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生科院孙箴:生物医药行业的一线耕耘者

2021-03-17|校友走访



校友专访| 复星诊断战投部副总经理孙箴:生物医药行业的一线耕耘者

走访同学:曾婉如 曾佳慧

教育经历:

2001-2005年,浙江大学本科生,动物医学

2009-2001年,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生物工程

2012-2014年,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MBA),市场营销管理

2013-2013年,复旦大学(PMP),项目管理

工作经历:

2005-200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3年间累计发表十余篇SCI论文,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

2008-2016年,在跨国公司担任销售、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等多种职位的高级经理,专注于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和体外诊断行业。

2016-2020年,绿叶生命科学集团,负责企业战略规划/合并与收购,新加坡Vela诊断公司中国区总经理。

2020- 至今,复星医药诊断板块战略投资部副总经理,负责投资并购、业务拓展、战略规划、医疗事务等工作。



“毕业到现在我们每年都会聚会”

在浙江大学完成本科学业之后,孙箴学长留在本校基础医学系,致力于教学及基础研究工作,期间发表14SCI论文,硕果颇丰。同时该阶段也与复旦大学生物科学院有了一些项目往来,恰逢复旦大学生物科学院招收生物工程硕士研究生,孙箴学长十分珍惜这次深造的机会,果断报名考试,顺利成为了该专业的第一届学生。

谈起复旦的时光,除了忙忙碌碌的科研学习,令学长印象深刻的莫不是和同班同学们的革命友谊。“我们这届同学有25个人,25个同学来自上海的各个单位,有公安局的、有出入境检疫的、有医院检验中心的、还有诸多药企和研发中心。”背景迥异的同学们因相同的志向聚在复旦求学,这使得彼此分外珍惜,关系相处融洽,并且互相扶持毕业。当时生物工程硕士毕业有发SCI和毕业论文的要求,孙箴学长之前是做基础研究,理论经验较为扎实,走的也较快一些,而有一些医院或者公安局的同学,日常需要处理比较多的行政工作,事务繁忙,论文设计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有的同学不得不选择延毕。在这种境况下,当时的辅导员给予了他们很多帮助,而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也非常好。“但凡有一位同学在答辩,整个班级的同学都会一起参加,我们互帮互助,一起毕业,毕业到现在我们每年都会聚会。”

持续学习是个人发展的基础

从复旦研究生毕业以后,学长在美国的上市公司中,看到了很多公司运营以及发展规划上的工作,而当时中国还没有这类型的工作。这个机会,使学长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视角,学长说在这之前自己的经验完全在技术研发,从没有过站在市场的角度去看待一家公司的发展,这次他想做一个综合管理人才。学长说,实现这样的转变,最重要的是不断学习的精神,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思维是母校交给他最宝贵的财富。在工作中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相应的我就会增加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当掌握了充分的能力以后,机会便会越来越多,路也会越来越宽。

在访谈过程中,学长多次提到了创新是不断激发动力的来源,要在学习中创新,也要在创新中学习。学长喜欢自驾游,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人文意识形态及生产细节都极具启发性。“这些软性的东西有利于个人思维的提升和观念的转变,这是我在读书的时候经常忽略的一个东西。”从学生到工作,从校园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孙箴学长的格局视野逐渐拓宽,保持积极学习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是推动人不断前行的重要利器。当回忆起在日本的一段旅程,学长记忆犹新的是他们的干净和守时,“日本的高铁运行计算得非常准确,站与站之间的误差微乎其微,这可以反映出基础数据做的扎实的重要性,也给予了我许多启发。”学长非常看重这种严谨的态度,“我涉及的很大一部分是做投资,回到最后都是财务的计算,对于基础数据的要求就高一点,一旦算错对于整个企业的损失特别大。”

  

文化建设是民族企业的脊梁

2008年,孙箴学长来到上海,先后在德国家族企业以及美国的上市公司中工作过,最后他来到中国的民族企业,工作岗位也经历了从研发到投资与战略规划的转变。学长说在不同类型公司工作的经历让他感触最深的是文化。研发与投资都是非常重要的岗位,没有研发公司是无法起步的,起步以后,在不同阶段会又需要不同的综合型的人才来不断发展壮大。但研发与投资同时也都是一种手段,这些是公司短期或者中期的体现,像我自己在30多年的公司工作过,也在150多年的公司工作过,这其中的文化差异给我感触很大,比如家族企业注重技术的传承,而美国上市公司是一种明显的华尔街文化。目前在中国A股上市公司里面有一些很好的公司,但我们民族企业都很年轻,现在中国才建党100多年,相信在建党200多年时,中国也会有100多年的公司存在,而在这个过程,我认为文化建设是需要更加关注的地方。


孙箴学长生活照片

  

社会责任是个体追求的落脚点

十年前,生物科学尚在蹒跚学步;近十年,医药公司形成了繁花似锦的景象。整个生物医药行业越来越亟需该方面的人才,而对个人素质也有了更高的期许。“在企业发展阶段,需要基础研究人员;在新药研发阶段,需要科研背景更强一些的人才;在药物开发阶段,则更需要动物性实验、安全性实验基础扎实的人才,对创新性要求没那么高;上到临床实验,需要能够操作大型生产性实验;最后当产值扩张,生产工艺流程需要完善,就需要有管理经验的员工。企业会不断发展壮大,需要员工能够自己成长。”

面对当今社会充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孙箴学长从一个过来人的视角嘱托我们时刻保持警惕,通过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长期竞争力,保持不断的思考。“复旦的学生都很优秀、很聪明,复旦教给我们的基础知识很扎实,从复旦学到的知识在我们寻找第一份工作、第二份工作时有重要的帮助。一旦我们踏入工作岗位,学习兴趣、动力会下降,随着企业的发展,个体也会上一个更高的平台,我们应该具备长远的目光,并把自我选择和更多的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我相信我们复旦的学生会做得更好。”

  

实践感悟:采访孙箴学长的过程十分愉快,起初刚与学长建立联系,学长便主动地与我们约定访谈时间,并将个人介绍发与我们,这使得对生物医学领域不甚了解的我们有了切入点。在印象中,学长谦和、健谈、热情,且十分守时。由于时间安排上的一些协调,最终将访谈时间定在大年初六下午两点半,而在两点二十分左右学长便已提早进入会议室等候,这令我们略微有些诧异,更体会到学长对于本次访谈的看重与尊重。在一个小时左右的采访中,看到了在基础生物研究中钻研的学长;在不断孜孜求学中,求改变、求创新的学长;在旅途中思维逐渐开阔的学长;以及整个熠熠生辉的生物医药领域。未来可期,学长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充满希望,更对复旦学子寄予厚望。前人栽出一片绿荫,愿后人紧随其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