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细 摄:栾皓杰
7月23日,暑期复旦园迎来一批特殊的“学生”,他们是来自云南大理的洱源、宾川、永平三县的41名校长、老师,前来参加由上海益善公益基金会发起组织的阅读研修营。校友会副秘书长章晓野、校保卫处副处长张阳勇、益善基金理事长李同新、总干事刘萍、秘书长吴晓红等一同参加了研修营开营仪式,当日,外联处处长杨增国还再次代表学校与校友会特地前来探望研修营学员。
章晓野首先欢迎云南的老师们冒着高温来到上海,来到复旦。她分享了自己的孩子通过阅读获得成长、感恩老师的经历,强调大学是启蒙之地,阅读是启蒙之始。章晓野相信此次研修营的老师,可以将阅读的种子带回故乡,使阅读深入孩子的内心,丰富孩子的情感。希望孩子受过益善的支持与资助,未来能够坚守内心,成为社会的一股清流。
章晓野老师
张阳勇曾在大理永平挂职一年,担任永平县副县长,挂职过程中接触到“益善”,结识了8713的学长学姐,他特别感谢“益善”把阅读计划推广到永平。张阳勇讲了自己的读书故事,从小学五年级家中阁楼上的唯一一本课外书《射雕英雄传》,到初中数学老师对自己阅读习惯的建议与带动。张阳勇强调老师的引导对孩子的阅读非常重要,对未来千千万万的孩子,希望正系于在座的老师们身上。
张阳勇校友
李同新感慨,30年后能够以跟复旦合办一场公益活动的方式回到母校,以进修老师的身份在3109上课,在食堂吃饭,住单间学生公寓,“心里特别美。”他真诚的感谢复旦大学各部门、复旦大学校友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李同新介绍了3108、3109教室在复旦人心中“文化圣地”的位置,如今一批来自云南山区的老师坐在3109,是益善的荣耀,也是复旦的荣耀。李同新表达了对在座老师、校长的感激与尊重,“诸位都是益善的合伙人,同时也是火种,是我们益善阅读计划非常重要的传播者。”李同新介绍,此次主讲的老师,都是用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来给老师们上课,他希望这次研修营并不是单纯的学习,也是对阅读计划的共同探索、建设。研修营的成功开营,给予李同新更多信心、更多期待:“诸位现在是益善的合伙人,希望你们还可以成为复旦大学的合伙人。”
李同新校友
简单的开营仪式,情真意切的发言,得到了大理老师们的共鸣,现场不断响起掌声。冒着42摄氏度的高温,研修营正式开营,41位校长和老师将在此接受连续五天的课程。
为期一周的“阅读研修营”从7月23日开始,到7月29日结束。课程设置非常丰富,围绕着提升当地教师阅读辅导“软实力”这一主题,课程邀请到曾舒萍、李丽英、李庆明等导师,分别开设了“绘本生活教练”、“轻松教与学”和“学校图书馆运营”等课程。从阅读辅导理论到实践经验,从学习图书馆运营到考察教育文化项目,研修班围绕着提升当地教师阅读辅导“软实力”这一目的,期望能够为教师们注入最新鲜最前沿的知识能量。
为保障此次益善研修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复旦大学校友会协调保卫处、教务处、总务处、勤工助学中心等部门老师在前期做了细致的准备工作。在接待研修班的前前后后,有多位校友会老师忙碌的身影,林晶晶老师忙着沟通协调各项会务事宜,谢世祥、李智展老师为学员们的顺利入住来回奔波,《复旦人》编辑部的邓昌娥老师制作专题报道,校友会招募的学生志愿者们冒着酷暑天气,热情地陪同学员们参观校园,带领方向。在各个环节,复旦人均用心、周到,确保云南的客人度过在复旦安然、舒适的一周。
近年来,通过助力校友公益事业,复旦大学校友会不但收获满满大爱,更有志于将更多的复旦公益人聚集起来,未来在更广袤的土地上深耕细作。
上海益善公益基金会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1987级校友发起,于2014年8月29日经上海市民政局审批正式注册成立,益善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在我国发展中地区捐资助教、捐资助读、捐资助学,以促进这些地区师资水平的提高、教育水平的发展,帮助。这些地区的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资助部分贫困家庭高中生能够继续其完成求学成长的梦想。2013 年起持续在云南大理地区开展了“薪火计划”、“共同阅读”、“优秀乡村教师奖励”、“名师讲坛”等公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