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校友张首晟、沈志勋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9-04-23|总会新闻
11

▲张首晟(左)、沈志勋(右)于复旦物理系60周年系庆发表演讲

4月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2015年新增院士名单,复旦大学物理系1978级张首晟校友、1979级沈志勋校友同时入选。此次复旦大学共有2位校友同时当选,在今年新增的华人院士中人数居首。美国国家科学院,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组成的组织,当选为院士被认为是美国学术界最高荣誉之一。此次新增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共有7位华人,分别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植物生物学教授何胜阳、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及生物工程系教授廖俊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系遗传学及病理学教授李纯慧,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教授叶玉如,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沈志勋,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吴皓和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电子工程系和应用物理系终身教授张首晟。张首晟,现任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电子工程系和应用物理系终身教授,2011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1963年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1980年赴柏林自由大学就读硕士,1983年进入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攻读博士,师从杨振宁教授。1993年,张首晟被斯坦福大学聘为物理系教授,1996年被评为终身教授,当时他年仅33岁,是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2006年提出“量子自旋霍尔效应以及拓扑绝缘体理论的材料实现方案;次年,这个预言在他与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实验中得到证实。同年,张首晟领导团队提出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2007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2010年,获“欧洲物理奖”,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科学家。2011年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2012年,获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凝聚态物理最高奖--Oliver Buckley奖,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狄拉克奖”(国际理论物理学领域最高奖)。2013年,获得尤里基础物理学奖前沿奖,并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4年,与两位科学家Kane和Mele一起分享了该年度富兰克林物理奖。沈志勋,复旦大学物理系1979级校友。1985年在罗格斯大学取得硕士学位,1989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斯坦福大学任教。目前为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学及电机工程学教授、Geballe先进材料实验室主任、线性加速器中心高级材料x射线实验室主任、材料与能源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物理学会院士以及上海光源学术委员会主任。沈志勋在凝聚态物理和复杂材料领域研究中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工作,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凝聚态物理领域一流科学家。他获得物理领域一些最重要的国际奖项:2000年第一个获得世界超导实验物理最重要大奖:卡梅琳-昂尼斯奖;2009年获美国能源部代表美国总统颁发的科学大奖:并在华裔科学家丁肇中、李远哲和刘锦川之后获得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奖;2011年获美国物理学会凝聚态物理最高奖:奥利弗·伯克莱奖;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称号等。据悉,目前共有3位复旦校友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除张首晟、沈志勋两位新晋院士外,另一位院士为2013年当选的80级生物化学系校友杨薇。此外,54级化学系校友李爱珍于200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关链接:复旦校友杨薇入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2015年新增院士名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