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级物理系陈才干:保持学习,学会合作
19哲学宋培敏
陈才干学长是2012届本科物理学系物理学本科毕业生,后来又在复旦取得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目前他的工作是做芯片,他的公司是一个外资性质的半导体设备商,他现在做的就是工艺开发,帮助客户一起生产芯片。
本科的时候,他便已经在考虑读研,当时他跟着一个很厉害的物理系的老师,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他决定考研。
在保证专业的同时,他参加了比较多的学生活动,寻找学生生活中的其他可能性。他有参加学生组织,也有参加社会实践,也当过志愿者。
家园是他刚进复旦的时候参加得比较早的一个学生组,家园当时会鼓励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去参加活动,他说当时在家园也算是一个兼职。除了家园外,他当时还参加了物理系的组织委员会,平时组织一些如打篮球、春秋游之类的活动;到了研究生之后,他参加了如类似党支书的工作。
他说,在学生工作中,他收获颇多。他本科时曾经做过世博会的志愿者,也给小朋友们做过家教。他告诉我们家教十分锻炼人,尤其是对人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他要将把物理知识讲给那些不同的初中、高中的小朋友听,而且要讲清楚、讲透,还要去跟学生的家长沟通,让他们能够接受他的方法,与此同时,他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改变自己的方法,这些都给了他很大的锻炼。
陈才干学长还说到,当时在做世博会的志愿者的时候,在不同的岗位上,会接触到不同的游客,甚至会遇到外宾,这些都会给他带来一些锻炼。他不仅在这样的活动中提升了个人能力,还体会到了一种集体荣誉感。
谈及本科时候的最印象深刻的记忆和最大的收获,陈才干学长说因为时间有点久了,所以很多事情其实都已经比较模糊了。他说因为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就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状态,经历过研究生、博士生的生活之后,其实本科的很多印象深刻的事情可能都会被忽略掉。
但是,他在复旦的时候遇到很多非常好的老师,他说这是他绝对忘不掉的。复旦有很多六七十岁的老师,大家可能会觉得好像我们跟他们代沟有点大了,但是,跟这些老师做研究项目,或者在课程学习的时候,他发现这些老师身上有很多特别的东西。一是他们思想很自由,同时也允许同学们可以很自由去思考,然后去很自由去讨论;二是会帮助同学去开拓思维,当然同时他们会非常严格和严谨,他们会拿他们那套具有批判性的独立思考的方法来不断地训练学生。
在本科期间,他的导师是一个很严格的老师,所以他给他的训练,让他能够独立思考,那种自由开拓的精神,他觉得虽然他只学了点皮毛,但是对他来讲,是终身受益的。当然,这个过程中是充满痛苦的过程。
他认为,本科和博士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其实是非常不一样的。他认为本科的时候,基本上老师告诉同学们该学什么,然后同学把题做会了就差不多了,这应该是绝大部分学生的状态,当然不排除有一些特别优秀的同龄人,他会做很多就是超出他这个阶段的事情。在本科,相对来讲就是偏向于被动型,因为大家可能还是停留在就是高中那种思路上,但是到了博士之后就是不一样的了。
举一个非常简单例子,写本科论文和博士毕业论文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本科的毕业论文是老师给你一个题目,然后你去根据这个题目去做一些事情,而且这些事情老师可以带着你去做。但是到了博士阶段,你要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自己去解决。
至于谈及在复旦的身份的定位问题和复旦人最大的特质,他觉得来到复旦之后,大家其实跟自己是差不多的。当然总会有几个人是很厉害的,比如绩点一直排名前几名的那种。他认为每个人会有不一样水平和能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做到最好,但是因为优秀的人那么多,比如当时他们物理系的一百多人,所以他绝对不可能强求一定要拿专业前五,他的本科阶段还有更多的方向去开拓,所以在保证专业(学习)的同时,他会去做一些学生工作,锻炼一下个人的能力。他对说,他对自己的理解就是缺乏跟人沟通的能力、缺乏大胆地走到前面跟大家交流和讨论的能力,所以他就去做一些学生工作,然后不断地给自己找到定位。
在他看来,复旦人最大的特质就是自由,当然他认为这个特质不仅仅是复旦人具有,应该说在整个上海都有。复旦每年都有各种讲座,这些讲座让他感受到复旦的思想确实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他认为虽然学校近几年出现了一些负面的东西,但是复旦正面的东西其实很多,那些少数的例子是不能否认复旦人的自由、开拓的品质的。
说到工作,他认为在面临工作的问题,其实我们会有很多选择,有些选择也不一定是我们真的喜欢的,这时候需要我们去尝试,因为很多时候啊,你没有去体验过,我们无法知道到底是不是我们所喜欢的。
他说物理学系毕业后,其实可以去当高中老师、做金融,甚至做公务员等等很多选择,面对这些选择,他就是通过体验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东西。当时他去做过一些实习,做完实习之后他发现自己好像不是非常适合金融这一块,经过几个月的实习,他就知道这个事情他只能做得很普通,因为这份工作虽然没有给他太多负反馈,但是正反馈不足以支撑他在这个岗位上呆下去,所以在选择工作时,我们还需要将这份工作给予的反馈考虑进去。
虽然还有其他方向可以选择,但是考虑到自己确实在这一方面比较得心应手,所以他还是回到了他现在这个行业。他认为半导体行业目前是一个比较时髦的行业,国家很重视,而且投资力度也很大,它在国内属于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
他认为,当我们真正走出校园开始工作的时候,首先得具备一个适应变化的能力,就像他所在的行业,经常需要从一个方向马上转到另一个方向,而且要能够快速地做成这个领域的专家。其次,需要主动学习,保持好奇,当然这是不管是学生还是在工作中都很必要的一点。第三,就是学会合作,像他所处的工作,由于需要经常和别人合作,大家一起发表和交换观点,所以学会合作十分重要,否则工作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
他刚入职的时候,需要开很多的组会,当时他鼓足勇气,不懂就问,虽然他觉得很多问题在“老人”看来是很傻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新人,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他也不怕犯错,所以当时他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与此同时,由于他表现得比较踊跃和积极,他的老板也对他印象十分深刻。
他对家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家园的图书室,当时图书室也是属于光华公司的一个部分,图书室给他提供了一个锻炼他的能力的平台,也让他结识了很多的小伙伴,这些小伙伴给了他很多的帮助和鼓励。
他说现在的师弟师妹都非常厉害。如果说要给师弟师妹们什么建议的话,就像他刚才说的那样,我们可以适度地寻找自己的另外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大家都不一定要局限于学习成绩,对于专业学习,我们可以尽力而为,同时我们在很多方向也可以进行尝试,比如学生工作、社会实践等等。
他认为在本科的阶段,很多人说我们应该取长补短,但他认为应该是先扬长,然后避短,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最大,然后有一些短板的事情他们可以补。比如一名物理学系的学生,他肯定要先把自己专业学好,因为如果一个物理学系的学生连基础的物理问题都回答不上来,那很有可能导致别人对你的信任的降低,所以他认为我们首先要将自己的专业这个长处先加强,把自己的长处训练最成强的一个武器,由此我们才能在社会中与别人相区分、凸显出来。然后再把一些这种非常明显的短板,或者说缺点,给他改正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