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金:复旦大学2013级物理系博士生,现任广西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微电子与先进材料产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获批广西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入选广西有关重大人才项目,获广西模范教师荣誉称号,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广西光学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0余项,发表中科院SCI收录学术论文60多篇。
在复旦的日月
回望当年在复旦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光,陈学长感慨万分。陈学长的研究方向是光学操控,主要是探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机械效应的理论方面,经常涉及深层次的机制分析和公式推导,看上去十分“硬核”,甚至可能有些枯燥乏味。不过他说很多时候要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案例结合,赋予抽象的概念以生动的血肉,这样就能让他更加沉浸其中。科研工作并不总是轻松的,有时他需要熬夜加班,有时会因为遇到的科研问题而辗转难眠,他就会在夜里把那些灵光一现的想法记录下来,只为离真理更近一步。
谈到复旦给他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首先就是他的导师林志方教授。林教授务实而严厉,常常为学生着想,不仅仅教授了他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做科研的方法,还教导了许多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陈学长也很感激林教授对他科研上和生活上的帮助,毕业至今仍与他保持联系。其次就是复旦给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资源平台,无论是参与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以了解行业前沿领域,还是校内大量的招聘机遇,亦或是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社团活动,都给了他许多提升自我的机会。
此外,陈学长还有一些独特的心得。他认为,企业用人所需要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都和在学校里的所学不同,学校更侧重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工作更需要我们运用这种能力不断学习新事物,找到满足社会需求的实际方法。这种能力也正是一个人能脱颖而出、得到社会青睐的关键因素,因此他鼓励我们应积极参加科研项目或创新大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另外,他说:“一个人读的书越多,视野就越开阔,那么他看待问题的高度、全面性也会随之提升。”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学校提供的宝贵机会,不断完善自我,积极进取,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从容。
课余时间,陈学长还喜欢运动。到了周末,他经常约着同学和老师一起打篮球,直到现在他依旧保持着运动的习惯。他认为运动既能释放压力,又能强身健体,在高强度的工作或学习下,运动是必不可少的。陈学长在博士期间还担任了系里党支部组织委员,锻炼了管理组织、协调沟通能力,这对他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职业历程
陈学长毕业后并没有留在物质条件更好的上海,而是选择返回家乡广西工作,一方面是考虑个人和家庭联系会更加方便,另一方面是响应国家号召,投身西部地区的建设,同时也是建设家乡。由于从小怀揣着当老师的梦想,他选择了教书育人的职业。目前,他主要承担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主攻光学操控和智能感知与检测等领域。另外,他还指导研究生10余名,其中三届硕士研究生7人均被评为校级“优秀研究生”,且被南开大学、东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论及科研与职业的关系,他认为在大学参与科研不仅是一种宝贵的学习经历,更是一种全方位的自我提升过程。首先,参与科研课题项目能够深入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拓展视野,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热点,明晰个人的职业规划;其次,科研也是锻炼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过科研的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提高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也能获得他人的青睐,对于升学和求职都有很大作用。他说道,尽管科研开头难、费时间,但只要肯坚持、不断深入、日积月累,总会有收获的。
在工作中,陈学长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刚任教的第一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却未能如愿以偿。他说,困难与瓶颈往往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你面对它的心态如何。“信心”和“坚持”是他直面困难的底气。要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并尽力做好,同时不能只沉溺在自己的视角,多向前辈交流请教。说到和他人交流,陈学长又强调:“企业单位现在越来越看重求职者的沟通、协调、团队能力,所以学生不能只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也要注重培养综合能力。“
生活经验与寄语
陈学长平时也有一些爱好,比如坚持运动和阅读。自从参与行政工作后,他愈发注意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在书籍中感悟他人的经验,培养逻辑思维,增强沟通表达能力等等,都是阅读的好处。在为人处世方面,他认为尊重他人、真诚待人尤为重要。首先要尊重对方,才有可能得到对方的认可和尊重,但这也并非绝对,这时候就要做好自己,不要太在意他人,调整心态,保持积极。
最后,陈学长向对学弟学妹们说:“希望你们能珍惜在复旦求学的时光,好好利用学校丰富的资源,把握住每一个宝贵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尽可能地去追随你心中的目标,最后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