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级中山医院博士生张晓光:怀求知渴望来 不忘初心;载学识理想去 奋楫笃行
文章来源:2024年寒假复旦校友走访
走访同学:2022级护理学院本科生林羿竹
张晓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级博士生,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副主任。
2006年,张晓光校友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家庭的责任来到上海,开启了她在复旦上医的求学之路。
行路随远,往昔犹记
谈及选择成为医生的原因,张晓光学姐笑着说道,这与家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原来,和众多母亲一样,在高考填报志愿前,张学姐的母亲为她选择了这份白衣天使的工作,收入稳定,又能够成为家庭健康的守护者。而选择上医,则是爱情作为源源不断的前进力量。张学姐与先生硕士毕业后先后来上海发展。她一直以来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若要攻读博士学位,则定要选择上海最好的医学院,不负努力,最终张学姐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博士,师从中山医院麻醉科薛张纲教授。
回顾在复旦读书时,让张学姐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梁正溜老师的英语课。她说,在梁老师的课堂上,每一堂课都如沐春风。梁老师富有激情的教学、浓浓的学者风范感染了她,让学习英语成为一种享受。
而张晓光学姐对复旦上医最深的感触,则是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在复旦深造不仅有机会和一直敬佩的业界大牛、学术泰斗近距离交流学习知识,更提升了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懂得了思考和创新的重要性。复旦上医学术氛围的浓郁,激发了她对临床、科研等知识的渴望,更为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仁心仁术,情深所系
张晓光学姐师从著名的麻醉学专家,来到中山医院后,在导师的指引下,她对于临床麻醉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更高层次、更新的理解和认识。中山医院先进的临床培训体系和“一切为了病人”的医学理念都在无形中激励着她进步。因此,她也将来到中山医院视作“职业重大转折点。”
她说:“我之前常常将不满意的临床麻醉归结为病人的个体差异。随着不断学习实践,深深体会到,很多意外情况不是病人的问题,经常是由于医生知识的不足或者不够细心没能提早发现异常的征象。一个麻醉状态下的病人,是不会说谎的。一切的异常,都有因可循。所谓病人的个体差异实际体现的是医生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所以医学是个终生学习的职业。”
多年来,因为麻醉医生工作的特殊性,张学姐已经习惯了无需他人的肯定,每一次疑难病例、重大手术成功都是对自己最大的奖赏。越是棘手的病例、越是先进的技术,越让她有挑战和学习的动力。也许麻醉科医生与许多病人只是手术台上的一面之缘,也许麻醉工作简单到只为让外科医生安全地在安静的身体完成高难度的操作,但她深知自己所照顾的是已经完全失去自我保护能力的麻醉状态下的人,认真对待每个病人,就是对生命的最高尊重。
薪火相传,拳拳在念
虽然毕业多年,张学姐依然关心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对年轻一代的医学生,她更是提出了自己宝贵的建议。在学业方面,她建议除了学习临床思维、基础医学知识以外,医学生需要掌握做科研的基本能力,包括如何阅读文献、如何写医学相关文章、如何总结临床医学的进展等。她认为,严格的科研能力训练对于医学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科研才能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也决定着职业发展走得远不远。此外,英语的学习对于医学生而言也是十分必要的,阅读文献、深入科研都需要坚实的英语基础。时至今日学姐也依旧保持着每天学习英语的好习惯。在专业选择方面,她结合了自己选择专业时的实际经历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建议。就个人而言,她喜欢知识和动手能力结合的专业,而很多外科对体力要求很高,可能女生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麻醉科是综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她提到,医学生应该利用好实习阶段、多练多体会,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兴趣才是自己真正的老师。
最后,学姐说道:“要不忘初心,要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这不仅是张晓光学姐的人生信条,更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向往和追寻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