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翩 摄 金泳麟 吴彦斌 朱晓辰
5月20日,“2017复旦大学校友返校日”活动在江湾校区隆重举行。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立民,原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张一华,复旦大学南加州校友会副会长胡仁杰,复旦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胡华忠,对外联络与发展处处长潘俊、副处长陆颖丰,以及部分院系的校友工作分管领导和老师出席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香港智华基金的鼎力支持,这也是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香港智华基金主席林高演先生连续第6年襄助校友返校活动。
江湾校区活动会场精心布展,热诚欢迎“回家”的学子。到场的校友穿过“时光走廊”,走过“记忆台阶”,来到毕业十年的留言板,写下自己的名字,写下对母校的思念与祝福。在老校门、老学生证、老机房卡等活动板前,校友们积极合影留念,重回初次走进校园和离开校园的瞬间,重拾校园记忆。在爱心义卖区,校友们积极挑选校名纪念品,为母校发展基金贡献力量。而随同返校的“复二代”,也在亲子乐园的游戏中搭建起与复旦的第一次接触。
10时整,返校大会启动仪式拉开序幕。仪式由2003级护理学院王启元校友主持。
王启元
陈立民副书记首先致辞。他向返校的校友们和“复二代”们表达热切的欢迎,并对香港智华基金主席林高演先生、校友会及各班级联络员表示衷心感谢。他向校友们介绍了2016年度学校在发展理念、规划建设、学科发展、前沿研究、书院建设、国际化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重大成果与发展目标。并欢迎校友常回母校,为母校发展建言献策、领航前行。
陈立民
十年前的初夏,07届的复旦人共同唱响校歌,共同穿上学位服、戴上学位帽,踏上新的征程。从校园到社会,完成人生重要转折。十年里,复旦学子努力奋斗,以复旦的前辈为榜样,努力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三位2007届的校友代表相继发言,分享了他们毕业十年的人生感悟。
左起:刘娟、单颖文、吴春泽
《武林外传》中常问道“江湖在哪里”,07届临床七年制(中山班)校友刘娟校友,复旦就是她的“江湖”,在这里,她找到了学业、事业、工作,找到了闺蜜、恩师、同窗,更找到了爱情。她所在的2号楼305寝室的六人从2000年相识到现在,从未分开,分享喜悦,互诉心事,“青春不散场”,堪称“复旦最暖寝室”。她表示会铭记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带着闺蜜与爱人的鼓励,在医者行列砥砺前行。
07届新闻学院校友单颖文毕业后一直在新闻行业奋斗。她表示,学校是每个复旦人的母亲,对母亲的爱是不需要培训的。复旦陪伴每个学生走过了18、19岁的青春叛逆期,见证了每个人的成长,每个学生也都对母校有着深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她勉励每个复旦人,“复旦是人生的高峰,但不是巅峰”要为自己的人生立杆,再创佳绩。
07届电光源系校友吴春泽现在活跃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舱内集成试验室,是助力国产大飞机C919上天的复旦人之一。他表示,复旦的校风学风,带给了他包容与自信的品格,也培育了他严谨科学的钻研态度。在工作中,他无数次开展试验,反复打磨,保证产品的零瑕疵。他本人也带着复旦人的烙印,在岗位上认真严谨、兢兢业业,不仅成为了专业带头人,也为复旦品格做了生动诠释。
随后,胡仁杰、潘俊、胡华忠、陆颖丰为优秀组织者及众筹班级颁发荣誉证书及奖杯。校友工作的开展以母校情为纽带,也离不开每位班级联络员的组织沟通。集体参与本次返校的班级包括07届24个院系的34个班级,众多校友参与了复旦大学校友会与复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校友年度捐赠活动,组织班级众筹活动,襄助母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优秀组织者
众筹班级
最后,张一华将返校日会旗传递给2008届校友代表电光源系赵志嵩。赵志嵩表示,接过返校日会旗,就像是在传递奥运会圣火,08届的校友们将继续发扬复旦人爱校的传统,在工作中秉承复旦校风学风,与母校共同成长。
会旗交接
中午,校友们在江湾校区食堂就餐。下午,返校校友重回各自院系,与老友、师长一起回首往昔点滴青春岁月。复旦大学2017年校友返校活动在欢乐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精彩花絮
文 /李智展 闻逸
数学我所欲也,化学亦我所欲也
03级数学 蔡冠华
蔡冠华是返校日最早到达现场的校友:“一会儿要早走陪老婆去产检,所以就早点到了呵呵。”作为浙江省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的保送生,他毅然选择了数学系:“我擅长化学,但对数学感兴趣。”但大学四年他并未割舍化学,“我旁听了很多化学系的课,所以认识很多03化学的同学。”毕业后他又读了材料系的工程硕士。目前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负责面向上市公司的高管培训,“只要对某个领域有兴趣,我就会去尝试,去寻找机会。”
学霸夫妻档的奋斗之路
03级材料 王一鹏 章园园
王一鹏和章园园是传说中励志的学霸夫妻,他们从大二起就相约图书馆,在共同攻克难题的同时增进了之间的感情:“我们系的专业课真的很难,再努力也就是A-B+这种水平,真的不知道那些学霸的A是怎么学出来的。尤其是《物理化学》这门课,不仅上课听不懂,期末210个人挂了70个,真是太可怕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终于顺利直研并写出了不错的论文。现在王一鹏在航天科技集团负责运载火箭工程:“我们要到2030年实现重型运载,火箭发出去可以再回来。” 章园园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专利审批,“没有白费这么多年来学的知识。”
通识教育很好很必要
03级物理 许建文
徐建文毕业后回老家黄山做了一名公务员,他对复旦的通识教育印象深刻,“作公务员也是非常需要智商的,黄山是中国四-五线城市的代表,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潜在力量。”许建文平时工作很忙,从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到招商引资,他已经遍历了各个部门的工作。“在复旦是第一次在没有管束的环境下生活学习,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个挑战,自我管理能力很重要,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也让大家可以有机会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化学系的就业范围非常广泛
03化学 韦广丰
03理基班校友韦广丰获得奥赛一等奖后顺利在化学系完成本硕博学业,现在他就职同济大学化学系研究催化机理及新材料理性设计。“我们化学系的就业范围非常广泛,从化工产业到投资咨询,各个行业都需要化学人。”他的太太,05化学孟娇然也来到现场,她在上海市计量院工作,“我们单位负责审定测量仪器是否标准,比如出租车的计价器,我主要负责化学仪器类的测试审定。”
复旦圆了我的梦想
03级中文 郁蓓媛
郁蓓媛称自己是“一心只读中文系”,“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喜欢。复旦圆了我的梦想。”本科毕业之后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完成了欧洲文学文化双硕士,现在她在复旦附中做语文老师,“中文系的课程很好很专业,我现在教高一的说文解字,参考的还是本科时老师的讲义。”
IT人要提高自己的情商
03级计算机 周杨
周杨目前从事的工作是数据分析和大数据挖掘,“因为我对数据曲线比较敏感。”回忆在校时,他很怀念班级的氛围:“彼此非常友好。毕业后大家做码农,金融,创业的都有。”他坦言,毕业后家聚会时都认为计算机人的思维很好,逻辑性没有问题,但是工作后面临很多人和人之间的沟通,需要弹性和情商,“我们很多同学走向社会后都面临了这个问题,都是自己一点一点调整过来的。”
环科的平台很好
03级环科 刘致文
刘致文目前从事的是私募基金,正在自己创业。大学时他就对金融感兴趣,读了经济学的二专。“环科的平台很好,可以做很多技术含量很高的实验,只是我确实对金融更有兴趣。”刘致文认为现在私募基金正在一个发展期,需要耐心等待它成熟起来,“和挣到钱相比,我更对过程更感兴趣,也是我成就感的来源。”
做记者很有成就感
03新闻 陆建銮
陆建銮是《广州日报》的一名时政记者,毕业十年他已经跟过各种大场面:从博鳌论坛,达沃斯论坛,党代会到社会新闻,民生万事,陆建銮用他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以及众多作品已经在广州传媒圈小有名气,“虽然我们班一百多人现在搞传媒的只有五六个,但我很喜欢这行,也很有成就感。”
本科学历在这个时代是不够的
03级经济学院 徐晓佳
徐晓佳在普陀区税务局工作,“大学读的财政学比较宏观,但日常工作是财务管理,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微观的过程。”说到公务员这一职业,徐晓佳认为“最好家里不差钱呵呵。”此外刚工作时要在各个窗口轮岗,起步比较慢,虽然这是必须的积累过程。同时现在对公务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徐晓佳又去财大读了在职研究生,“现在本科学历是不够的,建议学弟学妹能往上读还是要继续读下去。”
中国芯片和国外差距没有那么大
03级信息学院 刘敏
刘敏一直在做半导体相关工作,主要工作是做芯片后期的测试和验证。他是真心喜欢这一行,“要耐得住寂寞,并能从其中得到乐趣。”刘敏对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很看好“这两年国家在大力扶持,我去欧洲出差,看了他们做的芯片,我觉得我们的差距没有传说中的大,我对中国芯片很有信心!”
希望复旦有更多的附属医院
00级临床 张畅
张畅是同仁医院的泌尿科医生,“泌尿科是外科里死亡率最低的,即使是前列腺癌带癌生存的5年存活率也非常高,所以我们这个科显度不是那么高呵呵。”张畅希望学校能建更多的附属医院:一方面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我们上医学生都很优秀,都愿意继续为母校做贡献。”另一方面也能壮大复旦医学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做外部律师使人成长
03级法律 管颖达
管颖达一直没有离开本专业,她毕业后做了两年律师,之后去了哥大深造,目前她是星巴克(中国)的公司法务。“我认为法律系同学毕业后最好要先去做外部律师,把基础打好。当然,我现在做的是商业法务,这也是我在多年的职业经历后发觉自己更喜欢接触人,比较有意思。但外部律师还是最锻炼的。”
复旦112周年,召集全班为母校捐赠
04级哲学(硕) 徐显勋
返校日当天,04级哲学系校友徐显勋格外得忙碌,他忙着捐赠,忙着见老同学、老领导,忙着为班级聚会联络、奔走……但他很高兴,为着四散于五湖四海同学重聚而高兴。作为班级联络员,徐显勋召集全班40位同学共同为母校112周年捐赠。“我让校友会专门为我们班建了一个捐赠通道,代表我们全班对母校的一份心意。”如今,徐显勋已投身金融行业,他的大部分同学也去往各行各业,当年的哲学生,谈起复旦给予自己最多的是一种独立判断、自由思考的能力,“首先是陈寅恪所谓‘了解之同情’,这个社会很复杂,但我们需要看清,复旦人要有自己的价值定准。”
永远高唱我歌,昔日校园歌手成今日麦霸
03级生科 李乐
“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一曲《海阔天空》从舞台传来,震撼全场。舞台上,演唱者轻松自如,台风稳健,戴着一副酷酷的墨镜,如沉浸在自我的音乐世界中,又巧妙地捧热了全场的气氛,他是03级生科院校友李乐。十年前,李乐与同班好友张巍组建乐队,一首《搬北区》红极一时;十年后,李乐返校日献唱,一口气三首粤语歌,不减当年。“因为老婆是广东人,所以学了几首粤语歌,哈哈。”现在在一家机械外贸公司的李乐,经常泰国广州两头跑,时常出差,忙碌的工作行程,复旦已是多年未见,音乐也有多年未玩,但一回来,李乐的音乐细胞又再次活跃起来,昔日校园歌手俨然成为今日麦霸!
复旦历史系怪才的十年逆袭
03级历史系 苏清涛
对于03级历史系的苏清涛校友来说,复旦给予他的不仅在大学4年的教育,更在他走出校门之后。毕业之后,苏清涛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出来我找不到工作,做过保险,底薪只有1200,做了5个月,一张单子都没出。”之后,他干过销售,呆过制造业,做过记者,从上海到江苏再到四川。辗转不少城市,换过不少工作,苏清涛回忆其中过程五味杂陈。但即使在人生的低谷期,他还是会定期参加复旦地方校友会的一些活动,“在四川的时候,他们请我做过一些写作读书的相关分享,给了我很大的自信,我觉得不管现状如何,自己都有复旦这个后盾。”
现在苏清涛定居杭州,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和10W+的自媒体红人。出过一些书,也继续混迹于媒体,用他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不务正业的记者,不会写诗的诗人,不懂艺术的艺术家,但我自己就是艺术品。”这样的自傲和逆境中的勇气大概也是复旦给予他的吧。
把家安在复旦边
03级计算机 陈剑峰
03级计算机校友陈剑峰这回赶了趟早,他自豪地说:“我是今天班上第一个到的。”虽然毕业十年,但陈剑峰与复旦的距离从未遥远。硕士毕业之后,他便入职一家银行,这一干就是七年,个性稳定专一的他还把家安在了复旦大学边上,“平时我闲下来的时候,经常会到学校里面走走,复旦是一个很安静的地方,特别是当我进入工作,感受到工作的快节奏和环境的复杂之后社会环境复杂,更加怀念这里。”复旦成了他心灵栖息、自我放松的地方。
相关内容:毕业10周年他们想对复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