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9日,《复旦人》编委会会议暨读者校友答谢会在复旦校友众筹咖啡馆The Press举行。复旦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秦绍德,《复旦人》原编委会主任、复旦大学副校长许征,编委会主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文系教授陈思和,《复旦人》丛书之《我与第二故乡》作者、华山医院原党委书记张永信,编委会成员王增藩、张宏莲、潘俊、华彪、赵文斌、邵仁厚、章晓野、萧思健家属许婷、萧浒,《新民晚报》评论部主任、84级新闻学院校友李天扬,知名新媒体人、05级新闻学院校友“傅踢踢”等嘉宾以及编辑部诸位新老成员、读者、校友们莅临现场,共同见证《复旦人》走过的七年。下午2点,编委会会议举行。章晓野向陈思和及编委会陈述《复旦人》发展情况,就编委会及编辑部人员构成、创刊经历、《复旦人》发展基金筹款情况、《复旦人》系列丛书出版、刊物成本、资金支持及专职人员聘用等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并指出“缺乏资金及专业化采编队伍”及“稿源质量不足”等当前问题。 邵仁厚介绍编委会改组原则:编委会成员中增加校友、学校教授及院系代表比例。 大家对邀请陈思和担任《复旦人》新一任编委会主任表示欢迎与鼓舞。
编委会会议结束后,读者校友答谢会如期举行,《复旦人》编辑邓昌娥担任主持。 华彪、张宏莲、邵仁厚、王增藩、张永信、潘俊、章晓野,创刊编辑陈超怡、王雪松、沈诗懿等先后上台,分别讲述《复旦人》的10个感动瞬间。华彪追忆了《复旦人》的缘起。80年代,他曾参与创办校园报纸《复旦人》,校友刊物酝酿之初,他提议沿用此名,延续校园文化及校友的青春记忆,最终获编委会通过。7年之后,他以刊名由来的见证者身份揭示了《复旦人》从无到有的重要开端。
张宏莲讲述了《复旦人》试刊的故事。编委会主任许征在出刊期间亲力亲为,为杂志采写、编辑与排版定立规范;外联处四位副处长轮值执行主编,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筚路蓝缕出炉四期试刊,为《复旦人》的刊行打下重要基础。 邵仁厚追溯岚清首长与《复旦人》的渊源。2012年创刊之际,国务院原副总理、52届工商管理系校友李岚清亲自为《复旦人》创刊号刻章并题字,将杂志格局提升至新高度。 陈超怡回忆担任编辑期间阅读顾勤昌老校友一封信及赴北碚采访时发生的故事,她坦言在老校友身上感受到浓烈的爱校之情,并为之震撼,叙述过程中一度哽咽,令人动容。 王增藩以《锂离子电池之父——追思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浩青》一文为例,讲述其一线采访、几易其稿的经历,体现《复旦人》编辑部对原创稿件的严标准、高要求。
《我与第二故乡》是《复旦人》出版的第一本丛书,描写文革期间由上医人组成的“指点江山”医疗队小分队扎根贵州送医送药的故事。答谢会现场,作者张永信深情回忆小分队的下乡经历,以及68届上医校友、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为《我与第二故乡》作序的背后故事。 潘俊回忆《复旦人》19-20期合刊中《沙印江:他如一本深沉的书》一文的酝酿过程,向在场读者及校友描绘了一个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的上医人形象。 王雪松以“创刊如创业,创业有梦想”为主题,讲述其作为创刊编辑的困惑与坚持,并介绍其担任“创业与梦想”栏目责编期间的经历与收获,切实反映了《复旦人》在创刊过程中的艰难与不易。沈诗懿以学生记者的视角回忆《复旦人》第19-20期合刊中《欲戴皇冠,必先承其重——复旦人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文的成稿经历,她表示,在亲赴四川绵阳的采访过程中,这群奋斗在国家科研一线的校友们令她肃然起敬,他们对母校的深情厚意更令人感动。 章晓野回顾了《复旦人》七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采访中山医院肝研所这个让其刻骨铭心的瞬间,准确传达了《复旦人》“坚持原创、忠实记录”的办刊原则。 (摄:刘文祥) 颁发纪念奖杯和证书环节,《复旦人》创刊编委会主任、创刊执行主编、创刊编委、创刊编辑及创刊美编等先后上台领奖。 其后,秦绍德向陈思和颁发聘书,至此,《复旦人》编委会主任一职完成顺利交接。 许征发表感言。她说创办及刊行《复旦人》杂志圆了自己年少的文学青年之梦,并对创刊编委及编辑们表示衷心感谢,期待《复旦人》在新一任编委会主任陈思和的领导下更上一层楼。此外,她特别追述已故创刊编委萧思健对《复旦人》的贡献,同时对其家属许婷携子参加复旦人的聚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欣慰。 陈思和随后发言。他表示,这本刊物体现了复旦精神及复旦人的凝聚力,七年办刊历程令其感到肩上责任之重大,履任后,他将再接再厉,继续把杂志办好。 《复旦人》筹备与落地的过程中,秦绍德见证了它的诞生与成长,答谢会结束之际,他回顾了杂志的出刊背景,并表示“以为人中心”、“弘扬复旦精神”“用心专注的编辑班子”是刊物得以发展与延续的重要因素。最后,他希望《复旦人》能坚持办下去,并坚持公益性,办得更精致、更有特色。 《复旦人》由复旦大学校友会和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校友联络办公室主办, 2009年试刊(季刊),2012年11月正式创刊。李岚清校友为刊物正式创刊篆刻“复旦人”印章并惠赠“我是复旦人”题字。《复旦人》讲述复旦故事, 记述母校情、师生情、同窗谊,反映海内外复旦校友风采,报道各地校友会精彩活动。《复旦人》旨在传播复旦精神,弘扬复旦文化,彰显复旦品牌。《复旦人》每期刊印数万余册,赠送海内外校友、在校师生和社会贤达。
曾先后担任《复旦人》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的名单,在此衷心感谢你们对《复旦人》的创刊及发展做出的贡献:
《复旦人》创刊编委会主任(按姓氏拼音排序) 冯晓源 许征
《复旦人》创刊执行主编(按姓氏拼音排序) 丁力 刘晔 邵仁厚 孙钢 章晓野
《复旦人》创刊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华 彪 李尧鹏 潘 俊 王增藩 萧思健 张大伟 张宏莲 赵文斌 周桂发
《复旦人》创刊编辑(按姓氏拼音排序) 卜洪晓 陈超怡 陈家隽 程翀 邓昌娥 付艺曼 李美慧 李沁园 李斯嘉 陆颖丰 聂冬瑶 沈洁 沈诗懿 王雪松 尉一蔚 吴冬苹 吴晓颖 夏天怡 谢世祥 徐驭尧 杨 俐 袁晓君 张雯宜 张志安 赵凤鸣 赵轩 周建莹
《复旦人》创刊美编(按姓氏拼音排序) 马天勇 金鑫 李伟 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