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级国关学院白仁建: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走访同学:江肖凡
一、校友简介
白仁建,江苏量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11年入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创造帝源品牌,是空气净化器行业领军人物。
二、访谈正文
求学经历回顾
问:当初您为什么选择复旦?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白:复旦的MPA全国知名。本科同样为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想继续学习,在复旦可以学到更好的知识,所以报考复旦。
追问:您所在科技类型的公司,文科算跨行业吗?
白:首先,人类需要梦想,前提就是坚信一万小时定律,不管学什么,愿意投入一万小时还是有机会的。第二,并不一定在科技公司就是搞科研,也需要文科领袖型任务在领导岗位就职。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的,会被人认为除了政治文明,对工业文明、商业文明投入不了一样,实际上不是这样,他们脚踏实地,我们更需要给他们仰望星空,文科的自信心要有。
问:初次来到复旦时对复旦有何印象?
白:第一,虽然在上海生活很多年,但去复旦不多。复旦是少见的学校被马路分开,社会车辆穿梭,但也体现出学校的包容,与社会和国家的无缝对接。第二,第一节课之后,复旦的老师,知识层次、授课理念对学生培养的重视令人感动。
问:影响最大或印象最深的人?
白:印象最深的是潘伟杰老师给我们上课,最后一节课给我们说了一句话,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做政治的,做不到百分百的正直,但也不能邪气太深。这句话其实对我们,让我们更好的在社会上走路其实很有意义,毕竟因为我们是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当中,世界本身五颜六色的,即使你希望你是清白的,但难免不了万一,人家在染衣服的时候,把染料带到你的身上。我觉得潘老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大的启发和感慨,我们未来发现我们想按自己的生活其实很难很难,但我们唯一能做到些,宁可正而不足,但绝不能邪而有余。
问:复旦的学习经历带给的最大改变。
白:不仅是知识的一种升华,而是对自己眼界和视野的升华。求学几年我交到了很多的朋友,我创业之后他们也提供了许多的支持。很多同学和朋友其实都是很难得的财富,因为在复旦读书,尤其是研究生之后,更多的是交朋友了。复旦整体的学生群体素质还是很不一样的。
职业历程感悟
问:为什么选择空气净化行业?
白:不是单单的说是一种改善性的呼吸环境的那种,因为我们都知道基本的前提条件是,每个人每天呼吸的空气只有13-18公斤,没有食物有水的话可以活七天,但没有空气的话两三分钟就没戏了,空气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是2013年在开始创业的时候,当时的情况我们吃的食物起码是国家严格的监管,食物会有清洁,喝的水也有自来水厂帮我们净化,家里还有净水器,但唯独呼吸的空气确实毫无阻拦的,直接进入我们的人体,事实上也证明了我们的判断,因为现在肺癌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第一大癌症,以前是肝癌。肺癌是地带的,跟全球的经济活动带来的,人类的工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那种污染对人体导致的伤害,工业带来的问题只能通过工业的手段来解决。我们在做空气净化项目,其实把定位拔高到空气安全的角度。现在的情况,从2013年开始是雾霾,后面甲醛是热点,再到后来的病毒热点,这些其实都是在借助空气的方式来传播的,而每一样对人体的伤害都是非常大的。市场上真正靠谱的,能提高作用的那些机器产品其实不多,要么是特别贵,3万块钱一台,便宜的又没什么用,我创业的希望就是以中国制造、研发,中国的品牌走向全球,为整个人类的呼吸安全做一点贡献。
问:在工作过程中有遇到职场困难吗,是如何克服的?
白:做事嘛,遇到的困难是我们是专业的,因为我们是学习关系的,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关系,有关系就会复杂,复杂的地方就有斗争,有斗争的地方就会有政治,政治是斗争和妥协的统一嘛,职场对我们来说不是太难的事。有一些事情需要提高自己的处理能力,比课本上更重要的实践真知。其实我在复旦读书之前已经工作过六年了,那么最大的问题是锐气太甚,因为大学时候作过学生干部或者领导,工作之后呢,难免把部门的活干掉,后来我就在反思,虽然很多人认可,但很多人就会觉得很难干,实际上也会得罪一些人,人家就想稳定的工作,混混日子而已,不希望大家谁太出众或者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总会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或想法。但是,因为我们从学生进入职场的时候其实都是带有高度理想化,而且工作又因为对很多新的事物。像我们刚工作的时候,部门会用电脑的没几个,那些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先生,对他们来说打字都不会,所以都来找我。老同志们的知识、能力肯定和你对世界的看法不一样,但他们是掌握着权力和资源的,怎么去配合他们,考验我们的智慧。工作之后多做事,少说话。
问:职业历程中有没有某个重大的转折点。
白:我原来是在事业单位,比较大型的系统化的流程和工作中,其实你的影响不是特别大,基本上20几岁就能看到60岁时候的样子,我天生又是比较多动的,就不喜欢在太安逸的生存中,每个人需要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我创办企业之后实际上更多的想的是怎样让大家收入更高、企业发展更好。
问:您认为从事的行业未来发展痛点在哪里?
白:其实这种产品我们需要的净化的功能,并不是需要净化器还是其他的装置,需要实现的是好的空气质量,从一点出发来讲,行业就能保持持续的增长,乐观一点的角度来看,有空调的地方都应该有空气净化器,因为一开空调肯定是关着门、关着窗的,即使外面的空气再好,PM为零了,外面的空气和房间的空气是没有关系的,房间里面产生了一些内生污染源,它还是会出来。从帝源来讲,我们未来确实不仅仅十年,30年都有相应的产品的规划,空调目前整个行业一年差不多还有近1万个亿的产值,那空气净化器目前一年只有两三百亿,它的增长还是很大看怎么去做。
生活兴趣
问:工作之外有哪些兴趣或者习惯。
白:我现在创业,去年我都没出去旅游过,原来是最喜欢旅游的,现在运动的也比较少了,就要看电影,因为现在工作和生活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了,其实生活哪怕我跟一些朋友吃饭,再加上通讯手段的便利化、微信办公,在哪里本身都是技术工作,也是一种休息,已经很难分清了,这就是创业者的状态吧。
问:您是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的?
白:因为现在全国有九个子公司,在外地的时间也比较多,像今年的疫情导致在上海的时间更多一点,假期时间长一点,原来难得回来一次,现在跟孩子的交流,天天待在一起也挺有意思。对于创业,从现在的状态来讲,家人对创业还是非常支持的,我太太也有自己的企业,也非常的忙,两个孩子离家也都比较近,也还好。当然因为父母不愿意到上海来,他们还要照顾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都90多岁还要在家乡照顾。你让我想生活方面的事情,我还真没有想过太多,有一点我觉得,你既然想去奋斗还想着享受,好像是一种悖论了,因为创业其实是对人生的一种选择。只有企业活着带着希望,每天都有希望激励着,才能够不让自己所付出的时间也好精力也好,金钱也好,都不至于被浪费。
母校建言
问:您对复旦大学未来的专业设置或者就业导向有什么建议?
白:复旦的学生就业不是问题,上海对复旦的学生非常有好处嘛,毕竟了就可以落实上海户籍了,优势挺难得的,但是呢我觉得还志从高处,想清楚到底是自己要做,比如公务员,很多领导都是西藏贵州之类的起来的。任何的创新都不能自己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他都是要有基础的,我们创业为了解决现在的问题,毕竟上海全国只有一个上海,像我前段时间在南京生活了很多,南京在国内已经是很大很大的城市,但上海比起来,无论节奏确实不一样,因为他是上海,经济活力非常强的城市经济活力,有那么一句话,商业到达不了的地方军队就会到达。
商业本身就需要有种开放、合作、契约以及持续的创新,都是为了人类生活的更好,反过来说,政治是需要一定的稳定性,因为他的任何反应其实都是滞后的。从学校的教育来讲,我的建议是让学生早一点确立好自己的人生的定位和方向更重要。不能全集中在上海还是地方,从后续来讲,因为在上海待一段时间久了,就觉得全国都应是上海。这种我们最后看绝大部分的地方真的没法比,在上海时间太久了,就理解不了其他地方的社会。即使你在上海,跟他们是不可割裂的,相互的影响。
问: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寄语?
白: 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对很多我们不同的人类不同的群体创造出来的有智慧的一些产物都应该保持一种好奇心,不管游戏也好,哪怕是流行的,要知道它的。另外,一定要多交朋友,不同的朋友会给你不同的感受,你会觉得人生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
三、实践感悟
与白仁建前辈的对话使我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前辈在复旦学习的经历,也对个人的职业选择有深刻的影响。作为创业者,需要比平常人更多的责任心和毅力,在校学子当以白仁建校友为榜样,志存高远,奋力前行,打开一片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