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级信息学院盛永杰:嗜之越笃,技巧越工

2021-03-22|校友走访


盛永杰:嗜之越笃,技巧越工

走访同学:曹令懿


校友简介


盛永杰,男,安徽芜湖人,2001年至2004年就读于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目前于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任软件测试经理。

  

青葱岁月,赤子之心

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而这闪光的迸发与我们人生的经历不无关系。

  

师兄本科就读于四川大学,学习化工机械专业。毕业后,他便进入了中石化旗下的上海炼油厂工作。许是“海纳百川”的校训在师兄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这段工作经历成了他涉猎不同的领域,挑战不同的学科的一把钥匙。

  

此时正值新的千年来临之际,令人耳目一新的信息技术正以人们难以预料的速度在各个行业铺展开来,同其他各行业一般我国的化工行业也在此时引入了新的设备与技术。师兄也正是在这一情况下遇见了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信息技术。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大型工厂的发展趋势,看到了工厂无人化带来的优势:效率的提升及安全的保障。同时,前辈们的谆谆教诲也让他深入体会到了当时我国同国外发展之间的差距——“纯净水”与“可乐”这一组词是对当时差距所做的真实写照。由于制作汽油和柴油的制作工艺之差,导致了我国产品的颜色深于欧美国家,淡黄色与无色,“可乐”与“纯净水”。一方面是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另一方面则是学长他期待着能自己能为消弭这一差距做些什么,于是在两者的鼓舞之下学长怀着他那天真而又自然的想法推开了信息技术的大门。

  

初入校园,放飞自我


  

盛师兄说,在复旦求学期间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他的导师。同陶行知、魏书生先生一样,师兄的两位老师都秉持着“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的教育逻辑,在这一逻辑的指导下老师们为师兄留下了许多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

  

指明方向,减少干预,了解学生,培养能力是对复旦学习生活的最佳总结。每当谈及此事时,师兄总会说与其他人相比他是幸运的。与其他人相比,师兄在复旦学习时便未曾体会过失去“自由”的感受。复旦独有的人文关怀让他深切的感受到了何为自由,自由是学校实验室的工作时间同学生学习生活时间的精准配比,自由是研究项目同学生兴趣爱好、发展方向的完美调和。“自由”就是复旦学习生活的底色与基调。

  

除此之外,师兄还认识了不少优秀的同学、可亲的前辈。在实验室的师兄师姐的带领下,在同伴的互相激励下,师兄在陌生的领域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深深的脚印。

  

盛师兄还说,他对复旦印象最深的地方是本部的相辉堂。他住在北区,相辉堂是他往来路上的常客。每次路过它,它的周围总是聚着一群热闹的学生,不少社团活动都在相辉堂内举行。活动都是校内学生组织的,它们质量高、有创意,十分吸引人。“如果重新选,我一定要参加一次活动。”师兄说到。“我是跨专业的学生,学习压力会比较大。活动本身就存在意义,只可惜我不能参加。”尽管未能如愿,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为师兄的课余生活添了不少颜色。

  

复旦的求学经历,既让师兄他真正认识到了“自由”的含义,让他有足够的空间去放飞自我,为自己的兴趣而飞也为祖国的未来而飞;也让他经历了活泼有趣的校园生活,认识了不少杰出的同学。

  

  

兴趣为基,持之以恒

  

在毕业后,盛师兄考虑到自身的情况便放弃了继续研学的机会,他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投身于信息技术行业。他志于参与影响大众生活的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让千家万户的生活与信息技术产生更紧密的联系。而支撑他这么做的一个主要原因仍是:我对此有兴趣,我喜欢且愿意去做这件事。

  

盛师兄身为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的软件测试经理,需要完成一系列诸如:指定测试计划、安排人员、改善测试流程等工作,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与恒心要顺利地完成工作是十分困难的。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同样也是兴趣让他有理由继续坚持下去。

  

出于好奇我们便问师兄,他是否有过想要放弃的时刻,他微微笑了,紧接着便摇了摇头。他说,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他内心燃烧着的热爱之情足以支撑他走过任何困难。对于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师兄也给了我们几点建议,他说首先应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只有先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你才能看清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找出能吸引自己注意力的事物。之后,可以着力于了解自己略有兴趣的事物的全貌,不求把拼图拼好,只求了解其大致轮廓。同时,我们也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论去研究该领域的前沿内容,并梳理好这个系统内的主要脉络。用这一方法或许我们都能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爱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