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一村:与时开拓创新,争做有为之人
走访同学:钟丽娜 张航 苏佳惠 周一
校友简介
戴一村,男,1998年至2002年就读于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担任Thorlabs软件部主管。
博学笃志,坚定初心
大学是培养认知能力,个人升华蜕变的关键阶段。戴学长在大学期间克服种种困难挫折,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相结合,明确目标脚踏实地,努力提升自我价值。
考虑到家庭因素和IT领域的前景,戴学长选择了复旦大学信息学院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专业。初入复旦,高中便通过全国数学物理竞赛拿到保送名额的戴学长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强烈的落差感,学习和生活上极大的自由度让戴学长虽稍感迷茫,但仍热情漫溢,复旦提供的环境和学习条件让学长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学习计算机,开始学习电脑编程,保持运动爱好,学习吉他和参加琴行表演。对学科认知的变化是复旦对学长的主要影响,尤其在自然和理工方面,从理论到实际,从书本到实践,将学到的原理转换成实物(用于学习的CPU、洗衣机控制板、远程仪器的测量和运输),这种成就感不断激发着学长追随兴趣勇往直前。
然而到了大三,种种的不顺和打击开始接踵而至,学长看着自己普普通通的成绩和疲惫的身躯感到非常困惑,开始静下心来思考“自己进大学的初心到底是什么?大学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在理性地思考之后,学长开始对一些兴趣爱好做出了取舍,明确了自己进大学的目的,开始专心学习,用知识不断丰富自己,通过大三大四逐步追赶,逐渐从一个被管制的学生变得自觉自立。学长在谈及这段时光的时强调了逆商的重要性,即一个人的心理抗击打能力和遇到挫折的自我痊愈能力,只有坚定初心,不畏挫折,才能在学业和事业中取得成功。
与兴趣时代俱进,伴目标责任同行
学长在毕业后先是进入了一家台湾公司,主要从事主板和电路图设计这种偏硬件的工作。之后经过再三考虑,学长觉得自己的兴趣更偏向软件设计,于是第二份工作就选择了去芯片公司写算法。在2012年,学长迎来了自己职业历程中的转折点:进入Thorlabs公司担任软件部主管,不仅从事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同时实现了从工程师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从只需要干好别人安排的事,到管理整个团队的工作,学长坦言这其中有不少新的困扰:不仅来自于工作,还来自于人。因为需要考虑更多的事情,包括如何提升团队的凝聚力,考虑团队的情绪,人员的招聘等等。同时,学长也表示做过工程师后再担任管理者,也开始理解工程师的想法,对于工程师提出的问题不会觉得突兀和惊讶,会更理解也会更平和。
Thorlabs是一家生产且经销光学器件和设备的美国龙头光子企业。学长(及其团队)现在的具体工作是负责光学仪器、设备的底层软件开发。这类非互联网软件和我们常见的互联网相关软件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基础知识,编程语言,关注的侧重点等等,但是都需要很好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在被问到,很多人说IT男是青春饭,年龄稍大就会面临辞退时,学长回答:“非互联网软件的从事着也有这种情况,但是相比于互联网行业程度较轻。最终还是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能力责任的增长和年纪的增长成正比,才能对抗青春饭,学习是一项终生事业。”
学长的目标是在光电行业做一些有影响力的产品。光学仪器的研发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它并不只是一个元件,可能有成百上 千个元件构成的,而这其中有部分元件是需要写算法软件来控制的,并最终通过软件来协调控制这些设备。以正研发的大视场荧光显微镜为例,显微镜是通过荧光扫描成像的,学长(及其团队)需要搜集这些信号做处理,最终把它还原成二维或者三维的图像。这种大工程是团队协作的产物,学长希望自己能够在其中贡献一份力量,因为这些工程在未来可能会诞生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产品。
重视基础研究,注重能力提升
在谈及行业现状及前景时,学长表示光学行业未来的发展会很好,因为大部分前沿产业都离不开光学,如量子卫星通讯、量子芯片等都是光量子在做运算。学长在Thorlabs公司的研发的相关产品:如大视场荧光显微镜、相控阵控制仪等也都是前沿的研究。还有20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Ashkin发明的“光镊”技术(一种能对纳米至微米级的粒子、生物细胞、分子进行操纵和捕获的技术)也是和Thorlabs公司合作。虽然这些都说明光学产业的美好前景毋庸置疑,但是学长也告诫我们好的产业前景却不一定与你的兴趣一致,兴趣爱好在选工作时可能会更重要一些。而行业的痛点就在于我们缺乏基础产业研究较好的公司,比如国内做显微镜的公司很多,但是能做到顶尖的很少。学长表示基础产业的研究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因为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才能继续发展;不过虽然漫长,但还是需要有人去做。
当被问及国内部分企业存在的996,007加班以及外企&本土企业的就业选择的问题时,学长表示对于过度加班,自己一定程度上的持反对的态度,他觉得过度的加班会降低工作效率,将加班形成常态,是很不人道的。他所在外企虽然不太会过分加班,但加班也是不可避免的。学长强调到,在他工作的年代,外企机会、待遇、国际交流方面可能优势较为明显,但现在国企也已经迎头赶上,除了一些小的民营公司之外,中国大型企业和外企都差不多,除了在语言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学长强调到,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该更多的去考虑工作本身,而不是外企或本土企业,有能力的人在哪里都能发光发热;要少考虑加班的事情,不能盲目回避996,不要在没有尝试之前就反对和逃避繁重的工作,不要先过分未雨绸缪,而要先考虑提升自己的能力,先拼搏,在未来有了更多需要顾及的(家庭)因素后再考虑是否要更换工作。这时就能用自己的能力来换取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总之,能力的提升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消逝。
谦虚学习,奋斗不息
在问到学长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时,学长语重心长道:毕业之后的路就是一个新的旅程,要把自己曾经的辉煌与光环忘记,从头谦虚学习,虚心请教。复旦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学习能力,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同样的起点上变得更加成熟、更快进步,只有不断奋斗才能体现复旦毕业生的优越性,与时开拓创新,争做有为之人。