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25年前的不期而遇,25年后的再回首。6月26日,首届复旦少年班(85级)几十位校友25年后重聚母校,当年的天才少年今日群贤荟萃,他们请回班上的辅导员许和平老师,并邀请学校副校长许征,校友办一起参加同学会,感念母校今昔的点点滴滴,诚恳提出对母校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希望母校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
聚会在上午十时许正式开始,聚首的30几名老同学热烈的问候,激动的拥抱,交流这时隔数年的相思和想念。副校长许征也把握这难得的机会,亲临会场,就复旦的未来教学、教育改革、学科设置、学生来源等方面,和校友们进行了坦诚而热烈地交流。各抒己见的热烈和开诚布公的情绪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也是聚会中让人收获至深的一幕。
中午校友们回到母校餐厅,重温学生时光的食堂风味;下午参观校园,晚上聚会黄埔江畔,大家热望中互相交谈,留影纪念。
十六岁,在金字塔尖 85级少年班是复旦大学招收的首届少年班,也是人数最多的一届,来自江浙地区的115位天才少年来到了朝气蓬勃的复旦园,同学中年龄最大的念高二,最小的刚念初三。一年的集体生活结束后,稚气未脱的少年大学生根据各自的志愿进入物理、生物、化学、数学、计算机、世经、国政等各院系。25年后,散落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同学重新聚首,虽仅一年同窗,但同学之情,师生之情依然热烈感人。来自如家的首席战略官吴亦泓和上海天马的总经理顾铁是主要的组织者。吴亦鸿谈起此次的聚会:“这是我们毕业来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聚首”,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同样是组织者的携程CEO,也是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梁建章,感叹说,“25年后的聚首让我回忆起很多当时复旦的记忆”,“少年班当时从15到18岁年龄层跨度的同学们,彼此之间在成长上都有助力。”梁建章当年有一个可爱的外号叫“大头神童”,辅导员许和平回忆说,梁建章非常聪明,无论多难的题目,他总是两分钟之内解答出来。班上同学的智力个个非比寻常,少年班这个机会把他们早早送上了金字塔尖,复旦最优秀的老师给他们上课,年少的他们从那时起,走出了不俗的人生轨迹——诚如许征副校长所说,85级少年班是复旦的一个“传奇”。之后的“少年”大学生再无组班,再后来复旦也不再招收少年生,85“少年班”已成绝响。毕业后的同学们各奔前程,留学深造,工作创业……今天,85级少年班的校友在各行各业做出了傲人的成绩,成为复旦校友中一个独特而耀眼的群落。
重温花季少年情怀 四分之一个世纪后,85级少年班的校友终于再次聚到了复旦校园。许多人是25年来第一次重逢,时间带来的改变让他们叫不出同学的名字,于是拿着当年结业时的珍贵合影一一对照,而后紧紧拥抱。孙嘏铭觉得,“二十五年前,我们在这里种下的种子已经发芽、结果了”,现在大家事业有成,热烈地聊着孩子和家庭。
师恩难忘,少年班上的辅导员许和平刚一出现,立即被同学们认了出来,他们拥上前去,一整天的活动下来都跟许老师形影不离,青葱时期特有的对老师的依赖和信任在二十五年后仍然清晰可辨。对这群天才少年,许老师宠爱有加,同学们看片、热议、吃饭的间隙,许老师拿着相机穿梭其中,认真记录下每一张笑脸。校友办为久违母校的同学们准备了复旦专题片。邯郸校门,“南京路”,3108,大家沙龙,学生自助商店,学生宿舍楼……当80年代的细节一一浮现,班上同学会心一笑,他们的花季雨季,正是在那个激情年代付与了那时意气风发的复旦。而复旦二十几年的变化,也让大家感慨不已,驻守上海的同学更不时高调“插播广告”,介绍自己最近参加过的母校活动和校园变化。
吴亦泓校友(左)与梁建章校友
心愿母校永是一流 复旦是所有校友们最梦牵魂绕的名字。面对复旦独特的、传奇的少年班,同是80年代入学的许征副校长与大家有着很多相同的记忆。她真诚地提议大家对复旦畅所欲言,因为校友对母校的热爱和真诚的建议是复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在;少年班所接受的特殊培养、人生历程,25年后回首,对今天的复旦具有借鉴意义。对此,少年班校友开诚布公,各抒己见,热烈询问,他们说,复旦一定要树立自己的品牌,要放眼全球,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建立核心学科优势,打造“王牌专业”,并坚持不懈地推行体制改革,永葆一流学府的远见卓识和勇气。心愿母校永远是一流的拳拳之心,一如当年作为复旦少年班一员的意气与骄傲。
下午,少年班校友参观了江湾新校区,在江湾新校区的“校友林”中找到了少年班捐赠的那颗树苗,希望她能随着新生江湾,再叙复旦辉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年班校友如今长成一颗颗参天大树,他们热切地期待母校培养出更多一流人才。
夜晚的黄埔江璀璨迷人,在东北角的复旦校园宁静如水,同学相聚的喜悦与激动流淌在无边的城市夜色中……
记者:邓昌娥 孙夏 郭睿
若干年后再回首——《复旦人》记者 尹怀恩 少年班聚会照片[nggallery id=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