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法学路彤:学会选择赛道,注重思维方式
18级法学李世缘、20级旅管王嘉洛
校友简介:路彤,女,2009年至2013年就读于复旦大学法学院,获法律学士学位。2013年本科毕业后至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法学硕士,随后在金杜律师事务所(北京)担任投融资资本市场律师。在互联网风口爆发时期,转战至互联网公司满帮集团担任投融资&金融支付法律经理。目前在赛诺菲中国担任legal counsel。现任复旦大学法学院北京校友联络处秘书长,欢迎有需要的北京校友与路彤学姐联系。
相遇复旦: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
身为北方人,路彤学姐却对南方的复旦一见钟情。学姐回忆起刚进复旦的情形,“当时因为意外脚崴了,坐着轮椅来到新生报到现场,没想到在光华楼前,同学、老师和家长们纷纷来询问这是否‘行为艺术’,心想不愧是复旦啊”。
路彤学姐自认不是循规蹈矩的学生,却幸运地遇到了一群非常包容的老师。“当时喜欢参与社团和社会活动,在校创办了《浪潮》杂志、开设了Hi-story咖啡馆。”提及创刊《浪潮》杂志的故事,路彤学姐回忆“起初的定位是校园时评类杂志,因为复旦整体氛围比较活跃,、就开始尝试”。怀揣着家国情怀,路彤学姐通过杂志发声以我手写我心并希望做出一些改变,这一创意也带动了Hi-story咖啡馆的设立。“由于当时杂志是电子刊,主要通过电子邮箱发送。这样双方没有办法很好地沟通,所以后续就自然而然地创建了线下Hi-story咖啡馆,从单向输出变为双方的交流。”
对于在复旦最大的收获,路彤学姐认为更多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习得。“复旦的通识教育是帮助你形成如何获得信息、处理资讯和看待世界的思维,这是一种系统性的框架。复旦更注重培养找寻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复旦人所提供的解决思路未来能够在行业中体现出很强的竞争力。”对比在中美两处求学的经历后,路彤学姐提到“复旦的教育给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中国教育更像象牙塔,而美国的教育更偏向职场化。象牙塔中的所得和职场教育是有差异的。美国的法学教育更professional一些,贴近未来真正要从事的工作。”
专业选择:法学的技术性和基本功
提及当初选择法学专业的原因,路彤学姐认为法学相对来说更具有技术性,相对文科更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从社会地位上来说,法学对口的律师等岗位也较受尊敬,具有比较明确的职业发展路线。但学习法学的劣势在于,法律传统行业竞争非常强,需要自己不断摸索如何在一个赛道中脱颖而出,挖掘新的风头。
对于复旦学子选择法律方向就业的建议,路彤学姐提议必须用上法律人的基本功——尽职调查。对于企业、团队、环境等信息的搜寻一定要拿出尽调的本领。因为第一份工作往往奠定了职业基础,会培养思维方式;而在第二三份工作面试时更多会challenge 之前的工作,因此以往工作带来的实质性内容是非常关键的。
职业历程:注重思维方式
从律所到互联网公司再到药企,路彤学姐在职场上游刃有余,不断拓展着法律职业人的working path。结合自身经历,路彤学姐认为律师的职业属性是不断接触新的项目并解决问题、提供legal opinions,是专业性更强、提供项目的角色;而法务是长线条的工作,有时不需要马上交出成果,但要对自己的公司有深入的了解,需要考虑如何与不同工种和部门的合作、在服务大目标的情况下更好完成自己的工作。
对于职业发展,路彤学姐指出前五六年是快速成长和锻炼的阶段。考虑到学习和工作鸿沟很大,社会上没有老师,所以必须自己找资源来学习。“复旦所提供的名校title之外,复旦人的身份更代表上进心和思维方式。”路彤学姐坦言工作和学习一样是在成长,年轻时的积蓄会为未来的生活带来更好的沉淀。
寄语复旦
面对当下的就业市场压力,路彤学姐也承认现在内卷化很严重,但要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工作的”,“心态一定要好,不要把焦虑的情绪夸张化”。提到“对复旦未来的就业导向有什么建议”,路彤学姐建议可以加强就业导师制度。“我在复旦学习时,感觉复旦的就业导向比较薄弱。相对于在美国的求学经历,复旦学子们更纠结于绩点、交流等经历,导致从学校到职场的转换时会感到割裂。事实上在大四时就可以开始给大家进行就业准备,比如美国的mentor制度,通过校友讲座、工作坊交流、coffee break等窗口了解社会。”
寄语复旦学子,路彤学姐真诚希望大家能够享受校园里的生活。“尽管很多同学在校期间会着急找实习,但工作还有十几年,而学校生活只有这四年。事实上多数人工作之后会更加珍惜学校的生活。”路彤学姐提到享受校园生活很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利用好复旦的资源。“从同学到老师,从图书馆资源到各类讲座,不要因为实习而放弃这些课程,这些好的平台和人是走入职场后再也遇不到的。希望在校的学生们能多听课、多听讲座、多和老师、同学交流,珍惜当下。”
实践感悟
身处在这个多元、竞争的时代,路彤学姐的经历告诉我们——选择是重要的命题,思维是职场的利器。这条路走不通了可以换下一条;脚下前进的方向不在吻合你所追求的生活方式,随时都可以刹车。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短短几年的大学时光,在该学习的时候多学习,才能在该工作的时候更好地工作。创新、探索、进取,复旦人没有特定的标签,却各自演绎着精彩的人生。理想与情怀润物无声地贯穿了路彤学姐的大学四年,也延续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