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郑璇校友当选201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2015-02-27|总会新闻

热烈祝贺我校校友“小聋女”郑璇当选201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在最新揭晓的201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比中,我校中文系优秀校友、重庆师范大学副教授“小聋女”郑璇当选201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郑璇老师是全国首位聋人博士,全身心致力发展聋人高等特殊教育。在校期间,郑老师以她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优异表现获得复旦大学校长奖、“感动复旦”人 物、第 19届“光华自立奖”特等奖。毕业后,她又放弃高薪来到重庆师范大学从事聋人高等特殊教育。她的梦想是,通过创办聋人与手语研究中心,构建一道聋听两个世 界的桥梁,为更多聋人服务。2015年1月,郑璇被提名为“201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候选人,现在,让我们用最诚挚的敬意向郑璇校友表达我们的最热 烈的祝贺! 郑璇  在寂静世界奏响生命强音 2014年12月26日,细雨微蒙。重庆师范大学弘德楼14105教室。上午10点30分,上课铃声响起,一位身穿米白色大衣的女教师走进教室。教室寂静。女教师站在讲台上,微笑着伸出双手,掌心向上一抬——台下17名学生“嗖”地起立。教室里椅子哗啦地响。学生们向老师敬了个礼,又礼貌地坐下。又是一片椅子响动。一节主要以手语和口型讲课的《大学语文》就这样开始了。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信息与资源”专业每年只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招收聋哑本科大学生——台下的17名大学生都聋人。对他们来说,讲台上微笑着的女教师郑璇,就是他们成才就业的“天使”。

郑璇童年时期

序曲   寂静世界 1983年12月的一天,湖北省武汉市某医院。镇明华接过医生手里的诊断书,心里“咯噔”一下。诊断书上,赫然印着一行大字:“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得了这病,基本等于全聋。”医生说。镇明华头一晕,双腿打颤。医生的话意味着,她两岁的女儿郑璇将坠入一个无声的世界。从此,小郑璇的世界寂静起来——她也日益沉默、内向。“哪怕砸锅卖铁,也要将她的耳朵治好!”父母急了。从武汉到北京,从北京到广州、深圳……父母带着小郑璇四处求医。大半年下来,一家三口都瘦了一圈儿。小郑璇的听力,依然毫无起色。不但如此,郑璇仅会的一点儿口语也忘得一干二净。“耳朵坏了,但是不能让她成为哑巴!”镇明华说。可是,怎样才能教小郑璇说话?一天,爸爸托人从天津带回了当时国内最好的盒式助听器。小郑璇戴着助听器,妈妈张着嘴巴,对着她的耳朵“大喊”。妈妈嗓子喊哑了,外婆接着喊——一喊就是几个小时。由于听力受损,正常人很快就能学会的发音,郑璇却要花上几个月不停地重复练习。“妈妈,我…也…想跟…大家…一起玩!”一天,4岁的小郑璇可怜巴巴地说。镇明华鼻子一酸,跑出房间。为让“教学”不那么枯燥,家人还特地买了一个收录机不停地放儿歌。跟着收录机里的儿歌,小郑璇一字一句地唱。武汉的夏天热得像火炉。郑璇的家里,是火炉中的“火炉”——因为怕影响邻居,他们必须关着门练习。终于,“笨”鸟先飞。五岁时,小郑璇的语言能力接近了正常孩子。 协奏  我心依旧 6岁那年,父母托关系将郑璇送进一所普通小学。“耳朵听不到,就应该送去聋哑学校。”教务处主任说。爸爸与主任力争。郑璇拉着爸爸的手,低着头,躲在身后。终于,她胸前挂着助听器盒子坐在了第一排。盒子里的线,连着耳朵。黑板上,粉笔“吱吱”地响。双眼望着黑板,郑璇有些茫然。她的心里,有不安,也有期待。入学一个学期,老师讲的课程,她基本听不清楚。期待变成失落。“爸爸,你能不能教我?”一天回家,郑璇一字一顿地说。第二天,爸爸找来一块小黑板,将它挂在墙上。每天晚上,爸爸扯着嗓子为她补课。先是辅导她写作业。写完作业再在小黑板上预习第二天的功课。一晚上下来,爸爸常常汗流浃背。就这样,郑璇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课程,而且成绩优异。1998年的夏天,郑璇收到了武汉大学国家人文科学实验班的《录取通知书》。手握《录取通知书》,郑璇喜极而泣——一路走来,她付出的辛酸恐怕连她自己都数不清了。新的挑战很快到来——入学时军训,教官语速太快,郑璇跟不上,只能绷着神经张大眼盯着旁边的同学怎么做。即便这样,她还是比同学慢半拍。世界史老师方言口音重,郑璇急得抓耳挠腮,她只得下课后再找同学借笔记看。因为听力受损,郑璇英语听力和口语都不好。为此,她只得恶补语法,一本厚厚的《星火英语词典》被翻烂。…………勤能补“拙”。四年后郑璇被保送到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读研究生,三年后又进入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她也找到了自己的另一种“语言”。 伴音   彩蝶之舞 听力受损,郑璇注定要用另外一种“语言”来表达自己。这种“语言”,就是舞蹈。一次陪妈妈逛街,郑璇路过武汉市青少年宫。少年宫里,一群小女孩身穿彩裙,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她们,美得让郑璇驻足。从那天起,郑璇就一头扎进了舞蹈的世界。可是,听不清音乐,如何起舞?郑璇将旋律背诵下来,靠踩重音来合拍。几个月下来,郑璇踩拍子踩得比正常人还准。2002年,郑璇拜退休舞蹈演员董佩珠为师。“按掌、提襟、晃手、盘腕”,董老师亲自为她示范。60多岁的董老师,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郑璇看得愣了。郑璇也要成为“蝴蝶”——每天,在董佩珠教导下,“拧、倾、圆、曲”等舞蹈动作,她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一年后,郑璇一曲《梁祝》跳毕,已能让董老师点头称赞。2003年,凭着天分与执着,郑璇跳进了湖北省残疾人艺术团。在复旦读博期间,郑璇带着同学组建了校研究生舞蹈队,还成了学校博雅艺术团舞蹈队的队长。像以前一样,有空她就会常和同学一起排练舞蹈。2007年,学校迎新晚会上。郑璇站在舞台上,敛肩、摆背、拧腰。一曲《踏歌》,似莺娇燕姹,如彩蝶盘旋。舞台下,师生们盯着她的身姿,出了神。是舞蹈,给了郑璇表达自我的新路径。 高音 寻梦之路 “从小学到高中,她性格都很内向,情绪变化很大。”镇明华回忆。因为孤独,所以寻找。2000年,国内互联网聊天刚刚兴起。郑璇在网上找到一家聋人网站。一开始只是发帖、留言,到后面她成为了版主和管理员。郑璇的内心被打开。她认识了越来越多的聋人朋友。但她渐渐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她幸运,有的甚至经过多年的康复训练都不能说出清晰的话来。一个想法在郑璇心里萌芽:投身特殊教育事业。说做便做。从那时起,郑璇便经常去辅导学校周边的聋哑小孩学习,给他们做报告;同时,她还担任多家聋人网站的管理工作,为残疾人呼吁;她还自学手语,并将手语语言学、聋教育作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2009年,郑璇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对于一个聋人来说,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并不容易。”郑璇自知。其时,老师和同学劝她留在上海;深圳一所学校也以高薪挽留;作为曾经的武汉市杰出青年,武汉市残联也希望她能够回去。可是她,却选择了重庆。因为重庆是聋人高等教育在西部唯一的点。郑璇的心,在这个点上。她要通过这个点,让更多聋哑小孩儿走出无声的世界2009年3月,郑璇独自从上海飞到重庆。站在面试讲台上,她与常人无异。讲解课程,对答领导,她都应付自如。领导们频频点头,之前对她“聋”的担忧完全没有了。半月之后,郑璇被重庆师范大学录用。

郑璇担任聋生班班主任

强音 心灵之歌 2009年8月底,郑璇担任起2009级聋生班班主任的工作。那年9月初,新生军训。由于聋生们听不见教官的话,本应整整齐齐的队伍,却七零八落。一旁,郑璇两眼熠熠有光。同为聋人的她,知道学生们和正常人交流的苦。以后的日子里,她就主动担起聋生与听力健全人之间的“桥梁”——上课时,郑璇一面用声音讲课,一面伸出双手,时而上下、时而前后、时而左右,通过声音和动作不断重复教材内容。一个知识点,她可能就会花上一整节课。而讲台下,学生们常常“听”得入了神。一学期下来,她的学生成绩及格率达到100%。课堂外,她就成了大家的“璇姐”。为帮助学生们适应学校生活,她会帮他们给家里打电话,送感冒的学生去医院,带他们跳舞……其时,班上有一名女孩,父母都是聋人。因为缺陷,她一直对自己很不满意,也不愿和别人谈及自己的父母,始终闷闷不乐。学生不快乐,郑璇心里也堵得慌。她决定帮助那个女孩解开“心结”。以后的日子里,她不止一次和女孩“谈天”——“在早期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上,父母也是聋人的聋孩子,比父母是正常人的聋孩子更具优势。”“为什么?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可以学习手语。”…………郑璇一次次地开导,女孩儿一直低头,若有所思。看到开导有了效果,郑璇乘胜而上。“聋人是有文化的,手语是一门很优美的语言——而你,就是聋人文化的传承者。”一次,郑璇又对女孩说。那一瞬间,女孩儿的心像是被“刺”了一下。从那以后,她慢慢成了一个爱笑、学习也很努力的女孩。每一年,郑璇都会迎来这样的聋人学生;而每一次,郑璇都会努力让他们敞开心扉。科研上,郑璇也丝毫没有落下。2011年9月,在台湾召开的“2011听障教育双语双文化模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郑璇宣读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在会上介绍了重庆师范大学聋人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的工作情况。六年来,她将教学实战和理论研究相结合,频频发论文、出专著、主持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在,她已经成为特殊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14年9月18日,在重庆市首届“梦想100”人生规划大赛事业组决赛现场,郑璇讲出了她现在的梦想:通过创办聋人与手语研究中心,研究手语、宣传手语,支持聋人、服务聋人,构建沟通聋听两个世界的桥梁。2015年1月,她被提名为“201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候选人。2015年2月,她获得“201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称号。作者:黄波    原文来源:《当代党员》杂志来源:微信公共号“复旦研究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