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级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刘鸿宇:在热爱与责任中纯粹求知

2024-04-03|校友走访


11级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刘鸿宇:在热爱与责任中纯粹求知

文章来源:2024年寒假复旦校友走访

走访同学:2022级哲学学院本科生史雅涵

 

刘鸿宇:复旦大学2011级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现任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燕山大学手语语言及应用研究中心负责人;河北省燕赵英才、燕山大学燕山学者;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北省委员会参政党理论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手语语言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研究等。近年主持手语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要参与并完成手语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手语类省级社科基金2项,主持省级研究生精品课1项,荣获河北省优秀翻译成果奖1项,出版手语译著2部,参编外语类教材2部,发表语言教学与研究论文20余篇。

 

 

访谈正文:

01 复旦记忆:于人文积淀中纯粹求知


复旦大学始终是刘鸿宇学姐十分向往的学校。在高考时,学姐便把复旦列为心仪之选,但在与家人商量过后选择了离家乡更近的高校。但正如学姐所说,“有梦想的话,只要坚持,早晚都可以实现”,最终,学姐成功考入复旦读博,圆了这个多年的梦想。


谈及在此求学的经历,复旦深厚的人文积淀、优秀的学术大师、浓厚纯粹的学术氛围是对学姐影响最为深远的地方。“大学”之“大”在于有“大师”,回想起当时接触过的老师们,学姐便两眼放光,兴奋不已,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她介绍了她从事应用语言学语言障碍研究时的导师龚群虎教授,并分享了向陈忠敏教授、张宝贵教授、陈振宇教授、陶寰教授等诸多杰出老师们学习的宝贵经历。令她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参加学术讨论会研究较难的文本时,所有人都极为专注努力,从不抱怨,甚至有硕士小师妹的英文文献上通篇都是红色的批注。这样纯粹求知、深入钻研的氛围令她颇为享受、受益匪浅。

 

02 学术生涯:始于兴趣,淬炼于责任


在博士时期,鸿宇学姐就选择了手语语言学这个相对小众的领域作为研究方向之一。这个选择源自于她对语言本身的浓厚兴趣,以及她对残疾人群体语言的深切关注。聊到语言学,鸿宇学姐总是充满热情、侃侃而谈:“我觉得一种模态的语言能够体现出一些人类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如果我们观察的视角更多一些,可能就会得到一些新的发现,掌握一些新的规律。”另一方面,我国存在着庞大的言语障碍和听力障碍群体,这使得手语研究与推广成为迫切的需要。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听力障碍也越来越成为影响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而在未来,手语辅助沟通或许会逐渐走入普通家庭。在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学姐满怀热情、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手语研究的道路:“所以当时没有犹豫,就扎扎实实地去做调研就好了。”


谈及高校教师的工作,鸿宇学姐将其概括为“繁重、清贫,但自由”。学术与教学工作确实很有挑战,它需要你做好基础工作,不断校准调整路径,找到规律与方法。但同时,不同的挑战也带来了不同的趣味。“我碰到的难题没有一个是同样的,这对智力是很有挑战的。我最喜欢的就是在课堂上看到一批一批不同的学生,从而能接触到一些年轻态的想法和观点,感觉就永远不会老了。”在课堂之外,学姐还会选择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书籍或问题去探索研究,也由此跟更广阔的世界交流。

 

03 寄语后辈:放宽眼界,享受复旦时光


问及对学弟学妹职业选择方面的建议,鸿宇学姐认为放宽眼界十分重要。学弟学妹们可以利用好复旦的通识教育资源,广泛而积极地学习,挖掘自己的兴趣并深入钻研。此外,也要拓宽视野,关注学科发展的国际趋势,从形势中找到机会。


最后,学姐建议学弟学妹们要珍惜在复旦的时光,并真诚地给出了寄语:“希望每个有梦想的学弟学妹都能在复旦健康、快乐地生活,找到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学有所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