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我的校园我的树!“回母校寻找春天”校友活动圆满举行

2024-03-25|总会新闻


图片


与母校的繁花美树合个影,带上“复二代”识草木,或是在满园花树间寻觅一棵“一眼心动”当场认养......


3月23日,“回母校寻找春天”活动在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举行,一百余名校友或带家人、或约伙伴重返校园,展开了一场快乐旅程。


本次活动由复旦大学校友总会、复旦大学总务处、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既是深受校友欢迎的春季返校盛事,也是2023-2024学年复旦大学文化校历中的特色活动,让校友与母校的情谊枝繁叶茂,让母校文化的“绿树”生生不息。


图片


01


“寻找我的树”,见证记忆与时光


春日的复旦校园生机盎然,面向校友的回母校寻找春天活动也在两周前开始筹备。由于春季多雨,在筹备过程中,校友总会老师们密切关注天气状况,还咨询了学校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联合大气与海洋科学系训练出的伏羲气象大模型,最终在临近活动日期时确认当天上午不下雨,活动如期举行。

当天上午9:30左右,位于光华楼草坪西侧的活动签到处就迎来了前来参加活动的校友和“复二代”们,返校和春游的欢乐洋溢在大人小孩的眉眼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签到处(左右滑动查看)


签到后,校友、家人朋友和“复二代”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赏景、拍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活动现场(左右滑动查看)


本次活动设置了“寻找我的树”环节,欢迎已在校园内认养过树木的校友回来见证树木的成长,并与之合影。活动签到地点也贴心地为校友们准备了打印机。与树木合影的校友,可以将照片打印出来留作纪念,并领取小礼物。


1963级物理学系校友应萱同也来参加了活动。应萱同的家中已有四位复旦人,2018年,他在苏步青雕像后方认养了一棵广玉兰。特地选择认养广玉兰,是因为这种植物生命力极强,即使是在烟尘和二氧化硫较多的地方,它也能生生不息。“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生生不息,世代相传”,这是应萱同在认养牌上的寄语。回忆起在复旦的时光,他表示:“希望一代代能传承复旦的一些东西。


图片
图片

应萱同和他所认养的树木


02


“认养一棵树”,与母校共成长


2008级华山医院临床医学校友张安静是当天最早来到学校的校友之一,并且一来就“捷足先登”认养了自己的一棵树。


认养一棵校园内的树木,写上寄语、留下姓名,为树木制作一张独一无二的“身份证”,便在复旦园中留下自己的一方天地。对于张安静来说,认养树木的意义颇为特殊。如今的她正在复旦攻读博士学位,今天则是与女儿共同认养了一棵树。树木生长,女儿也一年年茁壮成长。“打算五年后带她再回来看看这棵树,也是对成长的一种见证。”张安静笑道。


图片

张安静(左二)与女儿在认养树木后合影


同样将认养树木付诸行动的,还有1998级物理学系校友李汐,他在复旦完成了自己的本科、硕士与博士学业。“今天的活动很好。在学校待了很多年,我对校园还是非常有感情的。”在母校走走逛逛,李汐和他的家人对一棵樱花树“一见钟情”了。这棵现种植于恒隆物理楼旁的樱花树高大挺拔,树枝上的粉色花朵正在盛放。“我们全家都喜欢这一棵。”李汐说。在这棵枝繁叶茂的樱花树前,李汐一家四人还留下了一张以粉色为基调的家庭合影。


有的校友是特意前来,也有校友是偶然邂逅、不期而遇。2010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校友林瑞便是如此。在复旦就读期间,她住在江湾校区。“那时候两个校区间的校车班次不多,我们会乘公交到本部来。”她至今还记得那趟公交的号码是“168路”。但总的来说,林瑞在校时来邯郸路校区的次数并不算太多。如今,林瑞居住在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附近,反而能“常回来看看”。复旦进一步优化进校方式后,林瑞第一时间就带着家人回母校。这个周末,林瑞与丈夫、儿子来复旦踏青赏春,正巧看到这一活动,一家人临时起意,兴致勃勃地认养了一棵树。







林瑞(右一)一家认养树木(左一为林瑞的丈夫、

2009级法学院校友邓嘉)


当天,共有16名校友现场认养或续养了树木,还有一些校友表达了认养意向。


图片
图片

校友们认养树木(左右滑动查看)


03


科普小课堂,带“复二代”遍识校园草木


“大朋友、小朋友们快过来集合哦!”说话者正是复旦大学学生社团“本草心社”指导老师裴鹏。此次,他和社团学生带来了三场“复旦的植物”科普小课堂,为校友的孩子们讲解校园里的花草树木。


三组“科普小课堂”出发啦(左右滑动查看)


“这个花能摸吗?”“我们怎么用这个花呀?”“能吃吗?”从光草,到曦园,再到燕园,小朋友们展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好奇,而裴鹏拾起一个个问题,耐心回答。从樱桃树上的假猫头鹰、国权路门内的三色堇和草头,到校园各处的白玉兰、广玉兰和二乔玉兰,还有羽衣甘蓝上摇曳产卵的菜粉蝶,一景一景开启了复旦校友新的记忆,也给“复二代”们带来了有趣的复旦印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植物科普进行中(左右滑动查看)


裴鹏将植物知识和诗意结合在了一起,例如在介绍贴梗海棠(别名皱皮木瓜)时借《诗经》“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遥连古今。他还将校史故事融于其中,路过理科图书馆旁陈望道老校长的雕像,裴鹏不但讲解了雕像旁的角堇花,也介绍了老校长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来到“燕园”,有小朋友将第一个字读成“yān”,裴鹏老师则耐心纠正其为“yàn”,并讲述了这一名字的来历。


结束小课堂的学习,不少小朋友俨然已成了“植物小专家”。2001级经济学院校友Jessie(化名)的儿子滔滔不绝地分享所见所闻:“这里的植物形态各异,特别美丽,老师让我知道了各种植物的功效和用途。我特别喜欢三色堇,它有很多种类,颜色也很丰富......”


图片

小朋友正在观察三色堇


校友们也在活动中收获良多。“先前在读书的时候,没有逛遍校园,燕园、曦园都没怎么关注,”2006级护理学院校友金硕赟笑了笑,“今天也是个机会,能看到以前没怎么细细关注的地方。”


2006级经济学院校友张邵斌也深有同感。“读书的时候,可能会更加忙于学习、忙于功课,也不了解学校里的一草一木。”从校内到校外,重回母校的心境也有了些许变化,“今天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重新感受学校的自然风光,感觉还是非常不一样的。”


图片

校园一角的春日美景


当天,参加活动的校友及家人朋友还获赠了由建设银行支持的校园品牌“抹云”咖啡,每位“复二代”小朋友也获得了“语言学家”咖啡提供的特制专属饮品。校园之行,香气满满。


丰富的活动让“复一代”和“复二代”都很尽兴,也感到很有意义。“下一代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张邵斌说话间,向远处的妻子和儿子招招手,笑着说,“参加这个活动也是对他们的美好祝福。”







活动中,我们也向校友们征集了他们想对母校说的话。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感受简单话语里的情意绵长,一起记住复旦的多彩春天!


2006级法学院校友仇淼:


走在春天的校园里,特别开心,学校还是很有活力。我本硕都在复旦就读,2006年入学,2013年才毕业。去年暑假来过一次,回学校频率还是蛮高的。总体感觉学校变化不是太大,本部这边还是印象中的样子。以前小朋友还小,可能来复旦没有太大印象,以后会考虑经常带他来复旦走一走。也希望校友会的活动可以越来越丰富,通过这些活动平台,增加校友跟学校的互动频率,让校友和学校之间这种良性的互动越来越多。

2001级经济学院校友Jessie(化名):

我毕业的时候正好是百年校庆,学校和现在不太一样。和我读书的时候相比,感觉学校更漂亮了,人更多了。离开学校之后,会特别怀念学校的景观,可能以前置身其中时反而感受不到。今天走在春天的校园里,看到这里充满了年轻的面孔,也送出我的一句话: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梦想,不负未来。

2006级经济学院校友张邵斌:

感谢母校以这样一个开放的姿态,迎接我们这些应该算是散落在全世界各地的学子。校园里感觉整体上和记忆里面差不多,但现在可能有更多新一代的事物,比如咖啡馆、便利店,还有共享单车。我们那时候没有共享单车,都是自行车。以前国定路上晚上还有小摊,炒饭、炒粉、豆腐花,各种各样的。我爱人也是复旦校友,和我是同一级的。虽然可能有些物是人非,但是现在和自己的爱人带着下一代来,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

2012级管理学院校友毛伟东:

如果要说一句话,就是饮水思源,感恩母校。我经常来复旦,有时候就在学校里兜一兜。2019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捐赠了一棵树,选在老校门、燕园的位置。我觉得这个很有意义,一棵小小的树,就看着它一点一点在长高长大。

1998级物理学系校友李汐:

我觉得今天的活动非常好,很有意义。我读书的时候宿舍楼9号楼就在这里,现在已经拆了,当时的操场和食堂也拆了,后来建起了光华楼。我在复旦待了很多年,其实对复旦的每栋楼都很熟悉。工作后来得比较少,今天正好趁这个机会带爱人和小孩回来看看。学校的规模没变,但是学校的各方面发展变化是非常快的。




 ● 校友林项目介绍

图片


青葱的岁月,青春的日子,菁菁的校园,记忆里的复旦是生机勃勃的“青”色。“青”色复旦需要您的“青”眼与“青”睐!认养校园中的一棵树木,我们将会把您的院系、年级、姓名做成铭牌置于树木周边,让每一位过路人都感怀您在菁菁复旦度过的美丽青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