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晚上,银润传媒集团董事长,我校84届新闻系校友陈向荣,返回母校在光华楼学生广场做了一场题为“影视行业需求执着与想象”的演讲。他与学弟学妹进行近距离交流,讲述其不一样的创业经历和媒体眼光。
以下是陈向荣校友演讲内容摘要:新闻无学。新闻不是一门专项的学问,导致了我大学期间必须去学习其他任何一个文科的东西。只有博览了这些,才能构成一个新闻系学生的素质。我的志向就是搞创作。我不做平台,就是一个拍电影,拍电视剧,做新媒体的人,希望能成为将来能够出小说、出作品的个人、公司。我的简历非常简单:四年本科,八年记者,然后一个公司做到现在。因此我在选择简历的时候,非常不喜欢,大学毕业才三年就有八家公司(的工作经历)。我希望执着与稳定。不是变化,而是遇到困难时去克服这些事,执着地做下去,这样才是成功的。不管是写小说也好、历史也好、哲学论点也好,没有创新的意识,照办,是没有出路的。必须要有想象。想象与创新是可以带来财富的。我们从来没有一个栏目是超过三年的。超过三年我必定把它取消,开创新的点。因为观众是有疲劳度的。一个东西它一直播,播了三年了,类似与中央台一些栏目,虽然有一大批观众群,但同样会丧失一批前卫的观众群。因此文化娱乐业创新意识必须十分强,每天都要有新的点子。其他的行业是十进制行业:我投入十块钱,我卖到十五块,无论如何跌价,总能卖出去;艺术作品我们称之为二进制。要不出来是一块钱,要不就是颗粒无收。所以这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它是没有订单的。我们做得最疯狂的时候,做内容的利润率能达到300%。这是一个行业高峰。但是中国人有个习性:蝗虫效应。任何一个好事情,一旦听见一件事情好,全国人民都轰过去,把一个行业的利润蚕食掉,产生很多无序的竞争。电视剧一开始的利润是很低的,它要和电视台沟通,拉取广告赞助。那种创作环境是非常恶劣的。企业利润是微乎其微。能够有15%~20%的毛利,已经是全世界都知道你(这部剧)了。《杀虎口》是我们一直很骄傲的作品。我们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角色。如果我按部就班,拍个和《亮剑》差不多的东西,那也就是随大流,观众看了就转台,沉不下来。所以对创新意识的概念,一直都在。从我个人来说,也喜欢创新的形态。 现在,电视台出来购买电视剧我们电视剧的总值:七十亿。这个时代,文化娱乐产业才是爆发的产业。文化娱乐产业在美国的产值占25%。而在中国,只占到2.5~2.6%。但中国的人口数,是美国的五倍多。他的空间是呈几何增长的。而每年电影的票房都是100%的增长。09年是50亿,10年是100亿,今年到现在,已经160亿。全球前一百名的知名品牌,美国占了68个。日本好像有20个。中国没有。联想?海尔?要构成文化综合的东西还早呢。它先入为主的是一个文化理念。你到每一家肯德基,先给你带去的是文化的感受。你到国产快餐店,脏兮兮的,服务员(一副)爱吃不吃的样子。它不可能实现爆发。文化产业首当其冲的是我们的影视行业。文化娱乐行业它的定义是生产文化娱乐产品的行业。所以影视行业,做电影、视频、电视剧,是永恒的行业。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永远不衰退。电影靠的是衍生产品。哈利波特已经建立影视乐园了。产业链已经很健全了。但它还是必须做内容。这个行业的魅力就是创意。你在创作某个产品的时候你是开心的,那你做出来的东西、让人看得都会很开心。太平盛世,文化产业的地位是比较高的。但这也导致了一些后果:演员的片酬疯长。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暴涨。李光洁给我拍戏的时候,三万一集。现在让他去演,三十万。文章最近刚签了一个七十四万一集的合同。电视剧一般是三十集。拍一个剧,两个月,给他两千万,还是你求他。这不是泡沫。中国正在爆发期。十几亿人口人人都想看电影、看剧,那怎么是泡沫呢?一切才刚刚开始。现在有的网络都是点击收费的。盗版的时代即将结束。有盗版,他告的你倾家荡产。这意味着行业的产业化和收入的急剧。成本和创作常常矛盾。导演是搞创作的,是个数字盲。我们拍过《一世情缘》。总导演是关锦鹏。但是他的制作理念是我们做电视剧接受不了。我们关导一天拍0.7页剧本。另一个组一天拍7页。电视剧最大的成本在于天数。所以这个进度的控制很重要。在这个时候,你既要关心艺术质量,又要关心成本。我们力图发掘小人物、个人英雄,但必须阐述社会正义。娱乐与宣传正义是不矛盾的、并行的。娱乐产品永远是要引导大众。美国很多企业每一个产品都附带一个文化在里面。这个方面是我们中国目前必须学习的。之前的企业运作还是在产品销售,抢市场,很少有企业通过文化氛围来影响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