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春而行,遥贺百廿 | 记纽约复旦校友Citywalk

2025-05-12|地方校友组织新闻


为贺母校120周年华诞,复旦大学美国校友会(纽约)于2025年4月26日举办了踏春赏景的Citywalk活动。消息甫出,便引来纽约校友热情响应。四十余人报名参与,横跨1963至2023级 ,复旦人的情谊跨越代际,于纽约的春光中交汇。

 



 

四月的纽约,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晨间还下了一场春雨,过了午后,已是风光清润、鸟雀呼晴。

 

雨水暂时洗去了城市的尘灰。在钢筋水泥的间隙里,佳木葱茏,芳草争茂,春意沿着街角弥散开来,轻浅而鲜明。

 

我们一行人就在此时踏上了citywalk的路线。这是一次以遥贺母校生辰为名的踏青之旅,也是一场异乡相遇的温柔相聚。

 

我们分散在四条路线,各自出发,最终于华盛顿广场会合。正如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复旦人,殊途同归,在母校百廿诞辰之际,共同遥望归家的方向。

 

 

1 / 经典地标

“经典地标”线自中央公园始,沿着第五大道一路向南。我们穿过如织的人流,仰望帝国大厦的尖顶和洛克菲勒中心的万国旗帜,走过这座城市最繁华喧嚣的胜景。却又在转角处的Bryant park里,得以安静地凝视一场花雨。



2 / 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线沿哈德逊河岸展开,光影在空中花园的轨道之间游走。被昵称为大松果的Vessel像记忆的容器,铜质的螺旋结构里倒映着来来往往的我们。从little island上环顾,一侧是人流不息的地铁线,另一侧则是春和景明,波澜不兴。


 

3 / 城市脉搏

“城市脉搏”线起于华尔街标志性的铜牛。我们从排队拍照的游客身后穿过,哀默于世贸遗址水声潺潺不息的方池。步入Tribeca,再转入Greenwich,一切节奏忽然变慢。红砖老楼、错落阳台,有小猫静卧飘窗,咖啡香在空气里氤氲。

 

 

4 / 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线则从市政厅一路延伸至中国城的热闹街巷。古罗马风格的穹顶与廊柱错落有致,林立道旁,这是属于纽约的恢弘叙事;而路的尽头,则是异乡游子念兹在兹的日常烟火。唐人街口飘来刚出锅的烧麦香气,混杂着砂锅、肠粉、中药与香火的味道,熟悉得令人恍惚。似是家乡,又隐隐透着一丝异地的错位与温情。

 

 

四条路线,四种风景,复旦人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有初识的寒暄,也有旧友的重逢。话题从复旦食堂聊到新工作的挑战,从毕业旅行讲到纽约最爱的一家咖啡馆。

 

校友情是种特别的纽带。即使我们未必在同一年入学,未必上过同一门课,但一提起复旦,总有些藏在骨子里的共鸣。

 

那天下午,我们边走边拍,为母校录制祝福视频。路人好奇地驻足,报以善意的微笑。

 

还有外国人执意要跟着我们学着喊“复旦大学生日快乐”,学得磕磕绊绊却乐此不疲。这份祝福似乎诚然可以跨越语言与文化传递。

 


当我们在终点汇合,适逢云破日出,华盛顿广场的拱门被夕阳染上一层暖金。

 

这座百余年来静立城中的拱门,曾默然见证过无数时代风景与世事变迁。此刻,它也见证了复旦人跨越甲子的相聚与传承。

 

我们在拱门下合影,彼此靠近、笑意轻盈,身后是斑驳树影与广场人潮,镜头前是一群因复旦而聚的面孔。

 

我们一起大声喊出“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为百廿复旦送上生日的祝福。虽隔万里之遥,未减寸心之诚。

 

  

合影之后,校友们前往附近一家江浙餐馆,围坐一桌,继续畅谈路上的趣事与旧日的记忆。窗外雨声又起,早春的夜雨沁出微凉;窗内却暖意融融,腌笃鲜蒸腾起故乡的气息。

 

直到夜幕低垂,雨止风歇,大家才意犹未尽,依依惜别。

 

 

 

这一程citywalk不长,但足够我们记得很久。

 

在这座离浦江很远、却同样多元而包容的城市里,我们在不同的街角停留、重逢、前行——于异国他乡,拾得片刻归属;借一缕春光,遥贺百廿复旦。

 

来源:复旦美国校友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