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级计算机康积华:多看、多做、多说、多实践
19智能科学与技术辛振伟
奋斗在征程上的的复旦人
康积华在复旦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四年后又读研究生,2015年毕业,工作先是在阿里巴巴,后来去了一家创业公司。2018年左右又回到阿里巴巴,直到现在。
专注学业的同时关注社会
康积华在复旦求学的同时积极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去一些园区帮助精神类有残疾的人群。对于这样的社会实践,他说“其实,一是帮助,二是体验。让我们体会到整个外部世界里,不光是在经济上,经济上有困难,你会比较难以在社会上前行;其实,很多人是在生理上有着自己的问题,他们才是这个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是最需要帮助的”。
从平凡开始,走向卓越
康积华谈到当年自己就读复旦的学习时光,说“当时给我们最大感触就是复旦的厉害的人其实是很多的”“我们当时专业里边有一半以上都是竞赛保送。然后我学的计算机专业,很多人从小学、初中就开始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去学习编程,然后参加一些国家级的竞赛,然后达到这个保送资格或者加分项来到复旦。我们剩下一半的人就是走正常这种求学路线,小升初,初升高,高考来到复旦”。对于大一学年的书院制,康积华认为这样能够结识不同的人,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不同的信息,各种各样的机会,然后学习一些他们看问题的一些想法和思路。他觉得这是在复旦受益最多的一个地方,它让自己没有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里。
计算机或IT都只是一艘暂时方向正确的航船
“保守一点说,就是70%是这个方向,(就是)你在一艘正确的船上。剩下这30%你可以跟其他人去比拼,看谁跑得快。但是当你上了一艘正确方向的船或一艘正在往正确方向走的船,你已经比大多数人有先发优势了。我觉得目前,计算机这个方向,就IT这个方向还算是一艘跑得比较快的船,但不能保证10年、20年以后会怎么样”。面对产品日新月异、技术快速迭代的科技时代,康积华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探索和学习。
技术是工具,不能够凌驾于思想之上来束缚和局限我们
身为一名具有过硬技术的职场人,康积华表示,更多时候你要把技术当成工具,而不是你的思维模式。他说“当你去一个行业里工作时,你不能被你的技术思维所绑架”。作为技术人中的过来人,康积华认为技术人还是要多和非技术人接触,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因为“我们出去是要解决具体的业务问题或者行业问题的”,技术工具不是一个创造了新的需求,然后在这个新的需求上解决问题的一个行业,而是它能让以前那些行业周转的更快,效率更高。对于技术在行业中或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他深刻意识到“我们工具人或技术人要想着去怎么为整个行业做更多的事情。然后我们会常常陷在这个工具的思维里,常常把工具打磨得多好,不考虑这个行业怎么样。这是我觉得我们未来要考虑的”。当然,对于学弟学妹们,康积华的建议是先学好现在的一些课程,比如数据结构,要多学一些东西,多写一些code,多用github,没事多跑跑开源的项目,这样的话,其实在整个专业里就会走得比较顺。此外,康积华强烈建议大三就要出去实习,不要找任何的借口,比如什么时间不够或者怎么样,要把自己逼到那个程度上,哪怕去不了最顶尖的公司,也要启动自己的实习轨迹,因为那是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可能即使你未来读研,也建议去整个职场去看一下,了解下它大概的运作情况是怎样的”。
多看、多做、多说、多实践
康积华注重实践,建议我们多与人沟通,多增长见识,多多参与技术实践。他说“多看、多学、多去做。做是很重要的,比如说,同样是代码或者一些项目,你光看、了解,是没用的”。对于说话,康积华表示,“会说只是表象,说背后其实是大量的想法和实践、视野跟阅读在支撑你去说,所以一定要多上去说,你上去说就会逼你自己去想、去看”。康积华建议发言怯场的同学要勇于抓住任何场合的发言机会,前几次可能会很尴尬,很结巴,甚至是会丢人。但慢慢地,当讲到三次、四次时,就会发现自己的心态会越来越平和,越来越稳定,会发现自己在讲之前要多准备些内容,一旦有这样的动力,后期参加任何一个会议或者一个项目的时候,它就会逼你多想,“因为你要上去说,前提是你要掌握一些东西,对不对?而如果你一直就躲在后面不上去讲东西的话,你什么也都不用去想”。
保持自信的微笑
康积华希望大家保持开心和自信。“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神人、牛人,也不要被他们所影响,复旦人要有复旦人的自信,也不要被社会上的言论所影响、所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