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梅:求真务实心安然,笃学践行路长远

2022-11-23|复旦人物
图片

田雪梅



图片

田雪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06级中外政治制度专业博士生。现任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廉政与治理中心副主任,成都市金牛区第八届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专委会委员、区人大常委会智库成员,兼任四川省委组织部特约研究员、成都市监委首届特约监察员,中国管理现代化学会廉政分委员会副会长、四川省纪检监察学会高校分会副会长、四川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




曾三度赴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访学。曾从事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近代日本政治)研究、目前主要侧重当代中国政治(党的建设、廉政与治理)研究。出版有专著《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从明治到大正》、译著有《战后日本政治的轨迹:自民党体制的变迁》(合译)、《制度反腐与廉政文化建设的互动研究》(合著)及《明治时期日本文教统合的功能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论文多篇。

图片


闻道先后,术业专攻 

2006年,田雪梅下定决心,申请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此前,她已于1995年获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多年。此时,她肩负治学育人的重担,又有养家育儿的牵挂。但她还是毅然辞蜀,赴沪深造。回想当年,促成她选择来复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大致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时代大潮。90年代以来,政治学日新月异、蓬勃发展,步入黄金时代,而复旦当之无愧地引领学科建设潮流。当时,王沪宁的《政治的逻辑》、浦兴祖的《从理想国到代议制政府》、臧志军的《政府政治》、陶东明与陈明明的《当代中国政治参与》、郭定平的《政党与政府》、胡伟的《政府过程》等一系列由复旦学人编写的政治学著作,以中肯的分析与开阔的视野,让她心生向往。

二是教学需要。1998年,西南交通大学从全院抽调一批师资开设了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田雪梅也是其中一员,受命承担比较政治制度等课程。政治学专业团队曾前往国内几大著名高校调研取经,在复旦大学,他们受到了时任政治学系系主任陈明明教授的热情接待,不仅介绍培养方案和研究成果,还领他们参观资料室等。这次经历加深了田雪梅对复旦国务学院的亲近与好感。

三是自身兴趣。尽管在政治教育领域耕耘多年,但田雪梅觉得,自己对不少政治问题仍心存困惑,仅仅依靠既有的知识结构和积累,难以释疑解惑。同时,她也不满足于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如果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我们又何以去教育学生呢?”她迫切希望,通过政治学博士学习经历,改善知识结构,增强知识积累,一窥政治本质,进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政治现象。对她而言,赴复旦国务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是提升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水平的不二之选。

基于上述考虑,田雪梅全力以赴准备复旦国务学院的考核,最后梦想成真,顺利“上岸”。据她回忆,收到合格通知,“当时有些不敢想象,有些欣喜若狂,现在想来依然觉得十分幸运。”从此,她开启了五年博士生涯,过程虽有些艰辛,却可谓“不虚此行”,百转千回,回甘绵延。


图片


 风云际会,砥砺前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复旦国务学院人才济济,身处其间,田雪梅常常感到朋辈压力。她还记得课上同学们流利的外语、犀利的提问,也记得课后同学们思维的碰撞、精彩的交流,那是青春、活力与智慧的火花。“在这里,不多读两本书,不多翻几本书,你连和同学的谈资都没有,哪怕门面,自己也都要装一下。”朋辈压力下,她加倍努力。“同学们都是兔子,我是蜗牛。不过蜗牛虽然爬得慢,仍坚持前行。”相互学习,砥砺前行,这是她这段博士时光最温暖的记忆。

工作后读博,必须平衡学业追求与家庭责任。田雪梅告诉我们,“很多时候要等工作和家事处理完毕,才能挤出时间,挑灯夜战。所幸单位宽容,使自己能有较多时间留在复旦学习。暑假、国庆等假期,我尽量留在学校,有时把孩子带在身边,一起去图书馆、书店。”家是温暖的港湾,更是前行的支撑。有家人的支持,她才得以两头兼顾,追寻理想的灯塔。但是也会有迷茫之际、彷徨之时。2008年开题阶段,田雪梅看着身边的同学都成竹在胸、摩拳擦掌,自己则是一团乱麻、毫无头绪,甚至一度怀疑毕业堪忧。那是一段充斥了焦虑和紧张的时间,但她还是靠着坚定的意志咬牙挺了过来。

在这期间,田雪梅还负笈东洋,踏上求学觅知的新征程。

从2004年到2009年,从教育部高校教师留学专项计划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博士论文项目,田雪梅的两次赴日访学为她深入理解日本近代政治转型,深入认识近代日本国家形成和近代国民的形成、进而理解近代日本国家走向,进行中日比较提供了良好机遇和条件。尤其是后一次专心博士论文项目,得益于此,其建立在扎实资料和理论分析基础上的博士论文获得学界好评。

博士毕业之后,田雪梅与日本的缘分还在继续。2014年,她因日本住友的海外日本研究项目,重返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访学。之后她持续推动了西南交大与日本几所高校的学术交流,并为西南交大思政和政治学本科生引入了“景尧奖助学金”。“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几年来,几十名政治学科的优秀学生和贫困学子受益于此。

在求学的道路上,田雪梅一直不懈前进。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承恩沐泽,饮水思源 

回忆母校时光,田雪梅如数家珍。无论是导师臧志军老师“分清轻重缓急”的谆谆教诲、郭定平老师与学生交流时的亲切嘱咐,还是陈明明老师中国社会与政治分析的精读点评、浦兴祖老师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思维操练”,抑或是曹沛霖老师对比较政治制度的驾轻就熟、林尚立老师关于中国政治的宏观分析逻辑,都令田雪梅难以忘怀。那一场场丰富的跨学科讲座,也是她心中长青的精神家园。“老师们点拨精到,有如春风化雨。学院也鼓励学生打破学科藩篱,学会跨学科研究问题。我和同学们就常常旁听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专业的讲座与课程,许多热门人物开讲都要提前抢座,几年下来,很能拓宽学科视野。”想到复旦浓厚的学术氛围,田雪梅感念万分。

求学时,复旦是高悬在田雪梅心中的朗朗星空;而离校后的岁月里,母校的日月光华也始终为她铺洒一地的温暖。

为回报母校,田雪梅积极参与四川省复旦校友会的运作,活跃在校友会的丰富活动中。她会为校友会党支部讲党课,会加入凉山小学捐书捐衣等公益活动,也是校友会欢送川籍学子入学复旦前“送新”、复旦毕业生返川工作“迎新”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她看到四川校友会的很多校友坚持定期举办“3F”读书会,感慨复旦学子对学问和真理的追寻始终如一,认为这是“受用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尽管离校多年,日月轮换,复旦人这一共同的身份,凝聚着共同的力量,使一代又一代复旦学子勇毅前行,在天府之国创造无愧于母校的人生业绩。

图片


 扎根基层,传递使命 

图片

田雪梅


在理论的星空上遨游,田雪梅也不忘俯身触摸生活的土地。如果说博士阶段的学习给予她理论素养与比较视野,那么基层实践则带给她熟悉中国现实、观察制度细节的机会。

作为一名特约监察员,田雪梅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博士学习阶段,出于对中国权力监督和反腐败问题的关注,田雪梅参与合著了《制度反腐与廉政文化建设的互动研究》。2013年,她承接成都市纪委监委课题,闯入了廉政治理这一领域。2014至2018年,由于实践中敢提意见,善于监督,田雪梅先后担任成都市监察局第七、八届特邀监察员。其间,她多次奔赴区县,偕同基层纪委监委实务部门、成都市媒体,进行实地调研、现场监督,见证了十八大后纪检监察体制的巨大变革和显著成效。2019年,她又因社会服务成绩突出,受聘成为成都市监委首届特约监察员、成都市广播电台和成都市纪委联办的“面对面监督”栏目特约监察员。

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田雪梅奋进在基层一线,致力于社区服务。

一方面,她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下沉小区,担当业委会筹备组负责人,推动居民成立业委会,解决困扰小区良久的非法物业问题,开启小区自治新篇章。另一方面,她积极响应团中央“青年发展型社区”的号召,推动西南交通大学社区与西南交通大学建立了青年志愿服务实践平台,牵头创办“西南交通大学社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书法教学、阳光体育走进社区,让文化宣传、敬老服务点亮社区。在实践中履职,在担当中服务,田雪梅撬动了群众参与的基石,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居民说,“她是群众代表的‘知心人’。”

而在田雪梅心中,自己不仅是特约监察员、人大代表,也是授业育人的教师。她深耕育人领域,开拓教师职责,引导学生关注基层,走进社区,关注全面从严治党如何在基层落地落实促进青年学生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在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田雪梅相信:“只有认识当代中国共产党如何管党治党,如何从严治党,才能真正认识中国政治的实际状况,讲清中国政治发展的奥秘,从而拨开各种社会思潮的迷雾,引导学生真正坚定‘四个自信’”。学生说:“她是深耕教育的‘带头人’。”

教师、人大代表、特约监察员,田雪梅在实践中践行并融贯着三重责任,在基层治理中传递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光与亮,明明可见,烛照人心。




院友寄语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五年的博士生涯,给予我很多美好温暖的念想、独家的成长记忆和向上向善的可能。历届学子在复旦国务学院接受一流的专业教育,濡染卓越为公的精神,在毕业后奔赴祖国南北和世界东西。作为国务学子,不能只满足于做母校名望的虚幻受益者,只做历史的见证者,而应当努力成为历史的参与者、贡献者。把公正公义牢记于心,责任与担当铭记在心,在平凡岗位上彰显国务人的能力和光彩,才是对国箴务实、卓越为公院训的最好诠释,才是对母院最好的报答。




供 稿 | 2022级国际政治专业 周心培

编 辑 | 余

审 核 | 熊易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