,都会受到鼓舞和安慰。

 

Q:您与华山神外是如何结缘的,可以分享一下您眼中的华山神外吗?可以简单分享一下一名神外医生的日常工作吗?您觉得作为女医生在神外的优势和不足有哪些?对于有志于外科神外的同学,您有什么建议吗?


A: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是国内著名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主体,其神经外科为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每年承担多项国家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近年来多次获得国家级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我们临床医学八年制是自主选择和导师双向选择相结合,虽然女生做神经外科当时看非常稀少而困难,基于年少的梦想,我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华山神外。我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毛颖教授,毛老师并不以短期的得失和成绩作为评价和考核标准,而是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诚实求索的科研素养、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以一生做神经外科医生为培养目标。华山神外教学相长的学风和同事关系非常好,既给予了我们充分发挥所长的空间,也给予了我们成长成熟中的包容。我选择脑血管病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华山神外有幸先后受教于朱巍教授、冷冰教授、宋剑平教授,过上了理想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临床和学术生活。


我年轻时选择神经外科的时候,是非常热爱神经外科的。经过十年的学习和磨砺,到今天做完总住院,自己也能独立完成以前梦想中的脑动脉瘤夹闭术,经历了对神经外科从喜欢到责任再到信仰的过程。我非常鼓励有志于外科,特别是神外的同学能够选择神经外科。神经外科本身技术高难,学习过程艰苦漫长,在成熟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挑战,但是学科本身还是非常有魅力的。神经外科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无论是高难手术技巧、疑难疾病科研,还是脑机接口等新兴脑功能领域,都需要有才华能力和热情的年轻人来探索,我觉得复旦的同学应该成为推动时代进步有担当的人。我从选择神经外科到今天已经十年了,对于在神经外科科研创新和手术技术探索中必然会遇到的困难,也有了更成熟的理解和坚定的信心。

 

Q:在医生生活之外,用几个词描述一下自己吧!在工作之外,您有什么兴趣爱好呢?您如何平衡医生工作、科研、生活呢?对于学弟学妹,您有什么想和他们说的吗?


A:听过一句话形容世界上最悲哀的人,就是不跳舞的舞者,不写作的作家。神经外科的培养是一个十年磨一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大量的精力用于阅读专业书籍,科研文献,做实验写标书,还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关心关爱病人,其实个人生活是被极度压缩的。我在接近七八年的时间里,是完全没有兴趣爱好和生活的。随着年龄增长和对体力的需要,我在这两年选择保留了舞蹈作为爱好。我在十五年前和复旦心舞舞蹈团的姐妹们一起建立了舞团,至今舞团逐渐壮大,活跃在复旦的各处舞台,我非常欣慰。我选择保留这样一项体育锻炼类的爱好,是因为他对工作有着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适当的锻炼能够增加肌肉力量和体力,在独立开刀的很多时候,肌肉才是我唯一的支持。


关于科研,其实很多同学都在临床和工作中有探索的热情,和对临床的经验和总结。所以我鼓励大家不要做“不写作的作家”。临床工作非常辛苦,手术夜班急诊,确实耗费了大家很多精力,在这个过程中,坚持思考,坚持写作,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一旦养成了思考和写作的习惯,临床和科研工作也可以是相辅相成的过程。我从很多优秀的老师处学习和观察,他们确实是将临床问题和科研思路很好的结合,经过几年研究以后,再将研究结果返回临床试验,推动学科进步。医生工作、科研、生活的平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也一直在探索。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找到自己人生的爱好和事业生活的平衡点,人生何处不逢舞台,愿聚光灯外依旧精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