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复旦源,闽情映初心:校友归心共话精神传承

2025-05-20|地方校友组织新闻




在复旦百廿华诞的美好时节,校园内春晖遍洒,繁花似锦。复旦大学福建校友会会长章英芬、常务副会长郭洪志、高级顾问周榕及校友陆娱等怀着对母校的深切眷恋,重返邯郸园,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寻根之旅。


 

这场旅程,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精神内核的深度诠释与传承。


 

5月18日,“复旦源”启幕仪式盛大举行。作为复旦校区发源地与精神溯源地,以相辉堂草坪为核心的 “一源六馆”(校史馆、博物馆、艺术馆、科技成果馆、校友馆、特藏档案馆 )正式落成开放,为母校华诞献上厚礼,也为校友们搭建起重温校史、感受文化的新平台。

 


漫步其间,校友们深刻体会到“博学”的深意——从校史的厚重积淀,到艺术的多元表达,再到科技的前沿探索,每一处都彰显着复旦人对知识广度与深度的不懈追求。




 

复旦大学福建校友们首先参与了马相伯、李登辉雕像揭幕仪式,在庄重氛围中追溯先辈办学兴校的光辉历程。先辈们坚守教育兴国的志向,正是“笃志”精神的生动写照。



随后步入复旦大学博物馆,一楼“为了民族的解放与进步——革命文物中的复旦和复旦人” 展览令人驻足。


 

红色基调展厅内,珍贵文物串联起复旦人在革命岁月的奋斗足迹。进步刊物、抗争影像,无不彰显着复旦师生为民族解放抛洒热血的豪情,这份跨越时空的理想坚守,让“笃志”二字有了更炽热的温度。

 


科技成果馆内,创新氛围扑面而来。以基础科学探索、重大技术突破、交叉创新融合为板块,全方位呈现复旦科研成就。从前沿理论到尖端技术,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复旦人对真理的执着追问与对未知的勇敢探索,这正是“切问而近思”的最好注脚。校友们穿梭其间,为母校在科技浪潮中勇立潮头的担当深感骄傲,也明晰了复旦创新发展的强劲脉搏。 




校友们走进校史馆。超700平方米的空间,11个展区,珍藏着复旦百年记忆。

 

 

三位福建籍老校长严复、李登辉、谢希德的事迹格外引人。严复引入西方先进理念,助力复旦早期发展;李登辉秉持“学术独立,思想自由” 理念,奠定校园基础;谢希德推动学科多元与国际交流,拓展复旦国际视野。

 

复旦文科图书馆的严复雕像

(福建校友会捐赠)

 

严复


李登辉


谢希德塑像

 

此外,祖籍福建厦门的颜福庆,是医学教育先驱;福建长乐的高梦旦,在出版与教育界功绩斐然。他们的贡献激励校友践行“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他们的贡献,成为校史中熠熠生辉的篇章,也激励着校友们以“博学笃志”为信念,以“切问近思”为行动,在各自领域勇攀高峰。

 




活动最后,复旦大学谢希德-俞吾金哲学发展基金(第二期)捐赠签约仪式于“复旦源”B栋艺术馆一楼圆满举行。


 

谢希德与俞吾金两位先生作为复旦哲学学科的卓越领航者,以深厚的学术造诣与无私的育人情怀,深刻影响了一代代学子。此次签约,不仅为复旦哲学学科的建设发展、人才培育及学术研究注入新动能,更是以实际行动致敬先贤风范,让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学术育人精神薪火相传。

 



值此复旦百廿华诞,衷心祝愿母校生日快乐!愿这所承载着无数人梦想与希望的学府,继续弘扬“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精神,培育更多栋梁之材,在未来的岁月里续写辉煌!

母校复旦,生日快乐!

 

来源:福建复旦校友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