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惠众,2000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毕业后获得直研资格,进入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继续攻读硕士学位。2007年年底加入常春藤资本,2015年年底作为创始合伙人与几位复旦校友一起创办了彬复资本。作为成立刚满五年的新锐投资机构,彬复已经管理了20多亿的基金规模,投资了蓝特光学、金春新材、凹凸租车、白家食品、优萃生物(纽西之谜)、碧橙电商、每步科技、淘景立画、胖虎科技、快准车服、海富电子、沃得尔、蔚领科技、莱顿电子、源慧信息等优秀的高成长公司。彬,取自于复旦老建筑“子彬楼”,复,取自校名“复旦—旦复旦兮”。
范惠众先生
范惠众的忙碌生活从早上八点开始,分别与不同的人会晤—基金出资人、被投企业、合作伙伴……他经常一天开五六个会,平均一个会议耗费两个小时左右,但是如果遇到立项会、投决会这种烧脑的会经常一开就开上4、5个小时也正常。一天的连轴转后,已到晚上八九点。这是范惠众的日常,工作应接不暇,而他乐在其中。
范惠众2007年开始涉足股权投资,十余年后,范惠众在股权投资领域深耕,忙碌且充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依然对股权投资充满热爱和激情。除了投资,范惠众非常愿意把从事投资过程中的经验、心得和企业家朋友们做分享,所以,他还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课程老师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创业导师。
采访安排在彬复资本的办公室里。初冬的周末上午,大楼里的人寥寥无几,范惠众步履匆忙,走进办公室,还未坐定,已经收到了一沓厚厚的待签署文件。忙完案头的工作,又给了年轻的同事几句叮嘱。范惠众又毫不停歇地与记者畅聊,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繁忙中,他始终保持从容干练、淡然自若的姿态。
“一生当中非常正确的决定”
还是在高中按照文理分科的年代,强调理性、相信逻辑的他选择了理科,但同时他却对历史、地理、生物、政治这些“文科”课程也充满着浓厚的兴趣,高中会考还取得了全A的成绩。就像少年时候的他,既着迷于《十万个为什么》和《地球的故事》,也对《上下五千年》爱不释手。一方面,他总能在物理与数学考试中取得接近满分的成绩;另一方面,又对当年朱镕基总理强调的“经济软着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加入WTO的进程和谈判这样的经济社会话题都充满着特别的好奇心和关注。
2000年高中毕业,范惠众对于未来的选择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当时的学生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列为第一梯队的大学,高考成绩优异的范惠众有充分的选择权。但是当年分配到贵州的招生名额中除了复旦以外,其他三所高校针对理科生招收的专业多是化学、电子等学科,看到复旦经院面向理科招生,范惠众甚至没有和父母商量,便迅速做了决定,他毫不犹疑地选择了复旦经济学院作为第一志愿。从此,范惠众从贵州考到了上海,进入了复旦,并与复旦结下深深的缘分。
范惠众坦言,自己在复旦并不是一个成绩特别拔尖的人。他所在的班级学生人数过百,成绩前十名全是女生,他的成绩中等偏上。但是他爱好广泛,一直保持着好奇心。他喜欢读书,常常到图书馆看书,也热衷于参与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被称为“复旦讲座圣地”的3108教室更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
回顾本科生活,范惠众认为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之一是经济学院的朱强老师。他曾经上过朱强老师开设的一门课程《政治经济学》,“他进一步开启了我对经济学好奇的门。”当时的课堂上讲中国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下完课后,范惠众对这些内容充满了兴趣,到图书馆看了很多书。如今,范惠众兴致勃勃地细数曾经学习过的内容,仿佛十余年前的课堂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复旦对范惠众产生重要且深远影响的老师还有很多,“复旦一直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大牛教授要给本科生开课。”范惠众回忆道。当时的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以及现任的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还包括更年长的张薰华老师,以及曾担任过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的石磊等老师,都是在经济学领域非常著名的教授,但在本科期间,范惠众都能听到这些名家大师的分别长达一个学期的系统课程,在他们言传身教之下不断思考和成长,很多的“经济学思维”就是那时候养成的。
“到复旦读书是这一生当中做得非常正确的一个决定。”范惠众表示。
教师情结
2001年,刚入学复旦不久的范惠众听了复旦研究生支教团前辈的分享会,开始埋下了参加支教的想法,“能够和西部地区的孩子相处,给孩子开阔视野、带去快乐,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意思而且很有意义的事情。”
从复旦本科毕业后,范惠众获得了直研的资格,但是他并没有直接在复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而是选择了参加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王民乡支教一年。固原市位于西海固地区,西海固曾被联合国评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交通不便,水资源匮乏;西吉县又是西海固地区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方,范惠众支教的王民乡更是西吉县下属的一个偏远的乡镇,当地条件之恶劣可想而知。
周围的人感到奇怪,并且劝阻他:“这么恶劣的地方,要支教一年呀,这可是整整一年呀。”直到这几年,有人听说他曾经到宁夏支教过一年,也投来不解的目光,但当时范惠众从未犹豫过,还是坚持赴宁夏。“我的父亲是中学老师,我从小就看着他带着学生做实验、给学生批改作业,我是有教师情节的。”
在宁夏当地的学校,受制于当地师资不足的现状,全校近200名学生的数理化及英语的主要教学重任落在了范惠众和同他一起支教的队友朱俊身上。除了工作日的教学工作,周末还要到孩子们的家里家访,每个孩子都希望老师能到自己家里。家访,谁也不能落下。但是孩子们四散于广袤村镇的各个角落,出行不便,要走完所有的家庭,几乎要耗费范惠众和朱俊所有的周末。当地环境恶劣,资源稀缺,很多物资需要到县城才能买到。他们曾经因为冬雪困在了村镇里,没法儿到县城购买食材,没有肉,连续吃了47天的土豆和面条。
尽管生活艰辛,回忆起来,范惠众仍然认为“那一年里我过得很快乐”。当地孩子和家长们的热情让他十分感动。每个孩子的家庭经济情况不一,家访时,经济条件稍微好些的家庭能够拿出一些肉来招待老师,没有肉的就拿出鸡蛋炒粉丝,这已经是他们最好的菜,而大多数家庭只能给老师端来一碗浆水面,清汤寡水,但是范惠众表示至今仍然很喜欢吃,这里面是学生和家长们满满的情意。
支教这一年是收获的一年。对于当地的孩子们来说,上海的大学生老师给他们送去知识和快乐;而对于范惠众而言,与这些家境不好的孩子们相处,他学会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培养了自己的同理心。
2005年,范惠众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在宁夏返回上海的火车上,他接到了来自复旦的电话—恰逢复旦本科生进行通识教育改革的第一年,大一入学的新生不分班级,全部进行通识教育培养,缺少本科生辅导员,学校希望刚支教结束的范惠众担任新生辅导员,范惠众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学校的任务。
范惠众在课堂上授课
复旦大一的新同学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再加上通识教育改革背景下,一个班级里的文理科背景也不尽相同,这意味着范惠众需要和不同地域、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打交道。同时具备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范惠众进一步学会如何与不同的群体交流沟通,学会与不同的群体共情,增加自己的同理心。
“我一直说,要做时间的朋友。支教也好,当辅导员也好,都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范惠众感慨颇多,“很多时候我们很着急,急于达致目标,急于获得成果,于是总想再快些,总想有捷径。但匆忙着急的人生,往往回头一看会发现走了很多的弯路,凡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如今,范惠众成为了公司的创始合伙人,也为人父亲,他依然认为当教师的这些经历对他的事业与家庭影响颇多,“员工们没有当过老板,孩子也没有当过父亲,他们有时候无法理解老板或者父亲的考虑,但我们都是从员工和孩子成长起来的,我们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通过同理和共情与他们好好相处。”现在范惠众依然坚持站在三尺讲台上,为人师表—他现在还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老师,2019年全年,他有三十多个双周末的时间都在给学生讲课;现在,他也仍坚持每个月花一个周末的时间给学生们进行分享授课。
“复旦合伙人”
研究生期间,范惠众已经开始到不同的地方实习,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从经济的层面考虑,在公募基金公司工作能够获得不少的收益,但是却与范惠众的兴趣和价值观不尽相同。他认为,在基金公司买卖股票获得收益,对目标公司很难直接产生影响,但是从事股权投资能够直接接触到众多创业者—当认可某一位创业者的项目,可以给他提供资金、资源、信息、方法等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创业者实现他们的梦想,这是符合范惠众价值观的事情。“我希望能够做创业者的资本合伙人。”因此,毕业以后,范惠众便选择加入成立初期的常春藤资本,投身于股权投资行业当中。
当时股权投资行业并不成熟,常春藤资本于2007年5月成立,已经是国内最早一批的股权投资专业机构。范惠众在股权投资领域不断成长和成熟,常春藤资本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他始终坚持“做时间的朋友”,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找到那些未来十年二十年都能保持持续增长的细分行业,聚焦于成长期企业的投资,聚焦于消费类、应用科技类企业的投资,用5年、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陪伴创业者成长。为了更好地成为“优秀企业的资本合伙人”,范惠众与老东家友好协商后,2015年年底离开常春藤资本并与复旦的三位校友共同创立了彬复资本。
彬复资本创始合伙人:陈宇(左一),刘冉(左二),范惠众(右二),朱健(右一)
彬复资本的四位创始合伙人:范惠众、刘冉、朱健、陈宇,都是认识十年以上的复旦好友—范惠众和刘冉都是复旦经济学院走出的院友,在校期间就已经相识,毕业后依然保持联系;朱健是材料系的毕业生,在复旦通识教育改革的时候担任本科生辅导员,范惠众和朱健早已是同事关系;陈宇毕业于复旦计算机系,与陈宇的相识是在范惠众从事股权投资以后,两人一起合作了不少项目,合作过程中,范惠众认为陈宇与自己的价值观相符,是一个颇负责任、富有洞见和思想的人,两人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15年,范惠众最先与三位志同道合的好友提出创立彬复资本。此后,“复旦合伙人”的友谊在彬复进一步延续。
四个人,虽然都曾经从事股权投资工作,但是性格及特长各异:刘冉性格温和,四平八稳;朱健极其勤奋,交友广泛,信息来源众多;陈宇思维逻辑极强、极度理性,认定了的事情,就会“死磕”到底;范惠众则起到了一个组织和协调者的作用,让每一个人发挥所长,团结协作,形成最大的合力。
初心依旧
彬复资本的创立,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2015年,范惠众就曾经认真地思考过:中国经济即将进入新旧动能转化的阶段,产业结构升级,中央强调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消费升级意味着需要提高生产效率,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需要进一步发展。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房地产等多是通过抵押资产、土地、设备等方式,在银行贷款的支撑下发展起来,而消费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缺少资产抵押,需要寻求新的支撑。范惠众明确认识到,产业结构升级的时候,中国金融体系中的资本市场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地拥抱那些创新创业者,积极地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去支持他们发展,由此也能够推动中国新旧动能的大发展。”
四位复旦合伙人都有共同的目标,重点聚焦于“先进技术”“消费升级”等方向,致力于投资拥有优秀企业家和管理队伍并有潜力成为行业领导者的企业,通过长期且严谨的投资方式,凭借高素质的人才,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在企业自身的长期价值增长中获得可持续性的可观回报。“坚持价值投资,做创业者的资本战略合伙人。”他们带着这样的信念,与彬复资本一起成长。
彬复资本创立至今,已经过去五载时光。回顾这五年时光,范惠众一直坚持着最初从事股权投资的初心。他也表示,除了创业探索中遇到的一些小挫折和小插曲,他没有留下什么大的遗憾,彬复资本也在他的预期中稳定发展。
彬复资本创立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成绩,第一期管理的基金的优秀表现得到了投资者的一致认可。彬复资本也沉淀下来了一批优秀的人才队伍,如今的创业基金已经形成了20个人左右的投资团队。成立之初加入的员工已经从股权投资的新人到具备独当一面能力的投资骨干,在股权投资领域人员流动性普遍较强的背景下,他们大多愿意留下来,在彬复资本的平台上一起奋斗和进步。另外,彬复资本一路走来,也陪伴了几十家优秀的企业一路成长,这些企业从艰难创业到如今已经初露小独角兽的雏形。目前,彬复资本管理的基金所投资的企业中,已经有不止一家公司上市。预计明年,还会有更多公司实现IPO上市,它们都将在更广阔的市场和领域为中国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令范惠众最有成就感的是,这五年来的实践和取得的成就,恰恰说明了他所坚持的方法论和价值观是正确的。正如范惠众始终强调的那样,“要做时间的朋友”。他们愿意坚持静下心来,不汲汲和执着于一时之得失,寻找有价值、有潜能的项目,陪伴创业者成长;他们愿意以平等的姿态与创业者交流、分享和合作。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方法论和价值观,范惠众坚信,彬复资本的业绩可以不断延续,他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我们不光是要过去5年做得好,我相信未来5年、10年会做得更好!”
如今的范惠众,身份多重:公司合伙创始人、高校导师、父亲……他的时间也被切割,填充上了数不胜数的事情,但是他在不同的身份切换中怡然自得且处理得当。在公司里,他是给新人悉心指导的上级;在学校,他是受人喜爱的老师;在家里,他是太太的安全港湾和儿子的良师益友……
采访结束,范惠众又要赶赴日程表上的下一个地点,忙碌而从容,辛苦但享受。
范惠众一家三口
范惠众与妻子旅游
来源:“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