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民谈抽象艺术与生命境界:我做的事正是自由而无用的

2016-11-24|总会新闻


文  叶雨萌   摄  宋倩


2016年11月19日,由复旦大学校友主办的“许德民学术讲座:抽象艺术与生命境界”于上海美协东外滩艺术空间举行。
前日,“抽天开象——许德民抽象艺术三十年”正式开幕,该展展示了79级经济系校友、著名抽象艺术家许德民自1986年至今30年来的抽象艺术代表作,从抽象综合材料绘画,到“拓水墨”“温抽象”抽象画,再到具有开创意义的抽象文学等,创作线轴明晰,展现其不断求新求变的创作历程。

作为抽象艺术展的一部分,此次活动由校友联谊、学术讲座、展品导航三部分组成,吸引了众多热爱艺术的复旦校友前来观摩学习,年龄跨度颇大,有70年代末入学的校友,也有本科在读学生。

鉴于校友们均非专业艺术研究者,在讲座中,许德民对抽象艺术的观赏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他表示“我们不需要看抽象画表达什么意思,只要看它觉得‘好看’‘喜欢’,就够了。就像女士们一看到一件衣服就会有‘好看’‘适合我’的认识一样,我们对抽象艺术对审美也是天生的。”

许德民

他对抽象艺术的解释是——对无穷的遐想。在他看来,抽象艺术是一种非主题的艺术,它不表达最基本的人类的思想、价值观甚至于情感,它表达的是一种空间存在的形式,是一种包括人类情感在内的宇宙情感。它体现的是一种生命的、宇宙的、无穷大的视觉。“用理性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它,就永远看不懂。”他说。

讲座后,许德民带领校友们踱步展览空间,逐一介绍其不同时期的创作经历及创作意涵。他表示,自己的创作中包含了复杂的偶发性,往往在为寻求神来一笔的过程中付出百倍的辛苦和耐心。在介绍其最新的行为艺术作品《中国小吃》时,许德民还即兴用水墨卫生纸的“饺子皮”包了“馄饨”和“饺子”,再现了艺术创作的过程。

 

中国小吃

许德民的讲述风趣诙谐,与校友们和谐互动、谈笑风生。1998级历史系校友李旎雅带了一名活泼的“复二代”小男孩前来看展,“因为我孩子也正在学画画,”她说,“这次画展感觉了解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抽象艺术有关的知识。”1998级管理学院MBA校友鲁见明则独自前来,除了了解更多抽象艺术鉴赏的理论外,他还期待能与许德民校友进行在艺术市场方面进行合作。

许德民不仅是抽象艺术家,更是艺术教育家,多年来始终为抽象艺术理论的传播与推广付诸努力。2009年起,他连续多个学期在母校复旦大学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抽象艺术审美与创造》,获得了强烈的反响,也先后使五百余名学生在这一“最难获得学分的课程中”改变了自己的艺术与价值观念。“复旦的学生不懂我的作品的话,就不能称之为复旦学生。”许德民在讲座中如是说,“这才是复旦的精神。如果论复旦有最‘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的人,我觉得我或可争得这一荣誉。我做的事,正是自由而无用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