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同学:中文系顾迪
本次访谈的对象是复旦大学药学院97级药学本科专业的杨景瑞先生。2002年毕业后先后任职于诺华、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担等多家外资制药企业,从事产品品牌销售和市场工作;并曾于2002-03年就读于英国威尔士卡地夫大学,获得MBA学位。2008年2月创立上海毕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经过13年的发展,公司现有全职团队40余人,与国内外60余家知名医药企业、医院、行业协会及相关机构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术业有专攻,本固枝荣
回忆起自己在复旦的求学生涯,杨景瑞感慨正是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了解药学相关的专业知识、翻阅大量学术资料、掌握制作幻灯片的技能,这些点点滴滴,都源于大学时期知识和能力的积累。
毕业后经过短暂的医药外企工作后,他决定赴英国读硕士MBA,本心是想用一年时间来提升学历,当时意气风发的青年满心期望回国后能获得新的职业起点,一路往职业经理人方向攀登,也从未想过创业。事实证明,在后来创办公司的过程中,当日所学皆大有所用,组织结构、人力财务、市场营销等等都能理论联系实际,大有裨益,“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的学习经历都很有相关性。”
他提到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走出学院,社会是更广阔的课堂。基础知识的学习需要社会实践,当初经历过两段短暂迷茫期的他,没有抱着学历金砖“等风来”,而是从中小企业的产品专员做起,开始独立负责产品,一路学习、不断提升,两年多后,进入全球领先制药公司阿斯利康,负责国内第一个肺癌靶向治疗的产品。创业后,杨景瑞对员工基本功也十分重视,因为毕凯医药的医学编辑,日常工作就是翻阅众多英文文献进行提炼、加工和翻译,十分考验学习的能力和耐心,长期沉淀积累,最终实现专业致胜。
认识你自己,扬长避短
俗话常说扬长补短,但在他眼里是扬长避短,努力把擅长的做到极致,不擅长的就不要花那么多精力投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很清楚自己的定位。”
从事一份喜欢的工作,保持热爱与激情,对今天的许多年轻人来说似乎是一种奢望。“要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或者擅长做什么。知道不喜欢做什么也可以,最怕什么都不知道,始终处于羡慕别人的状态。了解自己很重要。不要去比较,因为没有标准。”从小伴随竞争意识长大的一代,失去了统一的评分标准后,很容易迷茫和焦虑。总是艳羡他人,总是想要更好,争到最后往往发现自己竹篮打水,很难有所获得。
目标清晰,不会被杂音干扰,才能一直追寻内心的声音。从医药销售到如今的医药企业的创始人兼CEO,一路上也不是没有过坎坷纷扰。大学刚毕业时明确自己要去外企工作,于是选择从事医药销售。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并不适合自己,于是选择出国留学攻读商科类的MBA,希望未来可以结合药学专业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人才。而当留学回来,在大公司求职之路遭遇挫折后,选择进入了一家中小合资企业入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路至今。
他提到当时的自己和很多同学一样,毕业后多以学长学姐的职业道路为参照,以为自己的职业道路也会按照诸如产品经理、市场经理、市场总监、部门总监这样步步提升。但在2007年选择离开阿斯利康后,却迎来命运的转折,分析了自己的个性与优劣势后,开始了创业之路。“我喜欢做做幻灯片嘛,我知道市场有这个需求”,前期工作积累了人脉和经验,很快有了第一笔业务。
个人的定位要明确,运营一家公司亦如是。“一定要了解自己,不然很容易被别人带风向,包括公司在行业中的定位。不能别人做什么就盲目地跟风去做。”十几年耕耘下来,公司定位越来越清晰,成为一家致力于为中国医药行业中专业领先的产品与市场策略咨询服务公司。
把握好机遇,看重过程
他坦言一开始从来没想过创业。“我到现在都不觉得我是一个businessman,其实我并不擅长做销售,怎么能当businessman”他调侃说。当初创业凭的是几分冲劲、几分底气,以及抓住身边认为是机遇的机遇。“创业想得简单一些,不必很复杂。很多人始终停留在想,而没有做。如果一个人心里有很多复杂的意念,就很难有真正的动力,真正做事的人不用想得太复杂,想好退路,努力向前就行,特别是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机遇往往就出现在当你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人生肯定面临很多挑战,遭受挫折的时候千万不要灰心丧气。”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好的风景常出现在“又一村”处。
与其坐等风来,不如跑起来,说不定就能追上风,甚至带动风。杨景瑞的经历正是追风的过程,一路的奔跑与汗水,是拼搏人生的珍贵财富。毕凯医药从一家只有一个人的公司成长为四十人的团队,靠大家辛勤的努力获得每一分回报,过程中不断去体验、尝试与调整,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创业当然苦,从最初几年逢年过节都要加班加点,到现在经常因为考虑团队培养和发展、运营方面风险控制、业务优化、自身定位等问题与挑战而费神费脑……“但他心里没觉得特别痛苦,也从来没想过放弃。”他说,“如果07年没有离开阿斯利康,可能真的会失去很多体验人生精彩的机会。一家公司看似是当初创业的结果,但在过程中他收获了更多——不仅仅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更重要的是成就他人。
毕凯医药目前现在正与母校的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开展奖学金计划,一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和技能,一方面也希望更多优秀的毕业生能加入毕凯这个大家庭。与其他很多公司不同,毕凯十分乐意去培养新人,已经建立一套完善、成熟的培养模式,完全有这份底气与信心。“没有什么比成就他人更开心的事”,公司经历了十几年风雨,在疫情期间也平稳发展,未来,他希望能带领他的团队继续坚定地走下去,不忘初心,尽心竭力,迈向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